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爛陀寺(婆羅阿迭多王)
2012-4-21 23:39:00
  那爛陀寺位處古印度摩揭陀國境內,是印度佛教史上最大的寺院。據《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三記載,該寺「庭序別開,中分八院,寶台星列,瓊樓嶽峙,觀竦煙中,殿飛霞上,生風雲於戶牖,交日月於軒檐,羯尼花樹,加以流水逶迤,青蓮菡(?),暉映其間,森疏其中..印度伽藍數乃千萬,壯麗崇高此為其極。」
  
  此寺自公元五世紀之後,一直是印度佛教重要的教學及研究中心,當其極盛之時,佛教學者雲集,僧徒常越萬數,不僅有印度佛教僧侶在此修持講學,即使是中國、日本、朝鮮等國的僧人也經常為此地所吸引,不遠萬里,負笈前往。據研究證實,此寺最初由笈多王朝第四代王拘摩羅笈多一世(公元五一五~四五五年在位)始建,後經佛陀毬多王、咀他揭多掬王擴建,到婆羅阿迭多王之時再度擴建,終使此寺蔚為壯觀。
  
  婆羅阿迭多王,漢譯為幼日王,在位時約為公元六世紀初期。關於此王擴建那爛陀寺的原因,佛教史上有個故事記載下來。
  
  據說,幼日王在位的時候,來自北方的白匈奴人在摩醯羅矩羅王的帶領下控制了印度河以西的西北印度地區,國力強盛,威懾諸國,幼日王也曾經向他納貢臣服。摩醯羅矩羅王性情剛猛,才智超人,對新鮮事物又非常有興趣。當他看到印度人民崇奉佛教後,也想學習佛法,便命令眾僧推選一位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高僧來做自己的老師。
  
  那時,白匈奴人因為長期對印度諸國作戰,燒殺搶劫,無惡不作,早就成了印度人恐懼的對象。佛教僧侶也是如此,他們接到摩醯羅矩羅的命令後,個個驚慌,只求自保無事平安,沒人敢應命出面。聽到摩醯羅矩羅王的名字,大家都怕得要死,誰還敢去見他呢?弄不好那便是殺身大禍。但諸僧人又不敢公開得罪那位大王,便一致推選一位比丘出面應付。那位比丘雖然也言詞清雅、談吐不凡,但眾僧推舉他的原因卻是因為他做過摩醯羅矩羅王的家臣侍從,大家希望通過這種關係保佑佛教平安無事,渡過難關。
  
  然而,想不到摩醯羅矩羅王卻因此大怒,說:「我敬佛法,推崇佛教高僧,他們卻選出這個曾做過我的侍臣的比丘與我談論,佛教之中想來也沒什麼人物了。我常聽人說,佛教眾僧之中,賢明之人比肩接踵,匯聚成群,以今日看來,不過是訛言相傳罷了。佛教還有什麼值得我敬重的呢?」於是,摩醯羅矩羅王傳命諸屬國毀滅佛法,斥逐僧徒,一個不留。這一聲令下,佛教立即陷入劫難之中,北印度一帶佛教淩夷,寺院被焚毀,僧徒被殺戮,據說僅在迦濕彌羅一地,被毀寺院就多達一六○○餘所,被殺僧尼更是難以計數。這是印度佛教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法難。
  
  當時,幼日王統治著摩揭陀地區,為白匈奴之勢力所逼,也臣屬於摩醯羅矩羅王。他非常崇敬佛教,愛撫黎民,早就苦於摩醯羅矩羅王的淫刑虐政,常欲舉兵反叛,但知道自己一方力有不逮,便一直忍了下來。這次接到摩醯羅矩羅王毀壞佛法的命令,幼日王再也忍不下去了,便不聽命令,自守疆土,公開反抗了。摩醯羅矩羅王憤怒至極,立即起兵征討。幼日王率領兵民數萬人轉移到崇山峻嶺之中,與之往來周旋,打遊擊戰。終於有一次,摩醯羅矩羅王的大軍被幼日王的輕騎誘入埋伏圈內,幼日王金鼓一擂,前後左右奇兵四起,敵軍大敗,摩醯羅矩羅王被生擒,摩揭陀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為了紀念這次戰爭的勝利,幼日王便在那爛陀寺原有的基礎上繼續擴建,在其東北又建成大批的寺院,擴大了規模。後來又經過戒日王的重建,那爛陀寺成了印度佛教至高無上的寺院,為印度諸國所仰,儼然是佛教的最高學府。若推其興盛之始,該寺原來只是一場戰爭勝利的紀念品,其日後的發展,恐怕是當時的人們所料想不到的。
  
  該寺遺址現在印度比哈爾部的巴臘貢附近,一八六一年,一批歐洲學者根據玄奘法師的《大唐西域記》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