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三、光明想二 子一、指多種
又光明想,緣多光明以為境界,如三摩呬多地中已說。
第 三種是光明想。修習光明想時,於奢摩他中可以用日月星辰等多種光明作所緣境,詳細的情形,在〈三摩呬多地〉中已經解釋過了。「緣多光明以為境界」,其中取 光明想,就是夜間睡覺閉上眼睛時,思惟白天的光明,作如是觀後再睡覺。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光明,譬如拜佛時,觀想所拜的佛菩薩具種種相好、放大光明,是 名緣多光明以為境界。
子二、簡今義三 丑一、標
今此義中,意辯緣法光明以為境界,修光明想。
但是現在〈修所成地〉中所說的光明想,是以法光明為所緣境而修光明想。
丑二、釋二 寅一、釋名
謂如所聞已,得究竟不忘念法,名法光明;
聽 聞善知識教授佛法以後,對於所學習的法義,能夠分明地顯現於內心而不忘失,名為「得究竟不忘念法」。當內心憶念佛法的文義時,由於法有光明的作用,能使令 智慧增長、消除一切顛倒妄想,這是念法的威力,名為「法光明」。「念」是明明了了地將學習的法門顯現於心。譬如念佛法門,依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小本《阿彌 陀經》,是說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而大本《無量壽經》所說的,則不只憶念名號,還要能將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及如來、應供、正遍知等種種的功德顯現於 心。若是我們能念佛的功德,不只是念佛的名號,就和大本《無量壽經》所說的念佛法門是一樣的了。
總之,無論是念佛法門,或者唯識、中觀、天台、華嚴等各種經論,學習圓滿以後,還要能將所學習的法分明地顯現於心,就是法光明了。
與彼俱行、彼相應想,應知名光明想。
當我們的心在憶念法的時候,心就與法光明在一起活動。雖然心是剎那剎那生滅的,但是心有取相的作用,在剎那剎那的相續前進中,心想法光明的相貌,也就是心與彼法光明相應。取到法光明的文、義相了,應該知道這就名為光明想。
寅二、顯義
何以故?真實能令心暗昧者,謂方便修止觀品時,於諸法中所有忘念。與此相違,當知即是光明。
為 什麼呢?因為真實能令內心暗昧的,就是正在修止觀時,佛法的文義不能明了顯現於心。止觀品的文義就是光明,但是在修止觀的時候忘了憶念,就是沒有光明了。 與闇昧、忘念相反的,若是修止觀時文義能夠顯現──修止時心能明靜而住;修觀時能觀諸法實相,應當知道這就是法光明現前了。
《披尋記》:謂如所聞已得究竟不忘念法等者,多聞、思、修所集成念,名如所聞已得究竟不忘念法。由此念故,隨其所受、所思、所觸觀察諸法,或復修習隨念佛等,名法光明。想與彼念,同生住滅,名彼俱行。同一所作,展轉相攝,名彼相應。即由是義,名光明想。
從 多聽聞佛法、常專精思惟、在禪定中深刻地思惟觀察,集聚眾多念力才能成就的,名「得究竟不忘念法」。由於具足了不忘念,又隨順聽聞而領受經論中的文義,也 能專精思惟,內心真正觸及到文義了,就能用智慧思惟決擇諸法的道理。或者又修習各式各樣不同的法光明,如隨念佛的功德,隨念法的光明,隨念一切聖僧──  四雙八輩、得無生法忍的大菩薩等功德,皆名為法光明。
「想與彼念,同生住滅,名彼俱行」,「念」是把所念的法光明顯現在心裡面,再以「想」思惟觀察法光明的文義。想和念都是心所法,在時間上都是剎那生、剎那滅的,但剎那剎那相續不斷,皆與心王同在一起活動,名為「俱行」。
「同一所作,展轉相攝」,心王、心所是個別不同的,但是大家共同地做一件事,心王與念心所、想心所都同緣法光明的文義為所緣境,能緣的心心所與所緣的法光明彼此互相攝持,名為相應。由此思惟觀察,所以是「光明想」。
丑三、廣二 寅一、舉所治二 卯一、總顯二種三 辰一、標
又第一義思所成慧及修所成慧俱光明想,有十一法為所對治。
又為了成就第一義聖道,思所成慧及修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