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佛陀和佛教的創立
1.問:什麼是佛教?
答:佛教,廣義地說,它是一種宗教,包括它的經典、儀式、習慣、教團的組織等等;狹義地說,它就是佛所說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術語來說,應當叫做佛法(Buddha Dhamma)。
2.問:「法」是什麼意思?
答:「法」字的梵語是達磨(Dharma)。佛教對這個字的解釋的是:「任持自性、軌生物解。」這就是說,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質和相狀,有它一定軌則,使人看到便可以瞭解是何物。例如水,它保持著它的濕性,它有水的一定軌則,使人一見便生起水的瞭解;反過來說,如果一件東西沒有濕性,它的軌則不同於水的軌則,便不能生起水的瞭解。所以佛教把一切事物都叫做「法」。佛經中常見到的「一切法」、「諸法」字樣,就是「一切事物」或「宇宙萬有」的意思。照佛教的解釋      ,佛根據自己對一切法如實的瞭解而宣示出來的言教,它本身也同樣具有「任持自性、軌生物解」的作用,所以也叫做法。
3.問:佛是神嗎?
答:不,佛不是神。他是西元前六世紀時代的人,有名有姓,他的名字是悉達多      (S.Siddha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因為他屬於釋迦      (Sa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
4.問:為什麼稱他為佛呢?佛的意義是什麼?
答:佛字是「佛陀」的簡稱,是Buddha的音譯(如果用今天的漢語音譯,應當是「布達」),佛陀的意義是「覺者」或「智者」。「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給它加了三種涵義:(1)正覺(對一切法的性質相狀,無增無減地、如實地覺了);(2)等覺或遍覺(不僅自覺,即自己覺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覺他,即使別人覺悟);(3)圓覺或無上覺(自覺覺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達到最高的、最圓滿的境地)。
5.問:除釋迦牟尼外,有沒有另外的佛?
答:佛教認為過去有人成佛,未來也會有人成佛,一切人都有得到覺悟的可能性,所以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得成佛。」
 
6.問:如來佛是不是釋迦牟尼,還是另一人?
答:「如來」這個名詞是從梵語(tathagata)譯出來的。「如」字就是「真如」(tathata),即一切法(事物)的真實狀況,它又包含「如實」(Yathabhutam)的意義。佛經對「如來」的解釋是:「乘真如之道而來」,又說「如實而來」。「如來」是一個通用名詞,它是「佛陀」的異名。如釋迦牟尼佛,可以稱釋迦牟尼如來;阿彌陀佛,可以稱阿彌陀如來。
7.問:阿彌陀佛和釋迦牟尼佛不是一個人嗎?
答:不是。阿彌陀佛是另外一個世界上的佛。阿彌陀佛是梵語Amitabha的音譯,意義是「無量的光明」      。
8.問:「南無佛」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讀起來是「那摩佛」?
答:「南無」是梵語Namo的音譯,念成「那摩」,是保持原來古代的讀音。現代廣東、福建一部分地區,仍保持這個古音,它的意義是「敬禮」。今天印度人相見,互道「那摩悉對」,就是說:「敬禮了」。
9.問:釋迦牟尼的一生可以簡略介紹一下麼?
答:可以。釋迦牟尼的時代,約當西元前六世紀中葉,正是我國春秋時代,與孔子同時。他是當時迦毗羅國      (Kapilavatthu) 國王的長子,父親名淨飯 (Suddhodana),母親名摩耶 (Mqyq) 。摩耶夫人生產前,根據當時習俗,回到母家去,路過藍毘尼園(Lumbin]),      在樹下休息的時候,生下了悉達多王子。
10.問:藍毗尼花園現在還有遺址留存下來嗎?
答:西元七世紀時,我國玄奘法師曾到過藍毗尼。根據他的記載,他曾經看到在他之前八百多年阿育王(Asoka)在那裏建立的石柱,標誌著佛陀誕生之處,但當時石柱已被雷擊破,柱頭倒在地下,已經是衰落的情景了。後來由於沒有人能夠識得柱上的文字,因此佛陀誕生的位址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