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禪用功是佛教教導我們覺悟的一種方式,就是要我們時時刻刻能夠保持覺醒的狀態。參禪能夠更加進一步訓練我們在各種三昧[意為正定、正受]之中任意自由出入,期望在這些三昧的出入過程中,忽然體證諸佛菩薩、曆代祖師的境界;是佛陀教誨我們一切向內追求的一種用功方式。
這種用功方式不但是在禪堂裏面可以用[其實應該說,在禪堂裏面用功的方式,是祖師們總結出來的一種比較容易或者說是條件比較好的用功方式],在日常生活當中也可以用。但是,最後都要把這些用功方式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去。所以,佛陀的原意就是在生活中去應用、在生活中去覺醒。
因為日常生活中,我們心很粗,對於我們的業識就不容易回光返照。當然一些粗的業識或者叫嚴重的錯誤,比如犯了五根本大戒,我們是會發覺的,但是這樣我們的代價就付大了。我們修行就是要減少這些付出的代價,在還沒有出現問題的時候,杜絕它。
所以,我們要念念回光返照,要時時刻刻覺醒起來,把心念守好,不讓它放逸。實在做不到的時候,就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所謂的功夫:或者是一句佛號,或者是一個咒語,或者……很多很多有八萬四千種法門。我們就是要用這些法門或者叫功夫來收攝我們的心。
粗的業識尚且如此難以發現和收攝,要管理我們微細的業識,就更加困難了。這些微細的業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這么粗心中,是很難被發覺的。所以,祖師給我們一個方便法門,讓我們進禪堂安靜下來用功;讓我們在安靜的環境裏面去發現、去覺悟。
因為,在這樣安靜的環境中,我們平常發現不了的業識會突顯出來,我們才得以認識到我們的問題,然後再慢慢地克服或者叫覺悟。這在自己以前的日記中有很多的描述。比如說我們的呼吸,在平時是感覺不到的,而到了禪堂安靜地坐下來後,就會感覺到我們自己的呼吸很粗重。再比如,秒鍾的聲響,我們平時是覺察不到的,而當我們安靜地坐在禪堂的座位上後,我們會發現,秒鍾的聲音是如此地響亮。其他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情況,這些情況的特點就是要在安靜之後才得以發現,平時因為心比較粗,是發現不了的。
如此等等很多微細的問題,我們平時感覺不到,甚至在我們做功夫的時候也不例外。比如我們用功的方式比較複雜而我們的心又比較粗的時候,往往會一邊做功夫一邊打妄想,更加可怕的是自己還不知道。這在自己以前的日記中討論過很多,比如《用功方式簡單好》等等。
因為自己就常常這樣,一邊用功一邊打妄想。在與很多人交流用功問題的時候,大家也常常說到這樣的情況,可見,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不是在個別人身上出現,而是很普遍的。遇到這樣的問題,只能靠我們的意志力去解決,要靠我們花更多的代價去解決。
翻開祖師的語錄,也有很多講這些問題的——什么守一不移、制心一處、如貓撲鼠、如鯁在喉等等等等很多要我們搶到自己的意志力、把心力集中到功夫上的方法。大家各自找個自己喜歡的方法去應用、去克服自己的毛病、去解決自己的問題就是了。
同時,祖師還為了讓我們能夠發現自己的毛病,給我們建立了禪堂,讓我們在裏面禪修,以便對治我們的毛病——從硬件到軟件都給我們創造了最好的條件,讓我們在這些細微的業識茫然出現的時候能夠回光返照;慢慢在我們功夫成熟以後,讓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也念念回光返照。
佛教,就是鍛煉我們覺的能力,要我們保持覺的能力不要迷失,有所謂“不怕念起,就怕覺遲”之說,或者叫做“識得莫為冤”。只要我們能夠發現問題,我們就能夠對治,最怕的是我們連有問題都不知道。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正是存在著問題而不知道的。
所以,我們修行的方式就是先在禪堂裏面用功,希望將來功夫純熟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