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空闊,做事要實在
  南懷瑾說:每一個人的氣度、知識范圍、胸襟大小都不同。如果要立大功成大業,就要培養自己的氣度、學問、能力,像大海一樣深廣才行。要夠得上修道的材料,也要像大海一樣汪洋才行。佛經上形容“如來如大海”,講阿彌陀佛的眼睛像四大海那么大,我們的眼睛小得很,有時候連眼白還看不見呢!
  經典回放
  選自《莊子·內篇·逍遙遊第一》
  【原文】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譯文】現在你有五石大的葫蘆,為什么不考慮做一條船,漂遊在江湖之中,卻擔心沒有什么容得下它呢?大概是因為您有一顆塞滿了蓬草的心吧!
  大師釋疑
  瓠:葫蘆。
  大樽:大船。
  蓬之心:蓬草堵塞的心。南大師解釋,猶如現在罵人“草包”。
  學道一得:做人要虛實兼備
  莊子在《逍遙遊》中記錄了他跟惠子論葫蘆無用、有用的故事。他的話裏面存在著明顯的邏輯錯誤,我很奇怪學莊子的人為什么總是忽略這些邏輯錯誤而專注於他得出的結論。
  惠施說:“魏王送給我大葫蘆的種子,我種成功了,結出一個五石大的葫蘆。用它盛水吧,它的堅固程度還不足以承受自身重量;把它剖開了做器皿,卻沒有什么能容納它。我因為它沒有用,就砸爛了它。”惠子是用大葫蘆比喻莊子只會誇誇其談講大道理,不切實際。讓他去做事,他沒有承擔責任的能力;讓他去做官,又沒有什么職位能容納他。
  莊子反駁說:“你太不會用大東西了!”他還用一個故事打比方:宋國有家人善於做“不龜手之藥”,塗上後不生凍瘡。他們憑借這個秘方,世世代代做漂布生意,都不會傷手。有個說客聽說這件事後,就花百金買走了秘方,然後到南方去遊說吳王。吳王命他做了水軍主將。冬天和越軍進行水戰時,吳國水軍塗了他的藥,不生凍瘡,因此大敗越國。這個說客立了大功,得到了吳王的封地。
  莊子講這個故事的意思是,不同的東西在智能不同的人手裏有不同的用途,得到的結果也大不相同。這個觀點應該說是正確的。莊子進而嘲笑惠施:“現在你有五石大的葫蘆,為什么不考慮做一條大船,漂遊在江湖之中,卻擔心沒有什么容得下它呢?”
  為什么說莊子的話中有邏輯錯誤呢?第一,這個大葫蘆的堅固程度還不足以承受它自身的重量,把它做成了船,誰敢放心做它的乘客呢?一個小小浪頭打過來,它就受不了。我猜莊子可能沒有見過驚濤拍岸的情景,否則他就不會輕易出一個“浮乎江湖”的餿主意。這分明是想當然嘛!以此觀之,惠施說他的理論大而無當,並非沒有道理。
  天下事,想一想、說一說都很容易,做起來就很不容易。比方說像莊子這樣遊戲天下當然好玩,可是沒有經濟實力,就實行不了。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三頓不吃餓得慌。”一開始把自己想得很清高、很灑脫,等到肚子餓了,又不得不像“俗人”一樣給人打工賺飯吃。到世界各地旅遊,很瀟灑,很快活,可是買得起飛機票嗎?住得起旅館嗎?想得雖好,條件不足,“浮乎江湖”的願望就實現不了。
  莊子是天下名士,他沒錢吃飯了,能向國王借到糧食,走到哪裏,別人都要給他幾分面子。他具備遊戲人生的條件。所以,他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都不是我們普通人能效仿的。
  當然,也不能說莊子的理論一定不對。因為他強調神遊天地之間,而不是真的坐著一個葫蘆身遊江湖。在制造幸福方面,人的心靈有無窮的潛力可挖。修為高的,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暫時還合不了一,平時做做“白日夢”也不錯嘛!這能夠讓心緒暫時從現實的困撓中擺脫出來。有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