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慈心不殺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愛護、尊重一切生命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由前面篇章,我們知道修「淨因」的第一要,除了「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外,學佛者還必須學習佛陀的慈悲心——「慈心不殺」。因為一切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凡是有情生命皆怕死,自己如此,眾生也是一樣。所以我們發菩提心,就是要有惻隱心;惻隱心就是仁心、愛心、憐憫心。有了仁心、愛心就不會去傷害眾生生命,並懂得以憐憫心去愛護眾生,同時長養我們的慈悲心。佛教尤其講慈悲,慈悲也就是大愛,它包含一切。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意思就是我們的愛及心量應該包含天地萬物、一切生靈;不管是人類或動物的生命,我們都要愛護和尊重。
  世上刀兵劫源自口腹欲
  佛陀的弟子曾問佛陀:「為什麼天下會有戰爭呢?什麼時候才能刀兵息止?天下何時得太平呢?」佛陀回答:「你們若想知道什麼時候天下太平,先去聽聽屠門夜半之聲吧!只有屠門不再傳出凌厲的哀嚎聲時,刀兵之劫才能平息!」
  因為以前殺豬都在半夜,不知大家是否聽過豬被宰殺時的尖叫聲?可能現在聽不到這種聲音了!現在都採用電動殺豬,將豬趕進屠宰場,一直到作業完畢,連肚腸等內臟都清除乾淨,根本不需人力。
  然而從醫學、科學上發現,很多疾病都是從肉類細菌所傳染。報紙和電視新聞中也曾報導過,台灣曾因牛只供應不足,從國外進口牛只,但在檢疫時,卻發現都是帶菌病牛,既不能殺來食用,也不能繼續飼養以免傳染,只好想辦法將病牛消滅的燒燬,不但肉不能吃。連細菌都要燒滅。
  這是檢疫外國進口牛只時,發現帶有病菌的情形。而台灣飼養的豬、牛、雞、鴨有沒有病菌呢?答案是一樣的。所以,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最好不要食用。這也是一種惻隱之心,孟子說:「見其生不忍見其死」,牠活蹦亂跳時,根本不忍心看牠被殺、見牠橫屍;「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孟子經過屠宰場時,聽到豬被殺時發出哀嚎聲,那天絕對不敢吃豬肉!這就是孟子的仁,他的惻隱之心。
  殺生是件非常殘酷的事,不論牛,羊、雞、鴨或是魚、蝦、螃蟹,被人捕捉捆綁即將宰殺時,牠們知道將受力刀割火烹之苦,心中的那種恐懼,真是難以言喻啊!而利刃割身之際,更是痛苦至極!人類為滿足口腹之慾,以殘酷不仁的手段殘害眾生性命,使眾生血流成河;而牠們與人類一樣具有靈性,既被殺,必含怨,有怨必有報,因果輪迴,冤冤相報即化為刀兵之劫,致使人類自相殘殺。所以,天下的戰亂災厄如何平息呢?
  我們是學佛者,應該具有慈悲的心念,更何況眾生常輪迴於六道中,說不定餐桌上的豬、雞、鴨……,就是我們過去生中的父母眷屬,我們何忍為了口腹之慾而大食其肉呢?
  所以不忍食眾生肉即是持五戒,也就是愛心的發揮。五戒是佛弟子必須遵守的五種戒法,如果初學者認為很難持守,其中的「殺」與「酒」戒要先受持。「十重易犯,且持不殺一門。」「十善」也是學佛者要遵行的十重善法,若認為很難做到,最好先持不殺,以培養我們的慈悲心,一個人有慈悲心自然就會有善念。
  總之,持守不殺戒即是請佛住世、請轉法輪;若能以「不殺」為基礎建立十善業,培養慈悲善念,正法即能久住。
  愛護、尊重一切生命
  放生的意義
  「仁」是愛的意思,「愛」就是護生,付出愛心保護生靈,而不是刻意求仁,讓別人說我有慈悲仁念,這不是真正的仁。
  佛陀教我們「護生」,並不是無謂的放生。放生是「見之而不忍殺之」,所以「放其一條生路」,能同情貧苦的眾生,付出愛心幫助他們,同時啟發、闡揚人性良善的一面,這樣才是正確的護生與放生。
  曾經有位弟子的先生往生,我知道她家境清苦,再三交代她:人既已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