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因果
第一章 宇宙萬有
第一節 萬有實相
◎招果為因,剋獲為果。《止觀五下》
◎妙有則一毫不立,真空乃因果歷然。《濟緣記一上》
◎實相是三世諸佛之母也。《般若經》
◎善男子等!菩薩住道,見諸法真義,真者真實也,實義者,所謂虛空也,即真如也。真如,自內所證也,非文字所能設施者。何則,超過一切文字言說及戲論故也。離諸出入,無有分別。無相,離一切魔境及一切煩惱境界。其自性寂靜也,故無垢,無染,清淨微妙最上也。常住而不動,不壞滅。若諸佛出現於世,或不出現,此皆常住不變,今菩薩為利益諸善男子等,勇猛精進而證之也,是名真如。名實際,名一切智,名一切種智,名不可思議。故我等以聞或所思智慧,未得善證。譬如有人,極熱季,行於曠野,彼自東赴西,此自西赴東。自西來者,為渴所逼,向自東來者問水,東來人答曰,去此不遠有水,我來飲之,汝從此往東,有分為兩途處,捨左面赴右,則見青山,彼林中有清淨冷水,能解渴也。今善男子等!彼為熱與渴所苦之人,聞水名,能醫渴也。彼苦於渴者,內得清淨水,然後除熱與渴之患。若但如是聞思,非得真如。善男子等,曠野,生死也;熱與渴,為煩惱熱而渴也;道路者,菩薩善知識也;自飲,善巧也。《寶雨經》
◎心真如者,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也。所謂心性,不生不滅,一切諸法,惟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念,則無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從本以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惟是一心,故名真實。以一切言說,假名無實,但隨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無有相,謂言說之極,因言遺言,此真如體,無有可遺,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無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當知,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為真如。
問曰,若如是義者,諸眾生等,云何隨順而能得入?答曰,若知一切法,雖說,無有能說可說;雖念,亦無能念可念,是名隨順。若離於念,名為得入。
復次,真如者,依言說分別,有二種義:一者如實空,以能究竟顯實故;二者如實不空,以有自體具足無漏性功德故。所言空者,從本以來,一切染法,不相應故,謂離一切法差別之相,以無虛妄心念故。
當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無相,非非有相,非非無相,非有無俱相,非一相,非異相,非非一相,非非異相,非一異俱相,乃至總說。依一切眾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別;皆不相應,故說為空,若離妄心,實無可空故。
所言不空者,已顯法體,空無妄故,即是真心,常恆不變,淨法滿足,則名不空。亦無有相可取,以離念境界,唯證相應故。《大乘起信論》
◎諸法如幻相,無自性,無他性,本自不然,今則無滅。《維摩經》
◎諸法自性不可得,如夢行欲悉皆虛。《寶積經》
◎了達諸世間,假名無有實,眾生及世界,如夢如光景。《華嚴經》
◎了知諸世間,如燄如光景,如響亦如夢,如幻如變化。《華嚴經》
◎佛告德本,德本!話法略有三種:一、一切法名假安立,隨起言說,是眾生計執相也。二、一切法從緣生,謂如無明緣行,緣終於招集大苦蘊。三、其現相雖有差別,其本性一切法皆平等真如也。知其本性而還本性。譬如,人之眼中眩翳,第一也;如眩翳之人,眾相,或言黃赤白等差別相現前,第二也;如淨眼人,遠離眩翳,知本性,第三也。《解深密經》
◎從因緣生之法,無本性,無自性故,即是畢竟空。是畢竟空,從本以來空,非佛作,亦非餘人作也。《智度論》
◎法者,非有亦非無,以因緣故,生諸法也。《維摩經》
◎菩薩以正念觀世間,一切法皆從業緣得,觀察一切法,悉從因緣起,無生故無滅。《華嚴經》
◎佛言,一切法之自性,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也。涅槃故,不可認自性,故說無自性。計執諸法有,眾生相故有,是假名而實無也。次諸法從因緣而成者,假有而實無也。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