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因緣矣。衣食二法,各有三種,以分三根行人。初明衣之三品,一者如雪山大士。大士者,即釋迦牟尼佛,為度生故,於雪山苦行六年,及往昔行菩薩道時,曾為大士居雪山,故名雪山大士。所言雪山者,以其山勢極高,寒氣極重,終歲冰雪連天,故謂之雪山。雪山大士修苦行時,隨得一衣蔽形即足,一衣謂被鹿皮衣,或結草為衣不定,其目的在不求溫厚,遠離塵世,不遊人間故也。雖至冬寒,亦著一衣,雖肌膚被凍,而能忍耐,全憑堪忍之力而成就也,著如是衣,名之為上根。
次中根衣
二者如迦葉常受頭陀法,但畜糞掃三衣,不畜餘長。
第二種名著中根衣,如迦葉尊者,乃世尊之弟子,此云飲光,其光能遮蔽一切之光,故號飲光,其家頗富,出家後,即行頭陀,謂行苦行也。梵語頭陀此云抖擻,謂抖擻塵勞煩惱也。行頭陀之法,共有十二,大概不出衣食住三種。謂食有五種:第一乞食,謂乞求他人之食而食,不自烹煮,行之能折伏我慢,為學佛人應做之事,所以謂之乞士。乞有二種:所謂外乞飲食以資生命,內乞法食以資慧命,故名乞食。然須次第乞食,不論貧富,須發平等之心,一一次第乞之,如大迦葉專往貧窮者乞食,意謂貧窮者令其得福;如須菩提則專往富貴者而乞食,謂富者造罪,易遭墮落,故往乞之,令其求福,免遭禍殃。如是二人,各有用心,但一則棄貧愛富之嫌,一則捨富濟貧之嫌,乞不次第,故為維摩居士所呵,故須次第乞食。第二常乞食,常行乞食法,閻浮提眾生,勇猛心易發,恆常心難持,今日乞食,明日即不乞食,何能與道相應,故須常行乞食。第三一坐食,唯日中一食。第四節量食,謂本食四餐,改為三餐,或兩餐,如是方名為節量食,此亦為頭陀行之一。飽食易增欲念,若減食則易開智慧。第五午後不飲漿,過午之後,不但不食米麵等食,即一切豆漿等一概不能飲,此為食之頭陀有五種。
住處亦有五種:一常坐不臥,即終日結跏趺坐,但觀自心,不攬塵境。二樹下坐,大樹之下,風吹蔭涼,在此靜坐,揩磨自心垢衣,甚易得益。第三露地坐,夜深人靜時,於露天地下,斯時所謂月明星稀,心曠神怡,正可用功。第四塚間坐,於墳塚之間,死人處所,不妨往坐,他人既死,我何嘗不死耶,可以進修無常觀。第五阿蘭若處,即是清淨之處,不與塵世相接。此為住處之頭陀有五種。
衣有二種:一者所謂糞掃衣,此衣乃拾所棄污穢之布,以水浣洗之七次,灑之亦然,縫而成衣,故曰糞掃衣。二者但三衣,謂五衣七衣大衣,五衣為平常所著,一長一短,共五條;七衣為誦經禮拜作佛事所著,二長一短,共七條;大衣即僧伽黎,俗名祖衣,為登坐說法時所著,四長一短,共二十五條。此三種衣,不可須臾離身,其餘衣服,不可畜藏。迦葉尊者,但畜三衣,自能辦道,是名第二種中根人所著衣。
人生世間,皆有生活,所謂衣食住也。故此三種,為人生之需要,若無衣食,則生活問題,不能解決,學佛之人對於此二,超然物外,衣食不成問題,無所希求,是故較之為衣為食終日忙而不休者,高出萬萬。故願出家二眾,及在家二眾,當痛念生死事大,以此為模範,淡薄衣食,則於道其庶幾乎。
三下根衣
三者若多寒國土,及忍力未成之者,如來亦許三衣之外,畜百一等物,而要須說淨,知量知足。若過貪求積聚,則心亂妨道。
此為第三下根衣也。以中國地處寒帶,冬日天氣寒冷,不可與熱帶相較,故云多寒國土。他如印度,暹羅,緬甸,終歲酷熱,以其眾生業力不同,故所感國土,有寒有熱。再雪山大士,堪忍力成故,一衣即足,而東震旦土產生忍力未成,故如來特開方便,亦許三衣之外,準畜百一物。謂畜一百件物,各各不同,畜足一百件物,一件不同一件,而必須說淨。此說淨之法,近無行者,佛在世時,凡諸弟子所有物皆須說淨,謂將此物,供養三寶大眾,請慈悲納受,既已發心,供養大眾,為大眾所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