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具足眾戒
  以大乘心圓滿三聚淨戒
  以大乘心圓滿三聚淨戒 
  「三聚淨戒」包括:「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這三者聚集大乘諸戒法,聚集世間一切清淨善法,所以稱為三聚淨戒。
  攝律儀戒是以「嚴防」為體,嚴格防範錯誤的心念與行動,禁止一切惡事,具足莊嚴威儀。攝善法戒是修習一切善法,攝眾生戒是利益一切眾生,後二者皆以「勤勇」為本,必須精進、勇猛,不可逃避、懈怠。
  該持而不持是犯戒,該禁而不禁也是犯戒。所謂「大聖度人,功唯在戒」,「戒」是佛菩薩最主要的度人方式;換言之,捨棄戒法即非真正的學佛者。
  嚴防諸惡攝律儀
  「律」即戒律,是約束、禁止的意思;「儀」是儀態,是日常生活中的舉止與形態。攝律儀就是攝持大乘佛法的精神,積極推行該做的事,嚴格禁止不該做的事。
  「攝律儀戒」以嚴防為體,在日常生活中嚴格防範不正當的心念及行為,將貪、瞋、癡、慢、疑等種種不好的習氣斷除乾淨,並且積極培養良好的觀念與行為;也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法苑珠林》云:「攝律儀者唯有四(有四項要義)——一者不得為利養故,自讚毀他;二者不得故慳,不施他人;三者不得瞋心,打罵眾生;四者不得謗大乘經典。持此四法,無惡不離也。」
  以感恩心成就諸善
  「攝善法戒」即修習一切善法,包括身、口、意所行諸善,及聞、思、修三慧、六度波羅蜜等諸善法。
  以「感恩心」待人處事,就能成就身、口、意的善法。例如,吃飯時專心吃飯,並且深思這碗飯從何而來——粒粒稻種需經過許多人流汗耕種,才能結成纍纍稻穗;可是稻穀不是拿來就能吃,要用器具碾壓,才能脫去穀殼,將糙米變成白米;而白米仍不能直接食用,必須以種種廚房用具炊煮……。總而言之,經由社會中無數農民、勞工、商人勞心勞力、分工合作,我們才能享用到可口營養的飯菜,怎能不珍惜、感恩呢?
  不但在食的方面當思來處不易,穿衣服時,也應用心思考這件衣服的來源——許多工業界人士、裁縫師及商人互助合作,才能製造出一件完整的衣服;所以,穿衣買衣應該節制,不能浪費。還有,我們走的道路、住的房子,也是許多人勞心勞力的成果。
  一個人若時時抱持感恩的心,自然成就身、口、意的善業——對眾生常懷感恩,所行的必是報眾生恩的善行;所講的必是勸人為善、教人向善的善言;所思的必是仁慈寬厚的善念。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以感恩心行善、言善、念善,就是大善啊!
  修三慧,行六度
  三慧包括「聞、思、修」,是獲得智能的根本方式。
  學佛是為了啟發智慧,要啟發智慧就要用心聽法。可是聽法不是盲目地聽,而是認真思考所聽到的法,能不能引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善的方向走?能不能教導我們在現代社會裡發揮人生良能?以實際行動利益人群?法若是正確的,我們才能接受,否則就不能接受;這都要靠思維、智慧去選擇。
  所以聽法時要認真地聽,聽完後好好地思考,確實是正確、富教育意義的佛法,我們才能付諸行動。
  我常說,佛法不是只用講的、不是只用聽的,說法的人一定要以身作則,聽法的人一定要真正用心去學、用心去修。何謂「修」呢?就是用心學之後能說給別人聽,不但能說給別人聽,自己也能身體力行。
  「修」的意思也可說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琢磨、鼓勵、啟發。所以,不要把人事當是非,應該將是非當作修練的機會。
  凡夫大多太愛自己,所以事事多疑,懷疑別人所說的話是不是批評自己?別人所做的事是不是對自己不利?把人與事當作是非而處處起疑心,以這種心態來生活會很痛苦。所以修行時,即使是真正對己不利的是非,也要將其善解,化是非為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