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三、三摩地自在二 子一、辨得自在二 丑一、釋四 寅一、善觀察二 卯一、略標二 辰一、舉諸瑕穢
復次,雖已證得根本三摩地故,名三摩地圓滿;其心猶為三摩地生愛味、慢、見、疑、無明等諸隨煩惱之所染汙,未名圓滿、清淨、鮮白。
修 習世間一切種清淨的修行人,雖然已經證入根本的色界四禪、得「三摩地圓滿」,但這還不是所作已辦,因為其中還有一些缺點:一、他對於自己所成就的三摩地, 感覺微妙而生「愛」著;二、他覺得自己能得色界四禪很了不起,內心高舉瞧不起別人,生我「慢」心;三、他在思想「見」解上,會認為「我」能成就三摩地圓 滿,三摩地圓滿是「我所」成就的;四、他對於世間是常、是無常還不能決了,有所「疑」惑;五、他對於緣起的道理不明白,就是「無明」。雖然得到色界四禪 了,內心還為很多的煩惱所染污,所以不能說是真的「圓滿」,也不能叫做「清淨」或是「鮮白」。
《披尋 記》:其心猶為三摩地生愛味等者,〈三摩呬多地〉說:愛上靜慮、見上靜慮、慢上靜慮、疑上靜慮,是名三摩地生愛、慢、見、疑之所染汙。如彼別釋應知(陵本 十二卷二頁)。又於彼定諸煩惱斷,猶未證得,故為無明等諸隨煩惱之所染汙。爾時,其心於入、住、出未能隨意自在,未名圓滿;未得自性解脫,未名清淨;未得 相續解脫,未名鮮白。
在〈三摩呬多地〉中說:愛上靜慮、見上靜慮、慢上靜慮、疑上靜慮,是名三摩地生愛見慢疑之所染汙。其中都有個「上」字,就是尊貴的意思。
「愛上靜慮」,認為三摩地很尊貴,所以愛著它,而不知道有漏的禪定還有過失。
「見上靜慮」,得到了色界四禪之後,會有邪知邪見。什麼邪知邪見呢?得了三摩地的人,自然有異能,能憶念過去、未來很多劫的事情,因此知道人並不是死了就斷滅,就以為我及世間都是常住的,有此邪執不捨的思想。
「慢上靜慮」,就是有高慢心,唯我能得禪定,其他人都不能得,所以就輕慢他人。
「疑上靜慮」,雖然得到美好的靜慮,或由於心暗鈍,不善學習四聖諦,所以還有很多疑惑,猶豫不定。
「又於彼定諸煩惱斷」,成就了禪定之後,還會有不如理作意、有很多的煩惱現起;唯有佛教徒聽聞佛法,能把這些煩惱消滅,才名「煩惱斷」。但是此時「猶未證得」,還沒有修佛法的四念住觀,還沒能斷煩惱,所以仍為無明等諸隨煩惱之所染汙。
「爾 時其心於入住出未能隨意自在」,雖已得三摩地圓滿,但是對於入定、住定、出定,還沒能隨意自在,故「未名圓滿」。「未得自性解脫」,也還沒能解脫煩惱,內 心仍是不自在的境界,所以「未名清淨」。「未得相續解脫」,有時煩惱不動,但有時煩惱又動了,並不是相續地解脫煩惱,因此「未名鮮白」。
辰二、思所應作
為令如是諸隨煩惱不現行故,為練心故,為調心故,彼作是思:我應當證心自在性、定自在性,於四處所,以二十二相應善觀察。
「為練心故」,「練」是對治,在煩惱未起時,常常地修止又修觀、修觀又修止,數數入定、住定、出定,不斷修練。
「為調心故」,當煩惱一現前,立刻能覺悟到有愛著心、有高慢心了,馬上要調伏它。這位得三摩地圓滿的修行人,為了制伏愛、慢、見、疑、無明等隨煩惱的活動,還要常常修習止觀加以對治。一旦發現煩惱現行活動,能立刻覺悟、馬上調伏。
「彼 作是思」,這位修行人在內心作意思惟:「我現在雖然得了色界四禪,但是心還不自在,定也還不自在。為了證得心自在與定自在,我應該善巧地於四個處所,以二 十二個相應的善法來加以觀察,斷除愛見慢疑等隨煩惱,令心不為煩惱所繫縛。煩惱調伏後,心就得自在了;心沒有煩惱作障礙,就能證得四禪、四空定乃至滅盡定 入、住、出自在,也就是定自在了。」
卯二、廣辨二 辰一、總標四處
謂自誓受下劣形相、威儀、眾具;又自誓受禁制尸羅;又自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