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二、普門示現深義四 丁一、無盡意問三 戊一、問身業現相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
〈普門品〉一共是兩大段。前面是無盡意菩薩請問佛陀,觀世音菩薩得名的緣由,這一大段講完了。以下是無盡意菩薩問佛:觀世音菩薩如何教化眾生?這是說明觀世音菩薩普門教化眾生的意義,也正是〈普門品〉這個「普門」的意思。
無盡意菩薩又對佛說:「經由佛陀的開示,我們已經明白觀世音菩薩得此名稱的原因了,也知道他是阿彌陀佛國的大菩薩。而觀世音菩薩,他怎麼會來到這個娑婆世界呢?」
「娑 婆」是印度話,翻成中國話是堪忍,就是能夠忍受。這可以從幾方面說。第一是約菩薩:大菩薩在這個世界上弘揚佛法、度化眾生時,很多不相信佛法的眾生,對於 菩薩這種慈悲的、道德的行為反感,有很多不合作的事情,常常地觸惱、傷害菩薩,而菩薩能加以忍受,所以叫做「娑婆世界」。
第二約眾生:這個世界上的眾生有很多很多的苦惱,而眾生能夠忍受。有很多的苦惱,應該想辦法解除它,不要只是忍受。然而,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記憶力不太好,受了很多的苦惱,過去就算了,就這樣忍受了,不想辦法解除,所以叫做堪忍。
第 三約大梵天王: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主人--大梵天王,他的名字叫做忍。因為梵天王前一生在人間的時候,有忍的功德。忍什麼呢?當別人有光榮、有如意事情的 時候,他能夠容忍;換句話說,就是不嫉妒。嫉妒,是不耐他榮的意思。當他人有光榮時,心裡不舒服、不高興;不能忍耐別人有光榮的事情,這就是嫉妒。但是, 這一位梵天王在人間的時候,他不嫉妒,能歡喜容受別人的如意,所以叫做忍。因此,就以他的名字做為這個世界的名稱。
「觀 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若依凡夫的境界,我們想到什麼地方,或者要徒步走,或者是坐車、坐船、坐飛機,身體才能到那個地方去了;而這個身體若不動, 就到不了那個地方。那麼,觀世音菩薩是怎麼來到我們這個世界的呢?凡夫和聖人的來來去去是不一樣的。觀世音菩薩在阿彌陀佛國,他的身體並沒有到娑婆世界 來,但是,娑婆世界有可度化的眾生的時候,就看見觀世音菩薩來了。觀世音菩薩就是這樣來的,做完度化的事之後,也就不見了。經論上說「不來而來」,就是這 個意思。

戊二、問口業說法
云何而為眾生說法?
觀 世音菩薩怎麼樣為眾生說法呢?我們若仔細地思惟,會知道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娑婆世界中的三千大千世界很大,有很多類的眾生。以地球來看,即使只論中 國人,就有各式各樣的語言;還有其他的種族,語言也是很多很多。而觀世音菩薩能通達無量眾生的語言,能用無量無邊的語言為一切眾生說法,這真是不容易!
「云 何而為眾生說法」,約佛法的真理說,法是不可說的,因為法沒有名字、沒有形相,怎麼能說呢?必須要有名字,我們才可以言說。譬如這是桌子、這是電燈、這是 電話......,有了名字然後可以說話。如果沒有名字,說什麼?怎麼說?就沒有辦法說了。那麼,觀世音菩薩云何而為眾生說法?在沒有名字之中,觀世音菩 薩會用眾生個別的語言,立出種種名字,來宣揚佛法的真理。這件事很不簡單!
若從《華嚴經‧十地品》上看,要到九地菩薩才能圓滿四無礙辯──義無礙辯、法無礙辯、辭無礙辯、樂說無礙辯。義、法、樂說三無礙辯都不是容易成就的,現在說的是辭無礙辯,這是位次特別高的大菩薩,九地菩薩才能成就。
戊三、問意業鑑機
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這句話是總說。來到娑婆世界、為一切眾生說法,這二者就是觀世音菩薩的方便之力,他是用這樣的方便來教化眾生的。所以,前面的兩句話合為這一句:觀世音菩薩的善巧方便及大智慧境界,究竟是怎麼情形呢?
前 文中「云何遊此娑婆世界」,這是說觀世音菩薩以種種身形來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