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學佛有一個很大的體會,那就是世智辯聰不是什么好東西,是沒有福報的體現,所以被佛陀歸納到障礙見聞佛法的八難裏去了。八難:一、地獄;二、畜生;三、餓鬼;四、盲聾喑啞;五、世智辯聰;六、佛前佛後;七、鬱單越國[無苦邊地];八、長壽天。此話有點像當年世間說的“知識越多越反動”。當然這裏不這么提倡,但是,不正確的知識[邪見],的確是越少越好。
  《摩訶止觀》裏面也說:“習學者未得無生忍,而修世智辯聰種種分別,皆是瓦礫草木非真寶珠。若能停住水則澄清,下觀琉璃安徐取寶。能知世間生滅法相,種種行類何物不知。以一切種智知以佛眼見,欲行大道不應從彼小徑中學也。”所以,只有到了無生忍後,世智辯聰才能真正利益世間。
  自己很羨慕那些阿公阿婆,他們不用理解,就能虔誠地對佛教產生信仰。而自己卻要經曆種種的障礙,吃盡千辛萬苦,才得以明白佛教是怎么回事,通過了這一關。不過,有一個好處,是祖師說的“從緣入者永不退失”,有了堅定的信心。回過頭來看,身邊還有很多人像自己以前一樣在吃苦,很為他們著急,但又無能為力,所以總是沒完沒了地叨叨。
  有一個很好的朋友,非常能幹,人也非常熱情,為佛教做了很多的事情,可是他自己很痛苦,原因就是墮入到“世智辯聰難”裏面去了。整天發短信說這個人怎么怎么著、那個人怎么怎么著。知道了與他現在知見不相應的事情,沒能明白什么叫“平等”,沒能明白什么叫“無生”,所以總是墮入分別知見的煩惱中。
  真希望他糊塗點,所以,一再地鼓勵他先過好自己的生活,少參與佛教的事務。等到他明白了“無生”再來為佛教出力,就像祖師說的,到了“從緣入者永不退失”的時候,再來為眾生服務,那才叫自利利他,真正地開始行菩薩道。若現在就把他推入利他的行列,會害了他,會讓他失去初發心。
  所以,很希望他能早日證得“無生”,脫離這“世智辯聰難”。古代圓悟佛果禪師有段開示,是有關消除“世智辯聰難”等知見的,也是一個用功的好例子,供養各位。
  此個大法,三世諸佛同證,曆代祖師共傳,一印印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語句,謂之教外別行、單傳心印。若涉言詮露布,立階立梯,論量格內格外,則失卻本宗,辜負先聖。要須最初入作,便遇本分人,直截根源,退步就已,以鐵石心,將從前妄想見解、世智辯聰、彼我得失,到底一時放卻,直下如枯木死灰。情盡見除,到淨裸裸赤灑灑處,豁然契證。與從上諸聖不移易一絲毫許,諦信得及,明見得徹,此始為入理之門。更須教一念萬年萬年一念,二六時中純一無雜。才有纖塵起滅,則落二十五有,無出離之期。抵死謾生咬教斷,然後田地穩密,聖凡位中收攝不得,始是如鳥出籠自休自了處。得座披衣,真金百煉,舉動施為等閑蕩蕩地。根塵生死境智玄妙如湯沃雪。遂自知時,更無分外底,名為無心道人。以此修證,轉開未悟,令如是履踐,豈不為要道哉!
  延伸閱讀:
  【六代祖師及傳法偈】
  菩提達摩祖師偈: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二祖慧可大祖禪師傳法偈:本來緣有地,因地種華生。本來無有種,華亦不曾生。
  三祖僧璨鑒智禪師傳法偈:華種雖因地,從地種華生。若無人下種,華地盡無生。
  四祖道信大醫禪師傳法偈: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大緣與性合,當生生不生。
  五祖弘忍大滿禪師傳法偈: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
  六祖惠能大鑒禪師傳法偈: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生。頓悟華情已,菩提果自成。
  (摘自《與祖師同行》,明一著,明睿編,三聯書店2011年1月版,29.80元。)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