俱舍之雹(世親菩薩)
2012-4-21 23:39:41
世親論師早年是小乘佛教說一切有部的學者,曾著《阿毗達磨俱舍論》,弘通此派的教義學說。當時,說一切有部的教理已經落後於時代,在其他教派的攻擊批判之下,經常是紕漏百出,矛盾難通之處屢見不鮮。這使說一切有部成了人們的進攻對象,更使說一切有部在佛教中處於非常難堪的境地。世親為了挽回這種局面,在著作《阿毗達磨俱舍論》時就沒有死抱教條不放,而是依理思考,融入了其他一些教派的合理觀點。這本是文化發展過程中的好事,有利於理論的完善與提高,但在保守的說一切有部學者看來,這便成了天大的逆事,必要群起反擊,以「撥亂反正」,恢復傳統。其中以眾賢論師的「成就」最高。
眾賢是古印度迦濕彌羅人,博識聰敏,幼年便有雅譽,於說一切有部出家,精於《大毗婆娑論》的研究。世親完成《俱舍論》後,眾賢盡心研究了十二年,終於寫成一部計二萬五千頌、八十萬字的《俱舍雹論》,批判世親。此論以「雹」字取名,意謂將如冰雹擊敗草,《俱舍論》將不堪一擊。眾賢論師既成此論,便持與門徒說:「以我的才能著成此正論,批駁世親,挫其鋒銳,其勢必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我今後的事便是要與世親論辯,絕不能容許他獨擅專名,汙壞我宗正法。」
眾賢的弟子們見老師有此大志,便四處尋訪世親,以便邀他與眾賢辯論是非。
那時,世親已經年紀很老了,正住在磔迦國的奢羯羅城。當他聽到消息,知道眾賢正在尋找自己辯論,立即收拾行裝,準備遠遊躲避。
門人弟子心中疑惑,上前勸諫說:「老師您的德行等同先賢,聲名亦已獨擅當世,遠近治學之人莫不稱讚敬重。何以一聽眾賢之名,便慌張失措,做起逃跑的打算來呢?您如真的這樣做,恐怕連我做弟子的也會丟臉了。」
世親回答說:「我此次遠行,並非為了躲避眾賢,實在是因為此國境內沒有聰明智慧之士。眾賢是後生小子,年輕力富,腦子也轉得快,如果論辯起來必是應答如流。我卻是個老頭子了,腦子自然不如他靈活,如真的與他當面交鋒,哪裏會有我說話的餘地呢?所以,我這次遠行,實際上是要把他引到中印度去,那裏聰明人多,我在那裡與他辯論,即使話說不過他,那些聰明長者也會依理思考,可以準確地評判兩人的真偽得失。這才是我遠行的真正目的。」於是,世親便命弟子背起書籍行李,長途遠遊去了。
後來,眾賢終於有一天來到了奢羯羅城,但一至此他便身染沉疴,眼看就要死了。他想到自己一生的心血唯有一部《俱舍雹論》,但其正確與否、能否傳世卻仍未經過辯論的檢驗,心中鬱悶,於是寫信給世親說:「自如來去世,佛法大業部執紛呈,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黨其同,伐其異,獨擅一門,擯斥餘法。我以愚昧之智,得本師傳教,一生所學,唯有說一切有部一宗。後曾讀您所作的《俱舍論》,知其破斥本宗大義,便不自量力,研習經年,製成此《俱舍雹論》,欲以扶救本宗正法。所謀極大,而稟智偏低,今又死期將至,世命不久。既知菩薩您能夠闡發佛教之微言大義,不因人廢言,故敢送此論與您指正。如所作此論果有一絲半縷隨順佛法之處,希望菩薩您能不加毀破,使之久傳於世。果能如此,則眾賢後生小子死亦幸矣,何恨之有!」書畢,眾賢選擇門人中能言善辯者,托以書信及所作《俱舍雹論》,請他務必轉交世親。然後便氣絕而亡了。
眾賢寫給世親的信,無非是請求世親在自己死後不要對他所作之論進行破斥,以使之得以傳世。世親接到信後,閱知來意,又取出《俱舍雹論》披閱良久,對弟子們說:「眾賢論師雖是後學未進,其聰明機敏亦可謂當世的俊才。今觀此論,道理雖有不足,文句卻有可採之處。對我來說,若破眾賢此論,易如翻掌。但顧念其臨終所託,我還是遂了他的遺願為上,何況眾賢此論也是發揚我宗的力作呢?」但想到《俱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