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小方治大病  作者:家庭中醫藥雜誌編輯部

小方治大病  作者:家庭中醫藥雜誌編輯部

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7)

[日期:2016-06-10] 來源:  作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2.海鮮火鍋

  蝦、魚、螃蟹這些海味中含有較多油脂及大量嘌呤,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痛風患者不宜食用。

  3.羊肉火鍋

  羊肉甘溫而熱,「熱體質」者及素有痰火者、感冒初期及服用瀉藥者、某些慢性疾病如肝炎等肝臟疾病及瘡癤患者均不宜食用。

  4.狗肉火鍋

  狗肉鹹溫,熱性較大,急性火症患者如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鼻炎、急性支氣管炎等,以及發熱病初癒者皆不宜食用。肝功能不佳、高血壓患者以及小兒也不宜食用。

  5.內臟火鍋

  動物內臟如腦、心、肚、腎等膽固醇含量較高,高膽固醇血症及痛風患者應盡量少吃。

  6.菌類火鍋

  蘑菇、香菇和其他菌類含嘌呤較多,痛風病人應少吃,慢性胃炎患者亦不可多食。

  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同,其飲食習慣也不盡相同。當一些人的日常飲食習慣表現在吃火鍋上時,可能就不利於身體健康,所以在吃火鍋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夾生吃

  對於肉類和海鮮而言,有的人喜歡生吃或半生吃,覺得這樣吃起來比較鮮美。醫生提示,不潔的肉類、貝類若未煮熟食用,很容易使潛藏其中的寄生蟲卵進入體內而導致各種寄生蟲病。

  2.存放不過夜

  有些家庭對於沒有吃完的火鍋會採取保存的方法,供第二天食用。醫生提示,火鍋最好不要過夜,因為金屬火鍋及其表層會與湯汁發生反應,人吃了以後容易引起噁心、嘔吐等症狀。

  3.不要過燙吃

  對於急性子的人來說,這一點需要十分注意。食物過熱會燙傷食道黏膜,造成潰瘍或對牙齦產生危害,還易誘發過敏性牙病或食道癌等症。醫生提示,吃火鍋一定要慢慢吃,因為火鍋濃湯的溫度可達到120℃,如取出即吃很容易燙傷口腔唇舌部、食道及胃黏膜。

  4.不要過度煮

  蔬菜以及火鍋配料過度煮後,它們的維生素及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就會被破壞,從而失去原有的營養價值。

  5.不要過濃

  口味重的朋友喜歡味道越濃越好,認為這樣涮出來的東西才會好吃。特別是喜歡吃麻辣火鍋的朋友,覺得夠辣才刺激。醫生提示,過辣會刺激胃部,對肺結核、皮膚病、胃病、腹瀉患者有害。如過食這些高熱量食物,味道較重,口腔黏膜或消化道就會遭到破壞。

  6.不要與酒同食

  有些人吃火鍋時喜歡大量飲酒,特別是冰鎮啤酒,覺得很過癮。其實這是不對的。醫生提示,酒精會使體內乳酸堆積,抑制尿酸的排出,時間長了就會引發痛風症,嚴重的還會引起腎結石和尿毒症等併發症,從而影響健康。

  (編輯 王濱生)

  7.家中有「三法」,治病不求人

  中醫治病歷來講究理、法、方、藥,所謂理,指的是經過望聞問切之後,依據得來的證候進行辨證推理作出正確診斷, 為後來的組方擇藥提供理論依據;所謂法,就是在明確診斷的基礎上選擇汗、吐、下、和、消、清、溫、補等不同的治療法則;治法確立以後,就要遴選具有針對性 的方劑,此即為「方」;再結合患者個體狀況(如年齡、體質等)調整藥物的品種或劑量即是「藥」的含義。

  趣話中醫治病的「方與法」

  江西沈小賜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從前有位皇帝患上噎症,不管吃什麼東西都是一吃即吐,雖然身邊御醫無數,卻個個一籌莫展;眼看已經危在旦夕,只好面向普天之下張榜求賢。

  忽一日,有名侍衛得知一世外高手能醫此病,便稟報皇上,遂派人從百里之外將他請到宮中,原是隱居深山老林的一位 高僧。但見他息聲屏氣給皇上診過脈後,信心十足地遞過一紙處方,侍從接過一看,面有難色地問道:「何解尚復此方?」和尚聽了忙接過以前御醫所開藥方一看, 方中藥名、藥量竟跟自己的方子一模一樣。已吃過此藥卻無效果,他料想可能是服用方法不對,便還是讓侍從照方抓藥,親自煮好藥湯端到皇上榻前,請皇上不可飲 用,必須將藥盛於湯匙,用舌舔藥,如此反覆直至把藥舔完為止。果不其然,當皇上舔完這劑藥後,精神大振,連服數劑竟至痊癒。皇上在重賞和尚時高興地問道: 「用同樣方劑,前者醫朕無效,而您卻令朕起死回生,不知其中有何奧妙?」和尚虔誠地解釋說:「醫藥者,既要有方,又要有法。您用舌舔匙羹,靠舌把藥引入五 臟,此乃是法。我與先前御醫在治療龍疾時是方同而法異。」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
第3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1) 第4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2)
第5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3) 第6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4)
第7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5) 第8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6)
第9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7) 第10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8)
第11頁:第一部份 第一章:每個人都自己最好的醫生(9) 第12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
第13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 第14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2)
第15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3) 第16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4)
第17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5) 第18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6)
第19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7) 第20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8)
第21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9) 第22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0)
第23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1) 第24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2)
第25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3) 第26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4)
第27頁:第一部份 第二章:讓我們的身體四季如春(15) 第28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
第29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1) 第30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2)
第31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3) 第32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4)
第33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5) 第34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6)
第35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7) 第36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8)
第37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9) 第38頁:第一部份 第三章:在生活中養生 在養生中生活(10)
第39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 第40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
第41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2) 第42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3)
第43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4) 第44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5)
第45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6) 第46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7)
第47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8) 第48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9)
第49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0) 第50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1)
第51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2) 第52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3)
第53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4) 第54頁:第一部份 第四章:小病可以自己治(15)
第55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 第56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
第57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2) 第58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3)
第59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4) 第60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5)
第61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6) 第62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7)
第63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8) 第64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9)
第65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0) 第66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1)
第67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2) 第68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3)
第69頁:第二部份 第五章:三分治病七分養(14) 第70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
第71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1) 第72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2)
第73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3) 第74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4)
第75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5) 第76頁:第二部份 第六章:藥補不如神補(6)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