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釋會紀聞 太虛大師講述

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釋會紀聞 太虛大師講述

佛道品第八

[日期:2011-01-2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太虛大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佛道品第八

庚二  觀佛道品

【釋】佛道、梵語佛陀菩提。菩提、古翻為道,乃就中國所謂──先王之道,強名曰道──之道以意譯之。據實、道路之道,梵語乃末伽也。故唐人譯菩提為覺,不譯為道。然覺之一字亦不能盡之。要之、佛所成就圓滿之一切淨善福慧法,總名為佛菩提,即此所謂佛道是也。前一品觀眾生以上達乎佛,此品明佛道以下達乎眾生。前問疾品正明室空,所謂雖觀諸佛國土永寂如空,而現種種清淨佛土是也。此觀眾生品、佛道品,正明無諸侍者,所謂一切眾魔及諸外道皆吾侍也。是以觀眾生之佛法,求佛到於眾生,而成佛國主伴因果。

辛一  求菩提於煩惱

壬一  通達佛道

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云何通達佛道』?維摩詰言:『若菩薩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又問:『云何菩薩行於非道』?答曰:『若菩薩行五無間而無惱恚,至於地獄無諸罪垢,至於畜生無有無明、憍、慢等過,至於餓鬼而具足功德;行色、無色界道不以為勝;示行貪欲離諸染著,示行瞋恚於諸眾生無有恚礙,示行愚癡而以智慧調伏其心;示行慳貪而內外所有、不惜身命,示行毀禁而安住淨戒、乃至小罪猶懷大懼,示行瞋恚而常慈忍,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示行亂意而常念定,示行愚癡而通達世間、出世間慧;示行諂偽而善方便隨諸經義,示行憍慢而於眾生猶如橋樑,示行諸煩惱而心常清淨,示入於魔而順佛智慧、不隨他教;示入聲聞而為眾生說未聞法,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眾生;示入貧窮而有寶手功德無盡,示入形殘而具諸相好以自莊嚴,示入下賤而生佛種姓中具諸功德,示入贏劣醜陋而得那羅延身、一切眾生之所樂見,示入老病而永斷病根、超越死畏;示有資生而恆觀無常、實無所貪,示有妻妾婇女而常遠離五欲淤泥;現於訥鈍而成就辯才、總持無失,示入邪濟而以正濟度諸眾生,現遍入諸道而斷其因緣,現於涅槃而不斷生死。文殊師利!菩薩能如是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

【釋】非道謂非佛道,三世、二十五有、煩惱雜染、業雜染、生雜染以及二乘之道,皆非佛道。雖非佛道而實一切皆是佛道,何者?非道得其通達,即是佛道。譬如奸盜頑囂,能歸正化,何非良民?五逆、三惡是世間之惡法。十善、八定是世間之善法,三毒、六蔽、諂偽、憍慢、煩惱、魔事是世出世間之惡法,聲聞、辟支是世出世間之善法,貧窮、形殘、下賤、贏劣醜陋、老病是人間苦事,資生、妻妾婇女是人間之樂事:凡是種種示現,各得其反而適乎正。現於訥頓而成就辯才總持無失,是行於愚夫而不墮於愚夫也;示入邪濟而以正濟度諸眾生,是行於外道而不墮於外道也;現遍入諸道──謂六道輪迴也──而斷其因緣,是行於世間而不墮於世間也,亦即不墮於三界凡夫也;現於涅槃而不斷生死,是行於涅槃而不墮於涅槃也,亦即不墮於二乘聖人也。在非道而超出非道,故得即諸非道通達佛道。

          ┌─四部洲──┐┌─南

          │            └┼─東    ┌─地獄

          ├─四惡趣─┐  ├─西  ┌┼─餓鬼  ┌─四王天

          │          │  └─北  │├─畜生  ├─忉利天

          │          └─────┘└─修羅  ├─夜摩天

          ├─六欲天─────────────┼─兜率天

          │                                  ├─化樂天

二十五有─┼─大梵天      ┌─初禪            └─他化天

          │              ├─二禪

          ├─四禪天───┼─三禪  ┌─空無邊處

          │              └─四禪  ├─識無邊處

          ├─四空天────────┼─無所有處

          │                        └─非非想處

          ├─無想天…………………………純外道天

          │

          └─那含天…………………………五不還天

【紀】此章、若菩薩行五無間八句:指三惡道言,皆由因示果也。五無間,係造五逆惡者所受之地獄名,即阿鼻地獄。地獄分寒、熱,劫數長短滿,則皆可超脫耳。惟無間地獄,一經墮入,歷時最長,受苦無間。有如世間罪人,永遠監禁。

西域佛典中,載菩薩應身惡道救度眾生者,如文殊曾現無間業,地藏曾常住於地獄,釋尊曾入畜生道,觀音曾入餓鬼道,斑斑可考。行色無色界道二句:指行三界言。示行貪欲六句:指行三毒言。示行慳貪十四句:指示六度而自行六蔽言。世間出世間慧,謂後得智與根本智也。猶如橋樑四字:謂戒謹心與恐懼心也。憍慢為根本煩惱,憍則屬於慢相,慢則約有九種。諸煩惱三字,總上來所述各類惡法。魔,約有十類,如楞嚴想陰定境十重差別中,有怪鬼、魃鬼、魅鬼,年老成魔等是。不隨他教句:以上皆敘世間有漏法。示入聲聞句:以下皆敘出世無漏法。辟支佛為獨覺果,亦不過藉顯神通,使人生信仰心。貧窮,為人世苦惱事相。那羅延,為堅固義,又翻為金剛。佛種性,有二種釋:一、由天竺人種推之者,剎帝利種為最貴。二、由十法界推之者,佛乘位為最貴。示有資生句:言世之俗事。示入邪濟三句:言外道之度眾。現遍入諸道四句:又總示輪迴六道生死也。

壬二  明如來種

癸一  正明塵凡是如來種

於是維摩詰問文殊師利:『何等為如來種』?文殊師利言:『有身為種,無明、有愛為種,貪、恚、癡為種,四顛倒為種,五蓋為種,六入為種,七識處為種,八邪法為種,九惱處為種,十不善道為種。以要言之,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是佛種』。曰:『何謂也』?答曰:『若見無為入正位者,不能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溼淤泥乃生此華。如是見無為法入正位者,終不復能生於佛法,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又如植種於空,終不得生,糞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無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於我見如須彌山,猶能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是故當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

【釋】夫佛種從緣起,最初欣求佛道之心,即如來種。而彼最初發心者,實具足一切煩惱眾生,非佛、非菩薩、尤非二乘聖人也。故曰:一有身、二惑、三毒、四倒、五蓋、六入、七識處、八邪法、九惱處、十不善道以至一切煩惱,皆為佛種。畏煩惱,離生死,住無為,守空寂,則不能生佛功德也。

        ┌─於身不淨計淨

四顛倒─┼─於受非樂計樂

        ├─於心無常計常

        └─於法無我計我

        ┌─五超雜居識處

        ├─離生喜樂識處

        ├─定生喜樂識處

七識處─┼─離喜妙樂識處

        ├─空無邊識處

        ├─識無邊識處

        └─無所有識處

        ┌─我

        ├─人

        ├─眾生

八邪法─┼─壽者

        ├─斷

        ├─常

        ├─有

        └─無

                          ┌過去

        ┌─愛我怨敵───┼現在

        │                └未來

        │                ┌過去

九惱處─┼─憎我親友───┼現在

        │                └未來

        │                ┌過去

        └─惱我自身───┼現在

                          └未來

【紀】有生為種二句:明業報身,因癡有愛,皆可為修如來之正因。若見無為入正位者二句:明阿羅漢證到無生,則不復發大乘之道意。起我見如須彌山句:由好勝、上慢、貪著來;其實、在好勝者,正可移好勝之心,誓成無上佛道。在上慢者,正可移上慢之心,誓斷無邊煩惱。在貪著者,更可移此貪著之心,誓學無量法門,誓度無邊眾生。而此又概明佛道之緣耳。

癸二  反明真聖非如來種

爾時、大迦葉歎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快說此語,誠如所言,塵勞之儔為如來種。我等今者不復堪任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乃至五無間罪猶能發意生於佛法,而今我等永不能發。譬如根敗之土,其於五欲不能復利;如是聲聞諸結斷者,於佛法中無所復益,永不志願。是故文殊師利!凡夫於佛法有反復,而聲聞無也。所以者何?凡夫聞佛法,能起無上道心,不斷三寶。正使聲聞終身聞佛法、力、無畏等,永不能發無上道意』。

【釋】此文大迦葉與文殊師利合唱,其所以獎勵塵勞之儔發大心者至矣,願居塵勞者勿生退屈而辜負迦葉之苦心也。據實、小乘證涅槃者,亦非不能迴向大乘。但以生死之畏既離,親愛之恩先捨,無足生其欣厭,起其慈悲,又有涅槃之安、三昧之樂之可自居,故未易迴心耳。

【紀】此聖字,專指二乘聖果者言。根敗,謂五根毀敗,麻木不仁。不能復利句:謂不復能領略利益。凡夫於佛法有反覆句:謂即現在不信或詆毀,然已初種佛法善根於中心,不過現時上不信或詆毀耳。但於第二次觸發時,則必先知有前次佛法,顯現當前,自較前次深入議擬思量,或由此起慈信發心,而至究竟成就佛果。此有概明佛道之因也。

辛二  攝塵緣為佛事

爾時、會中有菩薩名普現色身,問維摩詰言:『居士父母、妻子、親戚、眷屬、吏民、知識悉為是誰?奴婢、僮僕、象馬、車乘皆何所在』?於是維摩詰以偈答曰:『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無不由是生。法喜以為妻,慈悲心為女,善心誠實男,畢竟空寂舍。弟子眾塵勞,隨意之所轉。道品善知識,由是成正覺。諸度法等侶,四攝為妓女,歌詠誦法言,以此為音樂。總持之園苑,無漏法林樹,覺意淨妙華,解脫智慧果。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滿,布以七淨華,浴此無垢人。象馬五通馳,大乘以為車,調御以一心,遊於八正路。相具以嚴容,眾好飾其姿,慚愧之上服,深心為華鬘。富有七財寶,教授以滋息,如所說修行,迴向為大利。四禪為床座,從於淨命生,多聞增智慧,以為自覺音,甘露法之食,解脫味為漿,淨心以澡浴,戒品為塗香。摧滅煩惱賊,勇健無能踰,降伏四種魔,勝旛建道場。雖知無起滅,示彼故有生,悉現諸國土,如日無不見。供養於十方無量億如來,諸佛及己身,無有分別想。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於群生。諸有眾生類,形聲及威儀,無畏力菩薩一時能盡現。覺知眾魔事,而示隨其行。以善方便智,隨意皆能現:或示老、病、死,成就諸群生,了知如幻化,通達無有礙。或現劫盡燒,大地皆洞然,眾人有常想,照令知無常。無數億眾生,俱來請菩薩,一時到其舍,化令向佛道。經書、禁咒術,工巧諸技藝,盡現行此事,饒益諸群生。世間眾道法,悉於中出家,因以解人惑,而不墮邪見。或作日月天、梵王、世界主,或時作地、水、或復作風、火。劫中有疾疫,現作諸藥草,若有服之者,除病消眾毒。劫中有饑饉,現身作飲食,先救彼饑渴,卻以法語人。劫中有刀兵,為之起慈悲,化彼諸眾生,令住無諍地。若有大戰陣,立之以等力,菩薩現威勢,降伏使和安。一切國土中,諸有地獄處,輒往到於彼,勉濟其苦惱。一切國土中,畜生相食噉,皆現生於彼,為之作利益。示受於五欲,亦復現行禪,令魔心憒亂,不能得其便。火中生蓮華,是可謂希有,在欲而行禪,希有亦如是。或現作淫女,引諸好色者,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或為邑中主,或作商人導,國師及大臣,以祐利眾生。諸有貧窮者,現作無盡藏,因以勸導之,令發菩提心。我心憍慢者,為現大力士,消伏諸貢高,令住無上道。其有恐懼眾,居前而慰安,先施以無畏,令後發道心。或現離淫欲,為五通仙人,開導諸群生,令住戒、忍、慈。見須供事者,現為作僮僕,既悅可其意,乃發以道心。隨彼之所須,得入於佛道;以善方便力,皆能給足之。如是道無量,所行無有涯,智慧無邊際,度脫無數眾。假令一切佛,於無數億劫,讚歎其功德,猶尚不能盡。誰聞如是法,不發菩提心?除彼不肖人,癡冥無智者』。

【釋】普現色身菩薩,即普現三界、七趣、二十五有,種種形類色身者是也。按在他經,如月上女經等,嘗載:維摩詰姓雷氏,妻曰金姬,男名善思,女名月上。故維摩詰乃於佛時,在天竺實有生身之處者。玄奘大師西域記,亦載嘗瞻禮其臥病之遺室,固非眾香國菩薩暫來應化之可比也。但此中普現色身舉問其父母、妻子、親戚、眷屬、吏民、知識、奴婢、僮僕及諸所有胥何所在,而維摩詰悉舉佛法以答之者,正明佛國主伴交徹,因果圓融,即俗而真,即事而理,頭頭顯露,物物全彰,無障無礙,非自非他,此大乘不可思議解脫之至也。故曰:『誰聞如是法,不發菩提心?除彼不肖人,癡冥無智者』。可謂竭法界之樞機,而罄其鼓舞軒揚之能事者矣。

淨名答偈,析為三段:一、明種種皆為佛法,智度僕薩母以至勝旛建道場是也。此又有二:甲、佛法眷屬,智度菩薩母以至以此為音樂是也。乙、佛法資具,總持之園苑以至勝旛建道場是也。二、明種種皆由示現,雖知無起滅以至皆能給足之是也。三、讚勝德勸發大心,如是無量以至癡冥無智者是也。

        ┌─戒淨

        ├─心淨

        ├─見淨

七淨華─┼─度疑淨

        ├─分別道淨

        ├─行斷知見淨

        └─涅槃淨

        ┌─信

        ├─進

        ├─戒

七財寶─┼─慚愧

        ├─聞

        ├─捨

 

        └─定慧

        ┌─欲

四  魔─┼─身

        ├─死

        └─天

劫,梵語具云劫波,此翻時分,近人所謂時間是。短至一剎那劫,長至微塵點劫,皆得名之為劫。然通常所稱為劫者,就此娑婆器世間長時代言。此又分三:一者、小劫:依南閻浮提人壽計算之,從八萬四千歲每過百年減除一歲,減至十歲,再從十歲每過一代倍倍增加,又增至八萬四千歲,如此一減、一增,為一小劫。減至十歲前有疫癘、饑饉、刀兵三災,死人萬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謂小三災。二者、中劫:積二十小劫以為一中劫,此中劫即人之世界生存期限。三者、大劫:合四中劫為一大劫,指此世界經歷成、住、壞、空各二十小劫言。人之世界生存之期,即住劫也。住劫二十劫滿,則入壞劫,人類與有生命者先空,其次植物、礦物等亦漸壞。其壞之者,凡分三種大災:一為火災,壞至初禪天止。經七火災,有一水災,壞至二禪天止。經七水災,有一風災,壞至三禪天止。

【紀】此章、普現色身菩薩之問,實由上問疾品中,空其室中無諸所有等句而來。淨名之答偈中,智度菩薩母句:即指摩訶般若波羅密多,證入無生──即五蘊諸法皆空──能生菩薩諸功德法。智度之智,乃不起分別之根本智。方便以為父句:謂一切善行──後得智。本末互賅,法體顯現,故曰父母。一切眾導師句:即指十方三世諸佛也。因諸佛接引眾生,離一切苦,得究竟樂,故曰導師。法喜以為妻句:謂樂法不復樂於五欲,心與法相交融和合,故曰為妻。菩薩得初地為歡喜地,又曰極喜地。慈悲以為女句:謂慈祥悲憫,皆顯柔和事相,故曰為女。善心誠實男句:謂信心慚愧,具堅強功能,故曰誠實男。畢竟空寂舍句:謂以空寂之舍,喻法性空。弟子眾塵勞句:謂以八萬四千人喻塵勞眾。隨意之所轉句:謂本可轉塵勞為菩提也。善知識,謂諸助道者。善知識,約有教授、同行、外護三種。總持之園苑二句:陀羅尼,寓翻遮正合義。總持有念總持、定總持二種。覺意、指三十七道品中七覺、七意言。八解,指八背捨言。五通,六通除漏盡通言。一心,指車軸言。慚愧之上服句:見善根依慚愧起故。從於淨命生句:見不入邪定、不為禪縛故。雖知無起滅句:謂本因不動故。示彼故有生句:謂隨緣顯現故。悉見諸國土至降伏使和安,為各說依正,示報有常無常也。覺知眾魔事四句:謂於魔處隨示而化魔也。世間眾道法四句:謂於外道出家而化外道也。劫中有疾疫十六句:謂於劫中隨示而解劫也。示受於五欲句:謂因魔持五欲以惱亂人故。先以欲鉤牽句:謂因貪欲者,必向其說欲,乃可隨順得入故。大力士,兼智勇而言。皆能給足之句:謂不令其圓滿如意、慶快生平也。如是道無量四句:見一切眾生之業力,雖不可思議,而菩薩為度一切眾生故,其神通方便之力,亦是不可思議。其實諸菩薩之心,與一切眾生之心,本同體真如故。茲舉近事以明之:現代末法中,凡疾疫、刀兵、饑饉之劫,屢見不鮮,豈諸佛菩薩無此神通方便之力以救度歟?其實多由一切眾生共同招感之業力,瀰漫無盡,障蔽最深。還求各自投誠、懺悔自心,立弘誓願,遠離惡法,不復更造,則知般若波羅密多,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耳。

【書籍目錄】
第1頁:懸論 第2頁:佛國品第一
第3頁:方便品第二 第4頁:弟子品第三
第5頁:菩薩品第四 第6頁: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第7頁:不思議品第六 第8頁:觀眾生品第七
第9頁:佛道品第八 第10頁: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第11頁:香積佛品第十 第12頁:菩薩行品第十一
第13頁:見阿佛品第十二 第14頁:法供養品第十三
第15頁:囑累品第十四 第16頁:貫攝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