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二、善安住三 未一、略標
復有五因,二十種相之所攝受,令於愛盡寂滅涅槃,速疾多住,心無退轉;亦無憂慮,謂我我今者為何所在。
已說「善修治」相,現在是說修習「善安住」。
又 有應該善巧安住觀察的五種因,及其所含攝的二十種相。成就五因時,得無常無我的智慧,能滅盡對於一切法上所生的愛著,不受一切法,入於寂滅涅槃。由於能夠 不懈怠,就會在觀察五因、二十相時,很迅速地多多安住所觀境,能令心不退轉,最初證得入聖諦現觀。成就如是功德之後,內心不退轉,也不會憂慮:「凡夫時的 我,與得聖道的我,現在在什麼地方呢?」
凡夫執著色是我、受想行識是我;而這位想要成就入諦現 觀的修行人,常常觀察五因、二十相,心善安住已,正入諦現觀時,約小乘說是得初果,約大乘說是得無生法忍,能夠如實知我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離一切相的 無分別境界。由於滅除了分別我執、法執,不會疑惑還有我嗎?現在我在什麼地方呢?不再有這樣的憂慮了!
如果不學習經論而肯用功靜坐,得力的時候,感覺身體沒有了。可是,此時可能覺知身體沒有了的那個,其實就是心!這一念心還在,湛然獨立、明靜而住,就認為這是「常住真心,性淨明體」、「此心就是我!這就是佛性!」其實,這就是執著有我了,這個結論與佛法是不相合的。
現在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修習五因、二十相,就不會再有「謂我我今者為何所在」的疑惑了。
《披尋記》:愛盡寂滅涅槃者,謂由無明觸所生受滅,故愛滅;由愛滅故,得無生法;是名愛盡寂滅涅槃。
凡 夫對於虛妄、臭穢的境界感覺很美而生愛著,不知道愛就是無明。愛之前有受,受之前是觸,心和外面的境界接觸的時候,因為無明所生起的作用,不知道這些境界 都是如幻如化,是畢竟空的。由「無明觸所生受」,無明是根本,有無明而生觸,有觸而生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而執著這三種受是真實的,也還是無 明。
若是學習佛法、修止觀時,觀察無明觸是畢竟空的,觸所生受也是畢竟空的。「無明觸」滅、 「所生受」也「滅」時,就不在虛妄的境界上生愛著心,所以「愛」也就「滅」了。棄捨愛的執著,就能如實知一切法是因緣有、畢竟空,而「得無生法」。初開始 作如是觀時,是相似的境界而非真實。但是繼續用功,就能真實得無生法,此時「是名愛盡寂滅涅槃」。
未二、廣釋二 申一、五因三 酉一、徵起
何等五因?
想要得愛盡寂滅涅槃,有那五個條件呢?
酉二、列釋五 戌一、由通達作意
一、由通達作意故。謂由如是通達作意無間,必能趣入正性離生,入諦現觀,證聖智見。
第 一是「通達作意」,就是明白無我的道理。由於學習佛菩薩所開示的修多羅,而通達無我的道理,觀察一切法無常變異中,我不可得、色受想行識不可得。無我的作 意念念相續,其中沒有我見煩惱的間隔,由此純淨無間的無我觀作意,決定能令你逐漸向前進步、趣入涅槃,契入真如理性的境界,並能證得聖人通達一切法的智 慧。
「正性」,就是涅槃,也就是我空真如;「離生」,是沒有煩惱。「正性離生」,得初果時,以無我觀息滅了分別我執的見煩惱,契證我空真如,入於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觀我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愛也不可得,就沒有煩惱了。
「入諦現觀」,無我觀的智慧現前時,能契入苦集滅道四聖諦──其中主要是滅諦,即是我、我所不可得的我空真如,亦名法性。
「證聖智見」,入諦現觀時,成就了聖人無漏的無我智慧。「智」與「見」可作二釋:能斷煩惱的智慧是見,證悟解脫的智慧是智。或通達現見一切法的智慧名為見,通達過去、未來不現見一切法的智慧名為智。總而言之,就是成就了清淨無分別的智慧,也就是得聖道了。
戌二、由所依
二、由所依故。謂由依此所依無間,必能趣入正性離生。餘如前說。
第 二,是要以奢摩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