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人生活都很簡樸,衣服若穿破,會一再縫補;現代一般人不太會補衣服,甚至不知道如何拿針,衣服破了就丟棄,有的甚至還很新就扔掉。
以前衣服破損,除了縫補之外,若是破舊到不能再補,就收藏起來,等到娶媳婦生孩子,再將這些破舊衣服拿出來,改做成尿布,尿布洗一洗還可以反複使用。如今孩子都用紙尿布,用一次就丟棄,不但造成垃圾,還需砍樹制造原料。
由於生活方式的不同,老一輩的人若將經驗說給年輕人聽,年輕人就說:“那是古早的故事,和我們現在沒關系。”記得我呼籲建醫院時,有位媽媽帶著她的女兒來聽我說話;我提到環保,尿布若能用洗的,不要完全仰賴用過就丟的紙尿布。那時小女孩還不到五歲,她的弟弟才一歲多,她回去就對弟弟說:“弟弟,你不能再包尿布了!師公說要節省下來,可以蓋醫院。”
她弟弟當時還不會說話,聽了就動手拆自己包著的紙尿布,意思就是不要包了。從此給弟弟買紙尿布的錢就存進撲滿,捐作建院基金,如今小姊弟倆都分別上大學、中學了,還是定期存撲滿捐善款。
孩子不是不能教,端視大人如何教育。以前人常說,要感念父母把屎把尿的恩德;父母不嫌臭、不嫌髒地為子女清洗穢物,一步一步地教導孩子如何上廁所等生活技能,這都是親子間最基礎也最親密的教育。現代讓方便的用品取代,親子之情是否也會隨之淡薄了些?
由於人口數量不斷地增加,作母親的不想喂母奶,孩子出生後就喝牛奶、羊奶,以致農牧業持續擴展;要放牧,必須砍伐樹林,種植牧草供給牛羊。砍伐樹木會破壞水土保持,而且大量畜養牛、羊,需要多少牧地,加上動物們的排泄物汙染大地,都會造成環保問題。
人從一出生就喝牛奶,長大卻吃牛肉、啃牛骨,或是穿牛皮等,可知這都是每個人在生活中,因為過度的需求而破壞大地。現在許多地方因大量牧養動物,草被吃光了,加上幹旱,沒有雨水滋養,草根不斷地被刨出,草原逐漸沙漠化。
想想人所造的禍很可怕,所以飲食方面,應該吃得天然;我們一直宣導生孩子要自己養,不要送去給牛羊養,自己喂母奶,將孩子抱在心窩前吃母奶,多美啊!俗話說“母子連心”,就從這裏開始;母性之美也從哺乳展現出來,所以父母生子,母親應該要喂養孩子,不要讓孩子去做牛子,養成牛脾氣,日後要調伏就很難。
家庭倫理,應是父慈子孝,若是心念偏差,家庭次序就會紊亂;由於心的偏向而不在正軌上,不論是家庭的倫理,或是待人接物,道理愈來愈淡薄。俗雲:“逆天者亡,順天者生”,人若不順天理,自然法則就會遭受破壞,於是天災頻傳、人禍不斷。
如人人守好交通規則,道路就會順暢平安;若要逆道而行,或是超速,無疑是自招禍患。所以順天理的人,都是有福人;假如逆道而行,想要求得平安也難。天理是什么?是心靈的道德觀念;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人人守好自己本分,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就是順天理。
大自然的法則已經遭到破壞,大家要努力回歸自然的法則。我們提倡多惜福,能用就多利用,讓人人能知道惜福,地球的資源就會減少消耗。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