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二、依外三 壬一、徵
云何生圓滿中,依外有五?
什麼是生圓滿中,依外助緣的五種圓滿呢?
壬二、列
謂大師圓滿、世俗正法施設圓滿、勝義正法隨轉圓滿、正行不滅圓滿、隨順資緣圓滿。
這先列出來五種圓滿。
《披尋記》:謂大師圓滿等者,〈聲聞地〉中說,他圓滿有其五種:謂諸佛出世、說正法教、法教久住、法住隨轉、他所哀愍(陵本二十一卷五頁)。此五圓滿,隨應當知。
壬三、釋五 癸一、大師圓滿
大師圓滿者,謂即彼補特伽羅具內五種生圓滿已,復得值遇大師出世。所謂如來、應、正等覺、一切知者、一切見者、於一切境得無障礙。
這位在生死裡流轉的補特伽羅,本身具足了五種生圓滿後,又進一步栽培了深厚的善根,能夠遇見佛出現世間。佛是為了一類應以佛身得度的有情,化現佛身而為說法。
「大師」即是佛,從律典上看,唯佛能稱為「大師」。相對於此,你的親教師就稱為小師。
「補 特伽羅」翻譯為數取趣,就是數數地得果報,又數數失掉果報,然後再去得果報。譬如現在得到人的果報,頂多活一百歲,死後又再得個果報;可能得天的果報,可 能是三惡道的果報,也有可能再到人間來。生到天上去可以不老、不病,壽命比人間長,但是幾百年、幾百萬年轉眼間過去,還是要死,再隨著過去所造的善業或惡 業去受生。這樣的眾生叫做數取趣,就是數數得果報的意思。
「如」是平等無差別的意思。佛有大智慧,覺悟了第一義諦,名為如;佛又有大慈悲心,因此從如那裡又來到這個世界教化眾生,名為「來」。具足大智慧與大慈悲,才名「如來」,如果只有智慧而沒有慈悲,就不來了。
「應」,雖然來到眾生的世界,佛還是和如如理相應的,名為「應」;又佛斷盡一切愛見煩惱,堪受世間供養,亦名「應」。
「正等覺」,佛正確平等地了知一切真理,正覺諸法如,通達第一義諦,也通達世俗諦,等覺一切法,所以名為「正等覺」。
「一 切知者、一切見者」,我們凡夫的境界,眼了別色名為見,耳了別聲名為聞,第六意識了別境界叫做知。但是凡夫境界都是很淺薄的,眼見有限、耳聞有限,第六意 識能知的也有限。佛有大智慧,於一切法中,見、聞、覺、知都是無量無邊的,知是一切,見也是一切,所以稱之為「一切知者、一切見者」。
「於一切境得無障礙」,佛在一切境界上,所見、所聞、所覺、所知,都沒有障礙,無一事不知。
這就是「大師」,值逢佛出世,名為大師圓滿。
《披尋記》:於一切境得無障礙者,此顯大師所知障斷,於一切界、一切事、一切品、一切時智無礙轉故。
癸二、世俗正法施設圓滿
世俗正法施設圓滿者,謂即彼補特伽羅,值佛出世,又廣開示善不善法、有罪無罪,廣說乃至諸緣生法,及廣分別,謂契經、應頌、記別、諷誦、自說、緣起、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及與論議。
「世 俗正法施設圓滿」,佛陀為我們宣說的正法,分成兩類:第一類是世俗正法,第二類是勝義正法。有生有滅、無常變異,即名「世俗」,即是語言文字的佛法,從語 言文字上學習,可以轉凡成聖,故名「正法」。但它是無常的,沒有人發心繼續住持,它就破壞、消失了,所以叫做「世俗正法」。若是得了聖道以後,成就了勝義 正法,當然沒有無常的問題,盡未來際不可破壞。所以,這裡簡別世俗的佛法雖然是無常可破壞的,但是非常的重要,沒有世俗正法,我們無法學習聖道。「施設圓 滿」,就是安立得很圓滿。佛陀以語言文字開示正法,又有佛弟子將之記錄下來,展轉流傳。因為佛陀和佛弟子的大慈悲,才能有佛法的出現,所以叫施設圓滿。
「謂即彼補特伽羅,值佛出世」,即這位補特伽羅遇見佛出現世間。或者,雖然沒有遇見佛,但仍有世俗正法的流傳,也就是有佛出現世間。
「又 廣開示善不善法」,佛出現世間,就是為了廣博詳細地開示善法、不善法。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