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虛大師講述
十四年夏在寧波天童寺講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二
戊六      如來藏心門
己一      問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羅說:如來藏自性清淨,轉三十二相入於一切眾生身中。如大價寶垢衣所纏,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亦復如是,而陰、界、入垢衣所纏,貪欲、恚、癡不實妄想塵勞所汙。一切諸佛之所演說,云何世尊同外道說我,言有如來藏耶?世尊!外道亦說有常作者,離於求那,周遍不滅。世尊!彼說有我』。
l
如來藏心,是破執顯性最後之一門。了達唯識現,即一切法非一切相,既無可執之相,亦無能取之執。若執唯識,亦同法執,故以破為顯,執之破處即性之顯處。性者、諸法真實相之謂,本來恆常普遍如是,因妄想故,致不能顯而成妄想相,離妄想即成自性矣。所以前明正智、如如是成自性亦即如來藏自性,清淨心,依前種種所破而顯,即顯此心。故大慧復疑問:凡諸佛修多羅均說空、無生、無二、離自性之義性雖明,而諸修多羅中又說如來藏自性清淨,具足三十二相,即在眾生五陰聚中;如如意珠藏垢衣內,以喻如來之藏雖為陰、界、入及根本煩惱、隨煩惱乃至種種塵勞垢汙之所纏覆,清淨德相仍然常住不變。雖現業繫苦相,而苦即法身,以內有大價寶也。眾生不知自有,如乞人旍竮辛苦,向外妄求,正如棄大海而執一漚耳。然外道亦計於受用身資有一作者之實我,體實遍常,不生不滅,彼之實我,豈不與佛說五陰聚中有一不滅之如來藏名異義同耶?大慧菩薩為悲湣後來眾生故,恐發生此種學佛法而執我之外道,使起正智而離邪執,庶令如來藏教無過,所以詳為請問。
如來藏義,可作數種解釋:一、作如來即藏釋,此持業釋。藏、有含藏統攝義,言如來即統攝一切佛果無量功德。二、作如來之藏釋,此依主釋。謂如來所證之清淨法界,為如來四智菩提藏,藏讀去聲,庫藏之藏。此二、前者唯在如來,後者通於菩薩。三、作如來在覆藏中釋。如來、指佛果上一切無漏無為法,藏、指覆於眾生有漏心中,此通於九法界。四、作眾生自性清淨心,即如來本因而隱藏未顯釋。謂眾生位具有佛性,但隱而未顯耳。
離於求那者,謂勝論講六句義,即一、實句,梵語陀羅標,實質、物體之義。二、德句,梵語求那,德性義。三、業句,梵語羯磨,業用義。四、大有句。五、同異句。六、和合句。四、五、六句,統指一切法。前三各別,如言人身各有德性及有作用。我屬實句所攝,異於德句,故離於求那也。
己二      答
庚一      長
辛一      斷無我畏故說
佛告大慧:『我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大慧!有時說空、無相、無願、如、實際、法性、法身、涅槃、離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說如來藏已,如來應供等正覺為斷愚夫畏無我句,故說離妄想無所有境界如來藏門。
佛法所明如來藏,與外道所計神我實我,全然不同。夫如來藏,乃佛智自證之第一義心,離言絕思,有時或說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或說如、實際、法性等,乃至於自性涅槃等句,其實、皆說如來藏,詮異旨同,機感各別。凡夫愚癡,終日在此清淨平等真如性中,而分別不到,攀緣不及,聞無我句為斷滅而妄生怖畏,佛以慈悲方便令除怖畏,不得不說此無所有而有之境界,令漸通達如來之所證也。
辛二      方便善巧故說
『大慧!未來現在菩薩摩訶薩,不應作我見計著。譬如陶家,於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輪繩方便,作種種器。如來亦復如是,於法無我離一切妄想相,以種種智慧善巧方便,或說如來藏,或說無我。以是因緣故,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是名說如來藏』。
所以誡大慧及未來現在諸菩薩,對於如來藏法門,皆不應以我見計著也。如陶工以聚泥及種種器具為方便因緣,成種種器。佛亦如是,依於種種方便悉檀因緣,應種種機,立種種名,或曰如來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