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的生平與思想 見正法師著
2010-8-13 20:02:47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的動機
印光大師(一八六一——一九四0)乃我國近代宏揚淨土法門最成功、影響最廣大深遠的高僧。這是稍為認識近代中國佛教發展及佛門人物者,不論在家、出家多,皆知的事實。
我國留美的哲學大師陳榮捷博士,在他的名著《現代中國的宗教趨勢》(註一)中,主要介紹的是本世紀以來,中國佛教的現代化運動。其全書六章中,佛教的部份,即占了二章,可見其重要性。而在書中第二章第二節〈由淨土的形式主義到虔敬主義〉中,其核心人物即是印光大師。陳博士認為「中國的佛教幾百年來可以說是已經縮減為淨土一宗」(註二);可是大多數的佛教徒,久已慣於「口頭誦修,外加撚數念珠、誦經、禮拜佛像、放生、祈求長壽與永生等」,變成純粹的形式,不再有任何意義和生命(註三)。
就在這樣的衰微期中,卻逐漸醞釀出中國佛教復興的生機。雖然這是「由於無數虔誠的文人與非文人佛教徒的努力」,可是「給予這種復興相當的激發,至形成其具體中心的」,陳博士特別指明:就是印光大師(註四)。並確定其時間和地點為「一九二一年以前,在北京近郊的淨土宗中心紅螺山,覺醒的跡象就已經很明顯」(註五)。此外,陳博士亦在文中對印光大師的一生,多所推崇;也提到他和寧波觀宗寺諦閑大師(一八五八——一九三二),對淨土宗虔敬主義普遍復興的鉅大影響(註六)。
筆者雖然身為出家眾的一份子,也久仰印光大師的事蹟,但因學殖荒蕪,一直缺乏對這樣一位偉大的佛門宗師,做深入的研究。在「中華佛學研究所」的第三年,因欲撰寫畢業論文,苦於題目未定,所長聖嚴上人是筆者的論文指導教授,鑒於中國近代佛教史的領域,急須學者加以探討,因命筆者以〈印光大師的生平與思想〉為題,從事資料的研讀和論文的撰寫。藉此因緣,方能對印光大師的一生偉大行誼有深刻的體認。也不得不嘆服於所長取嚴上人對筆者治學方向的厘定,是如此的正確和饒有深意,令筆者獲益無窮。
不過,筆者素無撰寫論文經驗,要全面析論如此重要的一代大師,顯非易易。故歷經無數波折和努力,又蒙所裏師長的賜教和同學的指正,方能勉強完篇。此一研究的心路歷程,筆者視之為學佛過程中,最為珍貴的一次經驗:使筆者從蒙昧的摸索當中,如蛹之掙扎、脫殼,而後化蝶能飛,逐漸瞭解學思的艱苦和略窺治學的門徑了。
第二節 研究的資料、範圍、方法和限制
印光大師的著作數量甚多,各種《文鈔》(正編、續臨、三編),《嘉言錄》,《文鈔菁華錄》,《法語》等文字,在百萬言以上,實卷軼浩繁。再加上圓寂後,歷年弟子、同道們撰寫的《永思集》(正、續篇),《畫傳》,《紀念文集》等,更是龐大無比。面對如此眾多的文獻資料,要全部收集,短期內相當困難。然而,要探討印光大師的一生行誼,劫又非從中取材不可。幸運的是,在臺灣熱心佛教典籍出版的廣定法師,窮數年歲月,耗盡無數心血,將印光大師生平的全部著述及其他相關文章,皆一一搜羅編次,精印成七大冊,由「佛教書局」廣為流傳(註七)。筆者如非得此便利,將難以進行本論文的研究。這是筆者首先要感謝的。
在研究範圍上,本論文將透過印光大師的一生行誼,將其潛心修道和宏法濟世的偉大風範,全面性地呈現出來。在章節的安排上,第一章為緒論,交代研究的動機和研究的範圍、方法、資料、及其限制等。第二章以印光大師當時佛教狀況為背景,分析其在清季的處境、佛教的活動等。第三章則探討印光大師的生平傳略和著作的種類及編輯。印光大師的家庭教育極為特殊,長期隨兄讀書,深受儒家經典影響,卻又基於本身的經驗,對佛法有欽慕皈依之心,於是毅然出家,並成為當代有名的高僧,其生平的經歷值得探討。又印光大師對中國民眾的巨大影響力,乃是透過他的著作,反映他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