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黃帝內經二十四節氣養生法:人體氣象學保您全家健康 作者:王彤

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

[日期:2016-05-20] 來源:網路轉載  作者:王彤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二雨水謹防濕邪
  
  (公歷2月18~20日)
  
  獺祭魚鴻雁來草木萌動
  
  【宜】喝粥,補腎健脾
  
  【忌】立即收起冬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此節氣代表天氣已經開始回暖,降雪減少,雨量增多。
  
   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此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 回北方;再過五天,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大地漸漸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雨水落了雨,陰陰沉沉到谷雨”,雨水時節,倒春寒時常會 “不請自來”,雨水的降臨會導致氣溫降低,所以不要過早脫去棉衣,以防風寒侵襲,引發感冒、關節炎等,“反了春,凍斷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黃帝內經》說,“春主肝”,肝髒在春季活動比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導致損害脾胃。同時,因為降雨的增多,濕氣加重,濕邪易困擾脾胃,所以,在這一時期,一定要注意對脾胃的養護,健脾利濕。
  
  雨水來臨濕氣重,當心脾胃受傷害
  
  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春雨綿綿的序幕也即將拉開。杜甫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來贊美春雨的及時,而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更是揭示了在春雨的滋潤下萬物萌生點染春色的情景。
  
  萬物的生長都離不開雨水的滋潤,但人體在這雨水的長期“滋潤”下,不僅渾身會有黏膩感,往往還會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
  
  《黃帝內經》中說“濕氣通於脾”,這是由於人的脾胃受到濕氣困擾所引起的。所以,這一時期要加強對脾胃的養護,健脾祛濕,將多余的水分排出體外。那麼怎麼做才能達到健脾祛濕的良好效果呢?
  
  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春時宜食粥”,這提醒我們在春季應該多喝一些粥。
  
  粥的營養和美味也是為古代文人們傳頌不已。蘇軾在品嘗了豆漿中加入無錫貢米熬煮的粥後,寫下了“身心顛倒不自知,更知人間有真味”的詩句,大力贊歎粥的美味。陸游也深懂食粥的好處,作了一首《食粥》詩:
  
  “世間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曹雪芹也是極其好粥,在其所著的《紅樓夢》中寫粥的地方頗多,他的祖父曹寅對粥也是很有研究,曾編寫過《粥品》一書。而清代王士雄更是將粥稱作“世間第一補人之物”。
  
  粥確實是名不虛傳,它以米為主,以水為輔,水米交融,不僅香甜可口,便於吸收,還能補脾養胃、去濁生清。加入一些藥材後,更是能治療一些慢性病,對身體很有滋補作用。而且民間也有著“春天喝粥,勝似補藥”的說法,所以,我們應該多熬些粥喝。
  
  祛濕極品粥非“薏苡仁黨參粥”莫屬。其食材只需兩樣:一是薏苡仁,一是黨參。
  
   說到薏苡仁,民間稱它為“天下第一米”。據《本草綱目》記載,薏米健脾胃、消水腫、祛風濕、舒筋骨、清肺熱等,它的美容功效也是眾所周知的,據說著名的 化妝品高絲雪肌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薏米萃取精華,不過,與其塗在臉上不如吃到肚子裡,讓它由內到外都滋補。此外,薏苡仁還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抗癌食材,桂林地 區有首民謠中的歌詞是這樣的:“薏米勝過靈芝草,藥用營養價值高,常吃可以延年壽,返老還童立功勞。”
  
  關於黨參,李時珍在《本草 綱目》中引述了一個這樣的傳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將國家劃分成36個郡來管理。當時有一個郡叫上黨郡(現山西省長治及平順縣一帶)。隋文帝在位時,上黨 郡發生了一件怪事。有一戶人家一到晚上就能聽到屋後傳來的叫喊聲,待去察看時,又始終見不到人影。偶然的一天,他們發現屋後距家一裡多的地方有一棵特殊的 植物,此植物的枝葉和周圍的其他植物差別很大。於是,他們決定把它挖出來。挖了深達五尺後,才終於看到了它的根部。等全部挖出來後,才看到它形如人體,似 有四肢。而此後那戶人家也再也沒有聽到叫喊聲了。這事也就慢慢地傳開了,當時的人們認為這是受益於“地之精靈”的“神草”。這種“神草”就是現在的黨參。 黨參因其根形似人參,所以在古代也被稱為人參。在唐、宋、元等朝代都曾是地方敬獻給皇宮的貢品。“唐代大歷十才子”中以寫“春城無處不飛花”而出名的韓
  
  也曾到上黨郡游玩,並寫有《送客之銅是》:“官柳青青匹馬嘶,回風暮雨入銅是。佳期別在青山裡,應是人參五葉齊”作為紀念。詩中的“人參”指的就是黨參。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輯推薦 第2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
第3頁:肝郁兩肋痛,推搓兩肋可養護肝(1) 第4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
第5頁:引言:順四時、適寒暑養生就是養四季(1) 第6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
第7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1) 第8頁:第一部份:立春助陽生發(2)
第9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 第10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1)
第11頁:第一部份:雨水謹防濕邪(2) 第12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
第13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1) 第14頁:第一部份:驚蟄順時養陽(2)
第15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 第16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1)
第17頁:第一部份:春分要防舊疾發(2) 第18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
第19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1) 第20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2)
第21頁:第一部份:清明當防高血壓(3) 第22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
第23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1) 第24頁:第一部份:谷雨適時調情志(2)
第25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 第26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1)
第27頁:第二部份:立夏養心正當時(2) 第28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
第29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1) 第30頁:第二部份:小滿除濕正當時(2)
第31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 第32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1)
第33頁:第二部份:芒種謹防梅雨傷(2) 第34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
第35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1) 第36頁:第二部份:夏至日吃補(2)
第37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 第38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1)
第39頁:第二部份:小暑避暑濕(2) 第40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
第41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1) 第42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2)
第43頁:第二部份:大暑防中暑(3) 第44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
第45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1) 第46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2)
第47頁:第三部份:立秋養脾胃(3) 第48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
第49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1) 第50頁:第三部份:處暑防溫燥(2)
第51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 第52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1)
第53頁:第三部份:白露當養陰(2) 第54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
第55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1) 第56頁:第三部份:秋分防燥涼(2)
第57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 第58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1)
第59頁:第三部份:寒露防寒涼(2) 第60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
第61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1) 第62頁:第三部份:霜降宜進補(2)
第63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 第64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1)
第65頁:第四部份:立冬養陽補腎精(2) 第66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
第67頁:第四部份:小雪溫腎陽(1) 第68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
第69頁:第四部份:大雪要溫補避寒(1) 第70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
第71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1) 第72頁:第四部份:冬至護陽氣(2)
第73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 第74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1)
第75頁:第四部份:小寒宜養腎(2) 第76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
第77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1) 第78頁:第四部份:大寒潤肺除惡燥(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