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因第二要
  一.愛持三皈
  僧是佛陀嗣法人
  佛門六和敬的意義
  僧是佛陀嗣法人
  修淨因首先要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有孝養父母的心,就有孝悌、恭敬與慈愛的心,自然可以培養「不殺」的慈心,進而能夠「修十善業」。
  除了做到以上所說之第一要因之外,還必須:「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想要入佛的法門、學佛的規矩,就必須修學這第二要因。
  皈依三寶是入佛之基
  正信的佛弟子,入佛門的基礎就是「三皈依」,亦即「皈依三寶」。
  「皈」這個字,是由一個「白」、一個「反」字所組成,就是反黑歸白。白代表無邪的清淨業,黑則指染污的業;也可以說白就是良善、光明正大的心,黑就是暗昧、不清淨的心。
  既然要學佛,就應該消除暗昧之心,朝向光明正大、清淨的道業精進。而清淨道業的第一個階段,必定要反黑歸白——去除過去的黑暗,面對光明的一面,這叫做「皈」。
  「依」就是依靠,我們要向良善、光明的道路走,就應先依止「佛、法、僧」三寶——「佛」是人天導師;「法」是佛陀的教法;「僧」是延續佛陀慧命法身的出家宗教師;唯有皈依三寶,才能從凡夫地直趨聖人的境界。
  皈依佛——佛是指引眾生的眼目
  佛陀是二千多年前的偉大聖人,他是應眾生之需而示現人間;他示現與眾生相同的形態、相同的生活,然後出家、修行,說法四十九年而成就;以凡夫的形態進取聖賢的果位,指引眾生。
  他是三界導師——可以引導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眾生離苦得樂。因為不只生活在世間的人感到痛苦,其實三界六道的眾生皆是苦啊!人間只是三界中「欲界」裡的一道,在三界中皆有不能斷除的無明染著;不能去除無明染著,自然無法從輪迴中解脫,仍要受業力的牽引而去來。我們若能回歸清淨無污染的本性,才是成就真正的佛性,也才能跳脫三界輪迴。
  眾生之所以沉淪六道中,就是因為欠缺一分清淨心,多了一點污染心。佛是覺醒者,為眾生倒駕慈航來到人間,引導我們如何起步、如何行菩薩道、如何體會宇宙人生實相,達到修行成佛的目標。
  學佛離不開菩薩道,這條路非常長遠,一定要有一位真正的覺者與智慧的導師來指引,才不致有所偏差,才不會在三界六道中輪迴不息、不得解脫!而佛陀是真正的三界導師、眾生的眼目,我們若依照佛陀的指引行走,一定能朝向光明的道路邁進。
  皈依法——依佛陀教法進取慧命
  佛教有四眾弟子:即出家男女二眾和在家男女二眾弟子。出家有出家的戒法和應積極進取的慧命,從過去延續到現在,從無間斷。在家男女二眾,同樣要守在家人的戒規——受三皈依、持守五戒,善盡本分與責任,進取成佛的慧命。
  佛陀所說的教法和所制定的戒規,兩千多年來皆無間斷,雖然佛於人間入滅,但這不過是物質的消滅、軀體的消失。其實,佛陀的精神——法身慧命,還是存在我們心中,因此要皈依法——依照佛陀教法,進取恆長的慧命和常存的法身。
  眾生常常是知此不知彼,看近而不能見遠,只注重自己的感受而無法將心比心,忽略因緣果報的循環,於是人我之間的計較、紛爭也隨之產生,這都是因為我們尚未透徹真正的道理。只是一味的口頭上長篇大論,卻無法真正力行、貫徹,一旦面臨真人實事,就無法以正知、正見相對待,以致迷失自己的方向而導致迷茫的人生。
  佛陀以超然的見解和觀念,明白、正確地辨別人生方向、道路的正或邪,所以是眾生的「眼目」,我們要以佛陀的教法作為正確道路的指引。
  許多人都認為自己是佛陀的弟子,要用功學佛。然而,常常只在書本、三藏十二部經等文字上瞭解很多,卻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