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南懷瑾講經》

目錄

第一章學習在先,立業在後

無論是聖賢典籍還是佛家“梵音”,對如何“修行”“提升自我”都做了精闢的解答。

•培養良好的品行003

•加強能力的修煉005

•隨時學習他人的長處007

•視不足為缺憾,方能進取009

•不抱怨,讓你更接近成功012

•持之以恆,讓你找到成功之源015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017

•什麼樣的起點,就會有什麼樣的終點020

•學會理論和實踐的結合023

•在學習中尋找快樂026

第二章掃淨心塵,遠離煩躁

南懷瑾先生說:“人的心塵煩惱就好似秋天的落葉,有時看似掃淨,不久又飄下,所以不僅要掃,還要掃之又掃。心乾淨了,才會活得瀟灑自在。”

•不要自尋煩惱031

•快樂與痛苦都不是永恆的033

•得意之時莫忘形035

•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無味之中038

•少一點私心雜念就會活得更好041

•視富貴為浮雲,視憂辱為輕風044

•清除妄念,逍遙一生047

•煩心瑣事皆拋開,找回迷失的自我049

•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051

•坦然面對一切,就能超越生死054

•讓心回到最初的澄澈056

•做自己的精神主宰058

•不苦不樂就是極樂061

第三章事所以成,是相信能

南懷瑾先生說:“自古以來不是事難為人,而是人難為事!”難道不是嗎?很多實例告訴人們: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對自己有信心,努力拼搏,沒有什麼事情是不會成功的!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067

•管得住自己,才能成就大事業069

•給自己安上夢想的翅膀071

•求人不如求己073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075

•做生命的主宰078

•人生貴在堅持080

•成敗只在一念間083

•機會靠自己創造085

•奮鬥不止,才能成功087 
•全力以赴,必成贏家090

•輸得起才能贏得了092
第四章寡欲是幸,知足是福

中國有一句俗話叫“知足常樂”。佛教的理想是“不計眾苦,少欲知足”。孟子有一句話:“養心莫善於寡欲”,是說希望心能夠正,慾望越少越好。所以說,平安是幸,知足是福。

•知足,則幸福長存097

•見好就收大智慧099

•得意之時莫驕狂102

•沒有慾望,就沒有煩惱105

•淡化利欲之心,方能得到一切108

•越是攀比,就會越不滿足111

•知足才會逍遙113

•貪欲是隱形“殺手”115

•降低一分慾望,得到一分幸福117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119

•人生何必太貪心123

第五章善待他人,福澤自己

南懷瑾先生說:“佛要教化一切眾生,慈愛一切眾生,對好的要慈悲,對壞的更要慈悲。”在大師看來,一切都是有因果的,當你用善良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你會換來更大的恩澤。其實,不僅是佛家這樣看,“好人有好報”是人們普遍認同的。

•做人要有幾分菩薩心腸127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130

•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132

•行孝悌者得人心135

•沒有好心,難得好報137

•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140

•真誠做人是立身之本142

•付出越多,收穫越多144

•修名不如修德146

•擺正心中的天平:平等待人148

第六章圓通做人,靈活處世

從南懷瑾先生的講解中我們發現,無論是佛家、儒家還是道家,它們都提倡一種靈活的做人態度。誠然,活在當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