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二、現辟支佛身
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
前說現佛身,以下說現辟支佛身。按照次第來說,這中間應該說現菩薩身,但是經文說觀世音菩薩現辟支佛身,那就等於是包括「若有眾生應以菩薩身得度者,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這個意思在內了。
有 人疑惑:「這是觀世音菩薩叫辟支佛為眾生說法?還是觀世音菩薩現辟支佛身為眾生說法?」現在是說,觀世音菩薩現辟支佛身為眾生說法,不是觀世音菩薩命令辟 支佛為眾生說法。在觀世音菩薩現身說法這一大段文中,完全都是觀世音菩薩親自化現那樣的身份去度化眾生,不是他叫別人現身去度眾生。
辟 支佛是印度話,中國話翻為「獨覺」、或「緣覺」。譬如,在釋迦牟尼佛之前,有迦葉佛出現在我們這個世界上,這時候的人壽是兩萬歲左右;當釋迦牟尼佛出現在 我們這個世界的時候,大多數人的壽命是一百歲左右。迦葉佛入涅槃後,佛法也滅了,而釋迦牟尼佛又尚未出世,那就是沒有佛、沒有佛法的世界。又例如,釋迦牟 尼佛入涅槃了,而佛法也在這個世界上息滅了,那麼就可以說就是無佛、無佛法的時代,在這樣的時候出現,沒有師長的教導,自己就能夠覺悟真理的人,就名之為 獨覺。這種人,因為前一生親近過很多佛,聽過很多的佛法,栽培了很多的善根,所以能無師自悟。
我 曾經說過:「栽培善根,應該修福,也應該修慧。」修福是一般的情形,但是修慧就是要修四念處了。四念處是無漏的善根,而你所栽培的福能夠幫助這個無漏的善 根成就聖道。如果,只是栽培福而沒有修四念處的善根,那麼,也只能在人間或者天上享福而已。福報享完了,就等於零了,和沒有栽培福的時候一樣。若是栽培福 而又能栽培四念處無漏的智慧,那就不同了,能夠得聖道!
因此,辟支佛無論是福也好,還是四念處 的善根也好,都是栽培得特別殊勝,所以,在無佛法的時代,他自己就能覺悟。「春觀百花開,秋觀黃葉落」,他從這個無常的境界裡,就能覺悟真理,得成聖道。 花開、花落,這是很平常的事,我們也常常看見。看見了,我們也可能小小地思惟思惟就完了,似乎沒有很深刻的領悟。不要說花開花落,我們就算看見人死了,好 像也不在乎。除非自己親愛的人死了,眼淚流一流,慢慢的也就忘了,還是繼續追求色聲香味觸和榮華富貴,碰得頭破血流還不覺悟!我們就是這樣!但是,有善根 的人不一樣!有善根的人遇見這樣的事情時,他有很深很深的覺悟,而能成為辟支佛。
在《大智度 論》中,說到一位國王。當然,國王是有大福報境界的,身邊又有很多的女人來服侍他,他可能不常洗澡,所以要這些女人給他撓癢。這些女人的手臂上戴著莊飾 品、手鐲子這些東西,在撓癢的時候,手鐲子與手鐲子互相碰撞,就發出很多聲音來。等到撓癢結束了,國王就從這裡覺悟到:世間上一切的事情都是無常的,終歸 敗壞。他就得辟支佛道了。
又有一個國王,帶領著很多女人到花園裡欣賞遊玩。過了些時候,國王疲 倦、睡著了,這些女人就去各處摘花。本來花開得很茂盛、很美好,但這些女人把花朵都摘下來以後,就沒有花了。國王睡醒之後一看,各處都沒有花了,他覺悟到 無常的道理,得了辟支佛道。得了阿羅漢的聖者有的有神通、有的沒有神通,但是辟支佛是一定有神通的。這位國王得辟支佛道後,不願再留在王宮,立刻乘著神 通,飛到高山裡住,就不在人間住了。
辟支佛也有幾種情形:有的住在高山裡面,若有可度化的弟子,他也收徒弟,教化他們修學聖道。也有的辟支佛是不收徒弟的。
剛才解說獨覺,另外還有緣覺,在這裡就略而不說了。
我再說一個故事。
佛在世時,波斯匿王有個女兒,叫做金剛女,長得非常醜陋,不像是人,但由於是自己生的,就只好養育她。等到年紀大了,得要給她找丈夫,於是就找一個原來很有錢,但是現在窮苦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