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李叔同說佛 李叔同

李叔同說佛 李叔同

佛法學習初步

[日期:2011-05-0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李叔同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戊寅十月八日在安海金墩宗祠講  佛法宗派大概,前已略說。  或謂高深教義,難解難行,非利根上智不能承受。若我輩常人欲學習佛法者,未知有何法門,能使人人易解,人人易行,毫無困難,速獲實益耶?  案佛法寬廣,有淺有深。故古代諸師,皆判“教相”以區別之。依唐圭峰禪師所撰華嚴原人論中,判立五教:  一、人天教  二、小乘教  三、大乘法相教  四、大乘破相教  五、一乘顯性教  以此五教,分別淺深。若我輩常人易解易行者,惟有“人天教” 也。其他四教,義理高深,甚難了解。即能了解,亦難實行。故欲普及社會,又可補助世法,以挽救世道人心,應以“人天教”最為合宜也。  人天教由何而立耶?  常人醉生夢死,謂富貴貧賤吉凶禍福皆由命定,不解因果報應。或有解因果報應者,亦惟知今生之現報而已。若如是者,現生有惡人富而善人貧,惡人壽而善人夭,惡人多子孫而善人絕嗣,是何故歟?因是佛為此輩人,說三世業報,善惡因果,即是人天教也。今就三世業報及善惡因果分為二章詳述之。  一、三世業報  三世業報者,現報、生報、後報也。  一、現報:今生作善惡,今生受報。  二、生報:今生作善惡,次一生受報。  三、後報:今生作善惡,次二三生乃至未來多生受報。  由是而觀,則惡人富、善人貧等,決不足怪。吾人惟應力行善業,即使今生不獲良好之果報,來生再來生等必能得之。萬勿因行善而反遇逆境,遂妄謂行善無有果報也。  二、善惡因果  善惡因果者,惡業、善業、不動業此三者是其因,果報有六,即六道也。  惡業善業,其數甚多,約而言之,各有十種,如下所述。不動業者,即修習上品十善,複能深修禪定也。  今複舉惡業、善業別述如下:  惡業有十種。  一、殺生  二、偷盜  三、邪淫  四、妄言  五、兩舌  六、惡口  七、綺語  八、慳貪  九、嗔恚  十、邪見  造惡業者,因其造業重輕,而墮地獄、畜生、鬼道之中。受報既盡,幸生人中,猶有餘報。今依華嚴經所載者,錄之如下。若諸“論”中,尚列外境多種,今不別錄。  一、殺生……短命、多病  二、偷盜……貧窮、其財不得自在  三、邪淫……妻不貞良、不得隨意眷屬  四、妄言……多被誹謗、為他所誑  五、兩舌……眷屬乖離、親族弊惡  六、惡口……常聞惡聲、言多諍訟  七、綺語……言無人受、語不明了  八、慳貪……心不知足、多欲無厭  九、嗔恚……常被他人求其長短、恒被於他之所惱害  十、邪見……生邪見家、其心諂曲  善業有十種。下列不殺生等,止惡即名為善。複依此而起十種行善,即救護生命等也。  一、不殺生:救護生命  二、不偷盜:給施資財  三、不邪淫:遵修梵行  四、不妄言:說誠實言  五、不兩舌:和合彼此  六、不惡口:善言安慰  七、不綺語:作利益語  八、不慳貪:常懷舍心  九、不嗔恚:恒生慈憫  十、不邪見:正信因果  造善業者,因其造業輕重而生於阿修羅人道欲界天中。所感之餘報,與上所列惡業之餘報相反。如不殺生則長壽無病等類推可知。  由是觀之,吾人欲得諸事順遂,身心安樂之果報者,應先力修善業,以種善因。若惟一心求好果報,而決不肯種少許善因,是為大誤。譬如農夫,欲得米穀,而不種田,人皆知其為愚也。  故吾人欲諸事順遂,身心安樂者,須努力培植善因。將來或遲或早,必得良好之果報。古人雲:“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即是此意也。  以上所說,乃人天教之大義。  惟修人天教者,雖較易行,然報限人天,非是出世。故古今諸大善知識,盡力提倡“淨土法門”,即前所說之佛法宗派大概中之“淨土宗”。令無論習何教者,皆兼學此“淨土法門”,即能獲得最大之利益。“淨土法門”雖隨宜判為“一乘圓教”,但深者見深,淺者見淺,即惟修人天教者亦可兼學,所謂“三根普被”也。  在此講說三日已竟。以此功德,惟願世界安寧,眾生歡樂,佛日增輝,法輪常轉。

【書籍目錄】
第1頁: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 第2頁:改過實驗談
第3頁:律學要略 第4頁: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
第5頁:南閩十年之夢影 第6頁:最後之□□
第7頁:佛法十疑略釋 第8頁:佛法宗派大概
第9頁:佛法學習初步 第10頁:佛教之簡易修持法
第11頁:普勸淨宗道侶兼持誦地藏經 第12頁:在泉州檀林福林寺念佛期講
第13頁:佛法大意 第14頁:授三歸依大意
第15頁:淨土法門大意 第16頁:淨宗問辨
第17頁:勸人聽鍾念佛文 第18頁:藥師如來法門略錄
第19頁:藥師法門修持課儀略錄 第20頁:己卯四月在永春普濟寺講王世英記
第21頁:常隨佛學 第22頁:泉州開元慈兒院講錄
第23頁:改習慣 第24頁:放生與殺生之果報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3)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3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5-6 18:27:45
李叔同如果不出家,
我深信對眾生的利益將遠大於出家!
唉,佛法是慧根者的遊戲,
在佛教界,又框進了一位智者!
第 2 楼
leizisdu會員 发表于 2012-3-1 9:17:12
谢谢楼主分享:)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2-20 17:12:11
聖者前賢實應讚,少分多分勤習學;
但得一分慰平生,利益眾生非空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