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處處是戒
雖云出家修道緣勝(約環境言),在家修道緣劣。傳戒正範開示文云:「居家迫窄,猶如牢獄,一切煩惱因之而生(故云緣劣);出家寬廣,猶如虛空,一切善法由之增長(故云緣勝)。但此亦不盡然,因為它只約境方面而言,若就心方面來說,處處都是修行道場,只看你的心地如何,古云:「心地若然無罣礙,高山平地總西方」。又云:「道在尋常日用中」。所以我說處處都是修行道場,處處都可以受持戒行的,可是常人一聽到「學佛,受戒」這個名詞,就認為是要捨俗離家,割愛辭親去做和尚,才是恰當其稱,這是錯誤的。當知學佛受戒是任何人任何處,都可以的。並不一定要出家當和尚,住在叢林寺院,才能學佛受戒的,因為佛教有四眾弟子故。就狹義來講,則在家有五戒,出家有十戒具戒等,都各有其戒條不同。若就廣義來說,則凡身心所對一切境界,如能止惡行善,任運修行,則何處不是持戒的所在。如就出家眾來說:奉佛事師,參禪念佛,讀誦經論,弘揚佛法,統理大眾,效勞常住......等,這都是戒的範疇之內。至於在家眾的事親教子,兄友弟恭,夫唱婦隨,和族親鄰,禮敬師長,保護幼弱,乃至忠上愛下,服事公益,作諸慈濟......這又何嘗不是戒的作用?要之,能將日常生活之行為納於最標準的道德軌範中,俾使人格向上,這也就是戒。由此觀之,則處處都是修持戒行的所在。所以受戒不一定要出家當和尚,在家也可以修行持戒。故佛制菩薩戒,是通於在家出家均可受之,願諸位當仁不讓,向前上進。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