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犯威儀
  人性之美,莫過於誠
  能受天磨方鐵漢
  人性之美,莫過於誠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這是《普賢菩薩警策文》中的句子。聖人賢者有高超的見地與智慧,能透徹人生真相,所以常時時刻刻自我反省——昨日已逝,自己是否已成就了些什麼?
  知道反省過去才是正確的人生,若只是隨著日子消逝而紙醉金迷、懵懂迷糊地空過時日,就叫顛倒的人生。所以修行者要隨時自我警惕、檢討,不要迷失了自我,也不可浪費時日。
  去偽歸真,還我本來面目
  自我最可貴,本性最純真,若能認清自己,就是最完美的人生!而我們要如何認清自我呢?因此自我省思與檢討非常的重要!人生的道路從何而來?目標又何在?想要走正確的道路,必定要誠心學道,想找回自我,也唯有學道。「道學行儀純誠厚德,人性之美莫過於誠,人性之貴莫過於信。」所謂「誠於中、形於外」,就是將所學的道理攝受於心,表現於外,亦即心念誠正則行動顯現威儀。一切舉動,如何與「道」相契合呢?必先具足「純」、「誠」的心念。
  純就是純真、單純,沒有雜染。凡夫由於受到後天的污染,一心直向欲境奔馳,所以多心、多欲。一切的罪惡以及業力,皆由慾念所致。要尋回真如本性,唯有去雜返純,去偽歸真,回歸到自我的本來面目!
  所以,學道應以最純誠的一念心追求道理,設若只是成為裝飾自己的名利,道則不純、不誠;要以發自內心的單純和真誠精進向道,方能培養出純誠厚德,故知「道學行儀,純誠厚德」,即是找回自我最重要的一條軌道。
  什麼樣的人最可愛?什麼樣的人最可親?
  「人性之美莫過於誠」,以誠存心、以誠待人的人,最得人喜愛,也最值得人親近!自無始劫以來,我們清明的本性因為受到社會環境的薰染而污濁,直到認識佛陀所教導的道理、瞭解人生的宗旨後,才學習去掉無明,回歸純真本性;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機緣「學行合一」,戰戰兢兢地行於誠、精於道。
  希望人人都能為自己開創一個可親、可敬、可愛的人生;這也是大家所追求的目標——回歸自我清淨的本性。
  團體美來自個人的美
  我常常提醒並鼓勵大家,要時時刻刻抱著一分感恩心誠懇地和人相處,以誠信待人。彼此若能守信重諾和信賴,則任何人我是非,都不會造成問題!
  學道,一定要反求諸己。一個團體,乃由無數個個體所組成,人人對自己都有責任,若能常常堅固「誠心」,一個團體有十個人,就有十分誠心;有二十個人,就有二十分誠心;整個團體若能同心發揚「誠」字,這個團體就是最美、最清淨的團體。所以說團體的風氣和形象,是每一個人的責任。
  宇宙雖然廣大,但是我們不可自認渺小,無法發生任何作用,我們應該要有自信,相信自己這個渺小的點,也能夠影響無數個點。我們是慈濟的一分子,一定要身體力行,檢視自我的誠意,恢復清淨的本性;人人若能恢復清淨的本性,就能轉娑婆世界為極樂淨土。
  道學行儀,純誠厚德
  要得到幸福的人生,達到真、善、美的境界,一定要依正道而行;人生的道路若能行得正、不脫軌,便是真善美的境界。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早上若能聽到一句真理,並體會其真義,即使當晚嚥下最後一口氣,也能了無遺憾,可見「道」對於人生是多麼重要啊!因為唯有識得真理,才能建設有意義的人生。
  因此學佛一定要用心追求正道,充實內在修養,並且表現於行動威儀中;若能如此,即是厚德——德行厚重。
  坦誠待人,則一切舉動皆能受人讚美、肯定。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人若無信,就無法立身處世,有如一輛馬車欠缺了馬與車之間的連接桿,車子就無法運行前進!所以,做人一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