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非我所有,非己所屬,即名說淨;若不如是,則為己有,即謂之不淨耳。而且要知量知足,所謂一針一草,當知來處不易,應當要節量知足,不可過於貪求,否則積聚不捨,則心被惑亂,妨礙道業也,故不可不慎。
次食分三 初上根食
次食法有四種:一者若上人大士,深山絕世,草果隨時,得資身者。
上來所言衣,有上中下之三種不同。其次明食法,則有四種之各異:一者上根食,若上根利智之人,謂之上人,菩薩謂之大士,而不願與人相處,樂居山巖石窟,水邊林下而住,故曰深山絕世,而不作飲食。諺云:「三日不食則餓,五日不食則病,七日不食則死。」而上根人,則以草果松葉代食,如世尊苦行時,並不作食,日吃一麻一麥,以資身體,此為上根人,食上食也。
二中根食
二者常行頭陀受乞食法,是乞食法,能破四種邪命,依正命自活,能生聖道故。邪命自活者,(一)下口食,(二)仰口食,(三)維口食,(四)方口食。邪命之相,如舍利弗為青目女說。
其次明第二種,乃中根人食,常行頭陀,受乞食法,即是托缽乞化之謂,以慈悲濟物為懷,令其種福田故也。此法為印度仰光盛行,而中國則乞食之風氣未開,故甚罕見。且中國人民,對於佛法,向來缺少相當之認識,既無相當之認識,則無真實之信仰,若往乞食,不但無益,而且令其誹毀招罪,故未能行此乞食法。夫乞食能破四種邪命。以其四非正道,若生活依正命而自活者,能生聖道故。言邪命者:(一)下口食,以口向下,如種田耕地,而謀生活,此名下口邪命食。(二)仰口食,即仰觀星宿,專言天文,何日何時起大風,降大雨,哄騙世人,以斯言謀生活。(三)者維口食,想種種方法,維持生計,或結交豪富,或走遍四方,到處謀食,故名維口食。(四)者方口食,遊行四方,如卜算吉凶,醫藥看相,悉稱為方口食。出家比丘,責任在弘揚佛法,教化眾生,為自己之本職。所謂弘法是家務,度生為事業,邪命之食,須遠棄之。然邪命之相甚廣,有四種五種不同,如舍利弗為青目女說,此二句,是指廣。
三下根食
三者阿蘭若處,檀越送食。四者,於僧中潔淨食。有此等食緣具足,名衣食具足。何以故?無此等緣,則心不安隱,於道有妨。
三者阿蘭若處。前來二種,為上中二根之食,此為第三住清淨蘭若,自不作食,惟受檀越送食,檀謂檀那,越謂超越,梵語檀那,此云布施,謂若行布施,則超越貧窮之海,受檀越供養,此為下品食。四者於僧中潔淨食,謂於叢林稠人廣眾之中,肅供齋法,謂之潔淨之食,以此一缽之飯,供養十方三寶,乃至施大鵬之鳥,曠野鬼神,然後進食此飯,已屬供養所遺,非己所有,如是則無我相矣,故稱之為淨食,此為下下品食。住於叢林之下,所謂十指不黏水,百事不操心,筷來伸手,飯來開口,有此等食緣具足,名衣食具足。何以故?下徵起,倘若無此等食緣,則心不能安隱,則不能修道,於道業有所妨礙,所謂身安則道隆,故衣食具足最為重要耳。
第三得閒居靜處。閒者:不作眾事,名之為閒;無憒鬧故,名之為靜;有三處可修禪定。
上來明具五緣中衣食二種已竟,今講靜住之處。閒居靜處,即阿蘭若處,所謂水邊林下,山巖石窟,獨自用功,謂境空則心易空。閒謂清閒,即不與世間一切有為之法相應。無憒鬧者,即遠離一切塵勞煩惱,名之為寂靜處。約有三種處所,可修禪定。
一者深山絕人之處。
一心不亂則為定,若身坐蘭若,而心猿意馬,則雖坐深山而仍同城市也。而修行者必至空閒處者,因初心人,離憒鬧之環境,易得益也。一者遠居於深林高山之中,衣食不求於人,亦無喧噪,所謂絕跡人間,六根對六塵,不生執著,方於道相應。如世尊之雪山苦行,即是絕人之處,此為上根人閒居靜處。
二者頭陀蘭若之處,離於聚落極近三四里,此則放牧聲絕,無諸憒鬧。
二者頭陀蘭若之處:頭陀有十二種,已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