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故束三為二。事中亦具三諦。但以事顯理。則無理而非事。故束三為一也。
戊、次各釋二門二。初釋心真如門。二釋心生滅門。巳、初中二。初正釋此心真如相。二即示大乘體。庚、初又二。初正詮法體。二明隨順悟入。辛、初又二。初借言詮法。二顯法離言。壬、今初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以心本性。不生不滅相。一切諸法。皆由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妄念。則無境界差別之相。是故諸法從本已來。性離語言。一切文字。不能顯說。離心攀緣。無有諸相。究竟平等。永無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說名真如故。
心。即指眾生現前介爾之心。真。謂其性不妄。以非肉團。亦非緣影。非有內外中間過現未來分劑方隅等妄相故。如。謂其性不異。無生無滅。無垢無淨。無增無減。無別異故。蓋真如不變隨緣。舉體而為眾生現前介爾之心。此心隨緣不變。仍即真如法界全體。故云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也。從來無二。強名為一。諸法本源。強名法界。絕待無外。強名曰大。一相無相。無差別相。強名總相。可軌可持。強名為法。無所不通。強名為門。譬如大海。舉體成漚。研此一漚。別無自體。唯攬大海濕性為體。只此一漚濕性。便是大海全體濕性。更非有二性。更非有別相故。又如日光。舉體入隙。研此隙光。別無自體。唯攬日輪光明為體。只此一隙明性。便是日輪全體明性。更非有二性。更非有別相故。以心本性下。釋成此義。謂以眾生現前介爾心之本性。前無始。故不生。後無終。故不滅。譬如虛空。非是暫有。非可暫無。而亦不同虛空對色所顯之相。故不得已強名之為不生不滅相也。此中應有問曰。經中每言心生法生。心滅法滅。今現見一切諸法。種種生滅差別。豈非即是心之生滅。胡云不生不滅相耶。故今釋曰。一切諸法。皆由妄念而有差別。譬如翳目。妄見空華。若離妄念。則無境界差別之相。譬如翳病既除。則無空華起滅相也。是故心之真如。即是諸法真如。諸法真如。即心真如。心既從本已來。性離語言。一切文字。不能顯說。離心攀緣。無有諸相。究竟平等。永無變異。不可破壞。所以諸法亦即從本已來。性離語言。乃至不可破壞也。是則一切諸佛。一切眾生。一切假實國土。究竟唯一淨心為體。一心之外。更無餘法。故不得已。說名為真如也。
壬、二顯法離言
從本已來。不可言說。不可分別。一切言說。唯假非實。但隨妄念。無所有故。言真如者。此亦無相。但是一切言說中極。以言遣言。非其體性有少可遣有少可立。
此明心真如性。即是一切法真如性。言語道斷。故不可言說。心行處滅。故不可分別。且如世間諸物。尚且喚火不熱。喚水不濕。故亦不可言說。念火不燒。念水不浸。故亦不可分別。況復真如第一義諦。離過絕非。唯是自覺聖智之所冥證。如何而可言說及分別耶。以一切言說。唯是假名。非有實義。但隨妄念之所強立。畢竟無所有故。此中應有問曰。既云不可言說。則真如二字。獨非言耶。既云不可分別。則真如不生滅相。獨非相耶。故今釋曰。言真如者。此亦無相。但是一切言說中極。以言遣言而已。如唯識論云。真如亦是假施設名。遮撥為無。故說為有。遮執為有。故說為空。勿謂虛幻。故說為實。理非妄倒。故名真如。不同餘宗。離色心等有實常法。名曰真如。文即是言說中極。以言遣言之旨也。又恐迷者聞此遣言。謬計有法可遣。故云。非其體性有少可遣。仍恐迷者聞說無遣。謬計有法可立。故云。非其體性有少可立。夫非少可遣。則非頑空。非少可立。則非幻有。由非幻有。故成真實空義。由非頑空。故成真實不空義也。梁本云。此真如體。無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無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大佛頂經云。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生滅去來。皆如來藏妙真如性。即是無可遣義。又云。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即是無可立義。初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