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 淨空法師講述

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第九卷)

[日期:2011-01-1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空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淨空法師講述

一九九四年於加州迪安薩學院

第九卷

若曹當熟思計。遠離眾惡。擇其善者。勤而行之。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

這是這一品經裡面第七段,提醒我們世界榮華富貴是無常的。正如同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人到中年以上,這一種感觸就會愈來愈深,尤其是現代這個社會。

『若曹』是漢朝的俗語,用現在的話就是「你們大家」的意思。佛在此地告訴我們,應當要熟思、熟計。「計」就是計算、計度。「度」是度量,就是要曉得度量。世間人由於愚癡迷惑,往往失計,將人生這樁大事情往往疏忽了,沒有認真去想,沒有認真去思慮。

人有過去世,一定也有來世。這一世當中我們的生命是很短促的。到來生來世,壽命長短就不能限定了,要看生在那一道。如果在天道,壽命就相當長;墮三途,壽量也相當可觀。這些與我們將來,關係非常重大,不能不認真去考慮。三途是我們每一個人都不願意去的。但是怎樣才能避免墮三途?

三途的業因,我們都具足了。佛告訴我們,因要結果,一定要有「緣」。所以緣決定底下一生。「因」我們沒有法子控制,但是「緣」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來生是吉、是凶,是福、是禍,確實是操縱在自己的手中。佛對於這個道理、事實真相說得非常地中肯。如果我們能相信、能肯定,依照佛的經驗、教誨去做,來生來世的幸福,我們確實可以得到。

經過熟思計慮之後,我們就曉得要遠離惡道,必須把惡的緣斷掉。『遠離眾惡』,就是把惡緣斷掉。我們想得到善果,善果當中究竟圓滿的大善,確實是往生西方淨土。這是真實究竟圓滿的大善,得到之後,永遠不會失掉。其他的善果是會退失的,唯獨往生西方是永遠不退轉的。

『擇其善者,勤而行之』。這兩句話實際上就是教我們斷惡修善,要認真努力去修善。

善惡的標準,經上講得很多。我們歸納經裡所講的意思,簡單的做一個結論:凡是利益於大眾、利益社會的這些事情,是「善」;凡是利益自己的,自己在物質精神上種種享受,這一些都是「惡」。為什麼自利的都是惡?佛把三界六道的真相告訴我們。我們為什麼會墮落在六道輪迴?就是因為有我執、我愛、我貪、我癡,所以才有六道輪迴。凡是講求享受的,必然增長愛貪,增長我執,怎麼能出得了三界?縱然是念佛求生淨土,如果對世間種種貪愛不能捨棄,還留戀這個世間,佛號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為什麼?捨不得離開這個世間。

所以佛教我們要以「戒」為師、以「苦」為師。自己生活過得清苦一點,則對世間沒有留戀,並有力量多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是好事情,這是善事。

『愛欲榮華,不可常保』。愛欲榮華是世間人所追求的。一切眾生不能出離六道輪迴,就是不能放下、不能捨棄愛欲榮華。殊不知這真正是曇花一現,如夢幻泡影,不可常保。

『皆當別離,無可樂者』。在一個有智慧的人看來,愛欲榮華就像浮雲一樣。我們一定要覺悟。即使命中有福報,也要把它看淡;命中沒有的,決定不求。這樣就好。這些東西可以得很短暫的樂受,但是得不償失,所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實在不值得。

當勤精進。生安樂國。智慧明達。功德殊勝。

這是佛勉勵我們。剛才說過了,善果裡面,西方極樂世界是第一善。我們應當勤奮,應當精進,一心一意求生淨土。求生淨土的人,他一定是『智慧明達』。如果沒有「智慧」,他不會選擇這個善行;他要不能「明達」,他就不會堅持。唯有智慧明達,他才選擇淨土、堅持淨土,勇猛精進、不退轉,而成就無比殊勝的功德。信願持名是「功」,往生不退是「德」。

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

這一句是佛提醒我們、警惕我們,不要隨著凡情所轉,迷失在愛欲榮華之中。

『隨心所欲』。世間人迷戀愛欲榮華,那就錯了。這樣子就『虧負經戒』。佛說這些經,教我們許多修行方法。「戒」就是修行的方法。不要辜負了佛菩薩的教誨,落在別人後面。人家精進努力,生到淨土做菩薩、做佛了,我們還在六道輪迴。這就大錯了。

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這一品經是說,彌勒菩薩接受了世尊的教誨,心裡明白了,開朗了。菩薩為我們做一個榜樣。我們今天讀這部經,也就等於聽到佛的教誨。聽了佛的教誨之後,我們的心得、感想像不像彌勒菩薩一樣?

彌勒白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脫憂苦。

彌勒菩薩說的這些話,是對佛的讚歎,句句都是真實不虛。

佛對於我們的教戒,『甚深甚善』。「甚深」是說的理。佛講的道理很深。「甚善」是講的方法。方法實在是太好了。特別是淨土法門,方法非常簡單,信、願、持名。只要具足深信、切願、老實念佛,就決定成就。這個方法實在是太善、太好了。

『皆蒙慈恩』。「慈」是慈悲,「恩」是恩惠。「皆」是上至等覺菩薩(像彌勒菩薩是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所以這個法門廣大。所謂「三根普被,利頓全收」,九法界的眾生修學淨土法門都能得最殊勝的利益。

也許有人會問,權教、二乘、六道凡夫,聽到淨土法門很有受用,一生成就。這是佛的慈悲恩惠。法身大士、等覺菩薩,難道還要修這個法門,還要念佛求生淨土嗎?不少人有這個疑惑。其實十方世界法身大士、等覺菩薩,修學這個法門,念佛求生淨土的人太多了。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文殊、普賢不但是法身大士,的確是華藏世界毘盧遮那佛身旁的兩位大菩薩,都是後補佛。在《華嚴經》裡面,這兩位菩薩發願求生淨土。於是我們就明瞭了,十方世界的等覺菩薩,像文殊、普賢這樣的人,求生西方淨土的太多了。這不外乎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容易。我們知道修行愈往上去愈艱難。就跟爬山一樣,愈往上面去愈困難。學道也是如此。佛在經論上常常告訴我們,普通講三個阿僧祗劫。第一個阿僧祗劫可以修證三十個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二個阿僧祗劫,比前面就難了,只能證七個位次,初地到七地。第三個阿僧祗劫就更難了,只能證三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三大阿僧祗劫是菩薩證到十地。十地上面是等覺,等覺要成佛,破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比前面更難。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容易,所以大家願意到那邊去,把修學的時間縮短。這是西方世界無比殊勝之處。這是第一個意思,屬於菩薩自利。

第二個意思是利他。菩薩為我們做一個榜樣。他身為等覺菩薩尚且要往生極樂世界,那我們更應當去,還有什麼懷疑。這是給我們做樣子、做榜樣。因為這兩個原因,十方等覺菩薩都樂意求生淨土。所以「皆蒙慈恩」。

『解脫憂苦』。這裡面的淺深、廣狹是無量無邊的。以等覺菩薩來講,他還有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這是他的憂苦。我們的憂苦就太多了,說不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的是得到究竟的解脫。

佛為法王。尊超群聖。光明徹照。洞達無極。普為一切天人之師。

「王」是比喻「自在」的意思。在古時候,一個國家只有國王可以自在的發號施令,群臣與人民都要聽命於國王。國王是大自在。佛並不是國王,用「王」來比喻佛在一切法裡面得大自在。世出世間一切法,佛都通達無礙,所以尊稱佛為法中之王,為『法王』。

佛的「德」是超越群聖。「聖」是指十地。大乘法中常說「三賢、十聖」。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菩薩,我們稱他為賢位、賢人。從初地到十地,這十個位次稱為聖人。此為三賢、十聖。在經典裡面,特別在課誦本裡面,我們看到「菩薩摩訶薩」。菩薩是稱三賢位的菩薩,摩訶薩就是稱十聖菩薩。摩訶是「大」。大菩薩就是十地菩薩。所以佛是超過了十地大聖人。

『光明徹照,洞達無極』。「光明」是講智慧,「徹照」是盡虛空、遍法界,無處不照,無時不照。「洞達」是形容智慧的作用。對於一切法都能通達明瞭,沒有一點障礙。這兩句是說佛的正遍知,普照世間。

佛的十號當中有一個號叫「正遍知」。「正」是正確,完全沒有錯誤。「遍」就是無所不知。這也是大乘經典裡面常講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自性裡面本來具足的,不是只有佛有。佛跟我們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就是此地講的「光明徹照、洞達無極」。佛說一切眾生,人人都有。今天我們的智慧失掉了。怎麼失掉的?佛也把原因為我們說出了:「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一句話把我們的病根說破了。我們有妄想、有執著。換句話說,佛跟凡人的差別就在此地。有了妄想、執著,就叫做凡夫;沒有妄想、執著,就是佛陀。

因此佛法沒有別的,只是教我們把妄想、執著去掉而已。自性裡本有的智慧、德能自然就恢復了。所以智慧、德能不是從外面得來的,是自己本有的。像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所講的:「本覺本有,不覺本無」。不覺是迷,本來沒有。佛是過來人,他怎麼成佛的?就是把妄想、執著捨掉而已。這兩樣在佛法裡面又叫二障,障礙了真如本性裡面無量的智慧、德能。這就是煩惱障與所知障。

煩惱障是執著變成的,所知障是妄想變成的。所以妄想、執著是二障的根源。我們每天還在打妄想,時時還在起執著,由此可知,二障天天在增長,沒有在消除。學佛的同修念念就想消業障。業障是什麼?就是這二障。二障如果真的消了,那個樣子很明顯,自己能覺察得出來。妄想少了、煩惱少了,就是業障少的樣子。這是我們應當要知道的。

『普為一切天人之師』。「一切天人」就是我們講的三千大千世界眾生。佛為一切眾生的導師。所以佛法是師道,佛法對一切眾生的關係是教育。佛菩薩是老師,所以是「天人師」。

今得值佛。復聞無量壽聲。靡不歡喜。心得開明。

這些話都是彌勒菩薩說的。彌勒菩薩對佛的讚歎,這個地方說出來了。

『今得值佛』。「值」是遇到。今天能遇到佛,不容易。佛門裡常說:「人生難得,佛法難聞」。遇到佛,太不容易了,這真是多生多劫的福德、因緣。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去佛雖遠,我們還能見到佛的形象,還能遇到佛的經典,這也是不幸中的大幸。果然能信受奉行,實在說與彌勒菩薩遇佛的因緣,沒有兩樣。我們也能得生淨土。

『復聞無量壽聲』。這一句話是代表《無量壽經》,代表阿彌陀佛的名號。見到佛,又能聽到《無量壽經》、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這更不容易了。真的是難中之難。遇到了,『靡不歡喜』,沒有不歡喜的。底下一句是聞法的心得。

『心得開明』。「開」是開悟,真正覺悟了。「明」是明瞭。中國人講「茅塞」,從前心裡面好像有茅草阻塞住。現在茅塞拔掉了,很痛快。「茅塞頓開」有這個意思。心裡面無始劫來的染污,佛在經上教我們「洗心易行」。我們能把這些污染都洗乾淨了,心就明了。從前心不明、不開,現在聽佛的教誨,真的心開意解,真的明白了。為什麼?選擇了西方淨土做為這一生的歸宿。這是真正開明,這是無量劫來夢寐以求,所求不到的事情。

在座的同學可以說都是生生世世無量劫來的修行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那有這麼好的機會遇到這樣殊勝的緣分?遇不到的。我們生生世世希求、生生世世嚮往,能在一生當中圓滿成就,但是不得其門而入。這一生緣成熟了,遇到了,怎麼不歡喜?

佛告彌勒。敬於佛者。是為大善。實當念佛。截斷狐疑。

佛聽了彌勒菩薩的報告,非常歡喜。彌勒菩薩確實聽懂了、聽明白了。於是佛再勸導他,再加強他的信念。

『告彌勒』菩薩。彌勒在此地是代表我們。告訴彌勒,就是告訴我們。

『敬於佛者,是為大善』。一切善行當中,確實是以「敬佛」為第一善。佛是無上正等正覺。一個人能敬佛,必定仰慕佛陀,必定能向佛學習。佛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向他學習,一直到自己圓滿成佛。『大善』的意思在此地。

怎樣才能做到?底下這兩句話就是世尊教我們的方法。

『實當念佛,截斷狐疑』。實在應當念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大乘法相唯識宗,說宇宙之間只有識,除了識之外什麼都沒有。所以法相也叫唯識宗。「識」是什麼?就是分別、就是念頭。佛在大乘經上又說:「一切法從心想生」。「識」就是心想。有沒有一切法?沒有!只有心想。十法界依正莊嚴從那裡來的?心想變現出來的,是識變的。識是能變,相是所變。能變是真的,所變是假的。像我們晚上做夢,夢中的境界是相,是假的。能做夢的心是真的,所做的夢境是假的。如果我們對這個道理真的明白了,真的懂得了,你一定會老實念佛。

佛從那裡來的?佛也是從心想生的。所以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就成佛。什麼是念六道?念愛欲榮華就是念六道,就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也是識變的,也是從心想生的。心念什麼,就現什麼相。我們把這個道理搞清楚了,這個事實真相搞明白了,做佛就有把握了,做佛就不是一樁難事情了。只要肯念佛。

諸位要記住,「念」是「今心」,就是現在,不是過去、未來。現在心上真有佛,這叫做念佛。口裡面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裡面還是榮華富貴。那沒有用處。為什麼?心上沒有佛。所以諸位同學要知道,念佛是心上真正有佛,這叫念佛。佛在此地教我們『實當念佛』,實在應當念佛。

我們心裡面有牽掛、有憂慮。可是你冷靜仔細觀察一下,所有的牽掛、憂慮,全是搞的六道輪迴。這就錯了。不能脫離六道,是因為念頭裡面牢牢惦念著,不肯捨棄,不肯把念頭轉變一下。錯在這個地方。

佛今天教我們要把念頭轉過來念佛,念阿彌陀佛。從今之後心裡什麼樣的牽掛、憂慮都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了,讓心裡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這才是真正老實念佛人。

我心裡念佛,還牽掛著另一樁事,或者還牽掛著另一個人,這就夾雜了。覺明妙行菩薩說得好,念佛最忌諱的是夾雜。許多念佛人不能往生,原因十之八九都是壞在夾雜上。我們一定要避免這個過失。

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諸位要記住,不間斷不是口裡佛號不間斷,是心上阿彌陀佛不間斷。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隨時隨地起心動念就是阿彌陀佛。這就對了,這才是老實念佛。我們口念,大聲念、小聲念、默念、金剛持都沒有關係。口念是幫助我們心念,使心裡面這尊佛念念不忘。用意在這個地方。果然到了心裡面沒有雜念,沒有夾雜,這就叫功夫成片。還有夾雜,功夫就沒有成片。功夫成片就決定得生。這是我們應該努力去做的。

『截斷狐疑』。「狐疑」是比喻懷疑。我們對於佛的教戒,對於西方淨土決定不懷疑。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拔諸愛欲。杜眾惡源。

這兩句就是我們常講的業障。它會障道,它會障礙我們功夫成片,它會妨礙我們往生淨土。我們不能不防範。這就是『諸愛欲』,一切愛欲。

不僅是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對於出世間的佛法也不能貪愛。佛曾經為我們說過許多經論。這許多經論都為諸大菩薩、祖師大德們之所稱讚。我們接觸也都生歡喜心。現在連這些我們也要放下,專修淨土、專念阿彌陀佛。所以這愛欲不但是世間的,出世間的也要把它拔掉。死心塌地一門深入。這樣才行。

『杜眾惡源』。「杜」是預防。這一句是講的三毒煩惱,是對內的。愛欲是外面的。外面要離一切境界,內裡面要不動心,要把貪、瞋、癡、慢、疑,這一些惡緣斷掉。

遊步三界。無所罣礙。

『三界』是火宅。三界就是六道輪迴。菩薩在六道輪迴裡面度眾生,他的本領就是前面這兩句,對外「拔諸愛欲」,對內「杜眾惡源」。他有這個本事,所以他在六道裡面教化一切眾生,『無所掛礙』。這就是常講的「離相自在」。

外不著相,內不動心。有這個能力,才可以遊步三界。如果沒有這個能力,那就先到西方極樂世界,親近彌陀如來。等到自己智慧功力到達這個程度了,那個時候再倒駕慈航,來度這些苦難的眾生。那就沒有問題了。

開示正道。度未度者。

我們現前沒有大菩薩的智慧、能力,但是度生的本願、度生的慈悲心,我們確實具足。現在我們應該怎麼做法?孔老夫子在《論語》裡面教導我們:「知之為知,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們守住這個態度就好。

我們在佛法裡面所修的、所信的、所學到的,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這個我知道,我不懷疑。問我其他的經教,我沒有研究過,我不知道。人家來問,我不知道。這個不丟人。念佛求生淨土,我不懷疑,我知道。我只勸人念佛求生淨土。這就對了。這也是『開示正道,度未度者』。

對於還不知道念佛好處的人,不曉得念佛方法的人,我們可以教導他,可以勸導他。這樣就好。

這一段佛教導我們要斷惑、念佛。底下一段,佛教我們要知苦、修善。

若曹當知。十方人民。永劫以來。輾轉五道。憂苦不絕。

『若曹』就是你們大家。應當要知道,十方世界的人民。這就不僅僅指我們這個世間。「十方」裡面有四方、四維,還有上下。所以包括的是十方一切諸佛的剎土。

一切諸佛剎土裡面大多數都有六道。所以說『十方人民,永劫以來,輾轉五道,憂苦不絕』。「輾轉」就是輪迴。「五道」不包括阿修羅道。加上阿修羅,就是六道。所以「五道」跟「六道」意思完全相同。

《楞嚴經》裡面說得非常清楚。除了地獄沒有,其他四道都有阿修羅。天道、人道、畜牲道、餓鬼道,這四道裡都有阿修羅。說「五道」,阿修羅在那一道,就算是那一道。說「六道」,阿修羅道是專指天阿修羅(他的福報跟天人的福報一樣,很大),其餘人間、畜牲、餓鬼道的阿修羅,都歸到各道裡去了。

這是說十方一切眾生,『永劫以來』。這個時間太長了,沒有法子計算。都是在六道裡輪迴。

一切外道也講許多修行的方法,但是總不能超過諸天。印度有一些非常高明的外道,他們修禪定,確實入甚深的禪定。他們有能力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到那個地方去之後,就再也沒有辦法超越了。看到那邊的境界,他認為是宇宙的開端、宇宙的盡頭了,於是他就中止在這裡面,他誤會自己證得大涅槃,成佛了。到壽命盡的時候,他還要墮落。外道的修學不是究竟法。

佛法裡面小乘法的修學,斷三界八十八品見惑,證須陀洹果。小乘初果沒有出三界,天上人間七次往來,證阿羅漢,稱為聖人。為什麼他沒有出三界能稱聖人?雖然還沒有出三界,他保證將來一定出三界,就是等待時間。他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不必到第八次,七次他就成了,這稱之為聖者。世間外道沒有辦法超越六道輪迴,小乘到證四果羅漢,就超越了。

如果不出六道,就『憂苦不絕』。這是真的。天上雖然樂,但是壽命到了,他要往下墮落。他不能再往上升了,當然就往下墮了。

生時苦痛。老亦苦痛。病極苦痛。死極苦痛。惡臭不淨。無可樂者。

這幾句總說六道眾生。天人福報大,他是化生,「生」的時候苦痛就少了。我們人是胎生,苦痛就多了。「老」的苦痛,年歲大的人有親身的感受;年輕人雖然還沒有老,但是見到老人的苦痛,看在眼裡。天人是化生,不容易衰老。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欲界天人臨終七天之前,有五衰相現,他就苦了。

天人確實福報大,所以很多人都希望升天,這個也有道理。天人的容貌永遠不變,不衰老,身體健康、不生病,的確很快樂。他在壽命要到的前七天,他就覺得不舒服了。

第一、他的花枯了。天人都戴花,平常是鮮花,不會謝的,這個時候他的花變色了、枯了。他快要到命終,福報快享完了,平時不曉得憂慮,這時候憂慮了。

第二、他身上有汗。天人平常身上不流汗的,這時候身上有汗。

第三、他的衣服染灰塵了。以往他的衣服很清淨、很乾淨,不染灰塵的。這時有染污,骯髒了。

再加上身體臭穢,坐立不安。這是臨終的五衰相現前,他就憂慮了,感覺非常痛苦了。這是天人老病之苦。

我們人間老苦、病苦、死苦,我們能體會,能覺察。『惡臭不淨,無可樂者』。所以我們對於自己的生相要覺悟。古人常講,聰明人「借假修真」。身是假的,我要借重這假的身體,在短短幾十年當中,修真實的功德。這個人就有智慧了,這一生過得有意義、有價值。

諸位要知道,真實的「真」,真中之真,只有一條路——求生淨土。這是我們在一生當中確實可以修得的。其他的法門,理是沒有錯,我們這一生當中有沒有能力修成功,大有問題。唯獨這個法門,古大德說「萬修萬人去」,決定成功。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的。

宜自決斷。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裡相應。

「宜」是應該。應該自己要決斷,要把事實真相認清楚。那個是真的?那是虛妄的?虛妄,決定是假的;幻有、假有,決非事實。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

天上看起來好像不老、不衰、不變,蠻好的,但是時間到了,他就變了,依舊是無常的。世尊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的狀況就像天堂一樣,但是天堂會毀滅、會消失,而西方極樂世界是無量壽。壽命之長,佛在經上用種種比喻說明,實在無法計算。這個「無量」雖然是「有量的無量」,但是從有量的無量就契入了「無量的無量」(真的無量)。為什麼?成了佛之後,那就是真的無量了。到達西方世界決定一生圓滿成佛。所以西方世界真的是無量壽。

西方世界是法性土,永恆不變,不是天上能相比的。天,還在這個大千世界當中。佛說這個大千世界,有成、住、壞、空。

因此我們的決斷,是以高度的智慧,決定求生淨土。

『洗除心垢』。心裡面的疑惑、心裡面的夾雜,要把它洗乾淨。用真誠心,用清淨心、用恭敬心,來念佛,這樣自然就有感應。

平常我們在社會上處事、待人、接物,遵守佛的教誨。『言行忠信』。決不欺騙人。人家欺騙我們,我們也不要放在心裡。欺騙我們,我們不知道,這是迷惑。知道而不放在心裡,這就對了。這世界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就像我們在做夢,夢中人騙我們,這不是真的。要信實。

『表裡相應』。我內心真誠,表現在外面也真誠。內心清淨,表現在外面也清淨。內心慈悲,對人、對物則一片慈悲。表裡一如。

我們自己清楚明白,我們在這個世間時間不久,我們有非常好的地方去。對於大眾,我們盡心盡力的勸導。他能聽,我們很歡喜。他不聽,我們也歡喜,種子已經種到他八識田裡去了。這一生「緣」沒成熟,慢慢等待,不要著急。

【書籍目錄】
第1頁: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第一卷) 第2頁: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第二卷)
第3頁: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第三卷) 第4頁: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第四卷)
第5頁: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第五卷) 第6頁: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第六卷)
第7頁: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第七卷) 第8頁: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第八卷)
第9頁: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第九卷) 第10頁: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第十卷)
第11頁: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第十一卷) 第12頁: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第十二卷)
第13頁: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第十三卷) 第14頁: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第十四卷)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