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來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來自靈巖的法音 見愚居士選集

自力與他力

[日期:2011-01-0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見愚居士選集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自力與他力

淨土法門殊勝頌

淨土法門,有教無類,凡聖智愚,等蒙攝受。

一切法門,皆仗自力,唯此一法,全仗佛力。

佛力自力,天淵懸隔,信願憶念,定生佛國。

盡人信念,盡人往生,佛有誓願,現有儀型。

夫佛與眾生,心性雖同。若論力用天地懸殊。良由眾生具足無量煩惱惡業,功德智慧,不能顯現。佛則具足無量功德智慧,煩惱惡業,淨盡無餘。佛與眾生,迷悟不同。致使力用,勝劣迥異。

律教禪宗,皆仗自力了脫生死。所以久經長劫,尚難出離。念佛法門,全仗佛力又兼自力,了脫生死。所以盡此一生,便登不退。

律教禪宗,最初須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斷惑證真,方出生死。若教理不明,則盲修瞎煉。若非得少為足,便是著魔發狂。縱使理明功深,亦頗斷惑。倘有絲毫未盡,依舊不出苦輪。直待惑業淨盡,方可出離生死,尚去佛地甚大懸遠。更須歷劫進修,始可圓滿佛果。

譬如庶民,生而聰慧,讀書學文,多年辛苦。學問既成,登科入仕。由其有大才能,所以從小漸升,直至宰相。官居極品,再無可升。於群臣中,位居第一。若比太子,貴賤天淵,何況皇帝?畢世為臣,奉行君命。鞠躬盡瘁,輔治國家。然此相位,大不容易。半生勤勞,通身能耐。到下場頭,不過如是。若學問才能,稍不充足,則不能如是者有百千萬億也。此是自力。學問才能,譬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位至宰相,譬修行功深,斷惑證真。只可稱臣,不敢作君。(臣決定不敢作君,臣欲作君,除非托生皇宮,為皇太子;修餘法門,亦可成佛,但與淨土校,奚啻日劫相倍。讀者須善會其意,忽泥其詞。然依華嚴末後一著,等覺菩薩,尚以十大願王,回向往生,正與托質皇宮,為皇太子,意義相齊。淨土法門得華嚴一經,遂得如大海之橫吞萬川,如太虛之總攝萬象耳,猗歟大哉!)

譬雖出生死,尚未成佛。學問不充,不能如是者甚眾。譬惑未斷盡,不出生死苦海者甚眾也。念佛法門,縱不明教理,未斷惑業。但能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臨命終時,決定蒙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見佛聞法,悟無生忍。即此一生,定補佛位。

所以文殊普賢,華藏海眾,馬鳴龍樹諸宗祖師,皆願往生也。譬如托生皇宮,一出母胎,貴壓群臣,此是王力。迨其長大,學問才能,一一充足。便能承紹大統,平治天下。一切臣宰,皆聽詔諭。此則王力自力,兼而有之。念佛法門,亦復如是。未斷惑業,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便出生死。猶如太子初生,貴壓群臣。既往生已,惑業自斷,定補佛位。猶如太子長大,承紹大統,平治天下也。

又已斷惑業,如馬鳴龍樹諸宗祖師,已登補處,如文殊普賢華藏海眾,皆願往生者。猶如昔鎮邊鄙,不堪承紹。今居東宮,不久登極也。祈盡捨舊習,於此法門,極生信願,專精修習。則無盡煩惱,不難頓斷。無量法門,自然證入。其圓成無上佛道,度脫 無邊眾生,若操左券而取故物矣。尚勉之哉,尚勉之哉。(淨土問答並序)

修持法門有二種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名為通途法門。若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為特別法門。

通途全仗自力,特別則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斷惑之功,而無真信切願,念佛求生,亦屬自力。今以喻明,通途如畫山水,必一筆一畫而漸成;特別如照山水,雖數十重蓊蔚峰巒,一照俱了。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強者日不過百十里,特別如乘轉輪聖王輪寶,一日即可遍達四大部洲。

吾人既無立地成佛之資格,又無斷見惑任運不造惡業之實證,若不專修淨業,以期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則恐盡未來際,仍在三途六道中受生受死,莫由出離也,可不哀哉!願我同人,咸生正信。(近代往生傳序)

如來一代時教所說一切法門,皆令眾生修戒定慧,斷貪瞋癡,了幻妄之生死,證真常之心性者。然眾生根有利鈍,惑有厚薄。根利惑薄者,或可即生了生死,或二三四五生了生死;根鈍惑厚者,十百千萬生,或十百千萬劫,猶不能了。此係依通途教理修持而論,乃仗自己修戒定慧力,斷盡貪瞋癡煩惑者,其難也難如登天。任汝見地高,功夫深,功德大,智慧大,若三界內見思惑未斷,絕不能出三界外以了生死。

唯念佛法門,全仗阿彌陀佛大慈悲願力,若具真信切願,至誠懇切,念佛名號,求生西方者,無論根之利鈍,惑之厚薄,皆可於現生臨命終時,蒙佛慈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此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不得以通途教理而論。

世有深通宗教,不信淨土法門者,蓋以通途教理,論特別法門也。使彼知是特別法門,則自行化他,莫敢或違矣。(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證據)

了生死有自力佛力之所以也。一切法門皆仗自力,淨土法門全仗佛力。仗自力非見思淨盡,無由出離生死;仗佛力,若信願真切,即可帶業往生。譬如渡海,一由自浮,一由乘舟,到岸雖同,其難易安危,奚啻天淵懸殊也。(崔母孫夫人往生傳發隱)

通宗通教之高人,尚多崇尚自力法門,不肯仰仗佛力,其志固高,其事實難即生做到。倘惑業未能淨盡,再一受生,多半迷失,不但所期皆成畫餅,且有因福造業,後生墮落之虞。

須知淨土法門乃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不可以通途法門並論。若不明此義,以仗自力通途法門之義,疑仗佛力特別法門之益,而不肯信受,則其失大矣。佛說難信,蓋即指此,若無此執,則誰不信受奉行焉。(阿彌陀經白話解釋序)

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非信何由發願,非願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證所信而滿所願。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信願行,如鼎三足,缺一則蹶。若不注重信願,唯期持至一心,縱令深得一心,亦難了生脫死。何以故?以煩惑未盡,不能仗自力了生死。信願既無,不能仗佛力了生死。

世有好高務勝者,每每侈談自力,藐視佛力。不知從生至死,無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為恥。何獨於了生死一大事,並佛力亦不願受,喪心病狂,一至於此。淨宗行者,所當切戒!(淨土指要)

噫!死生亦大矣,何可以專仗自力而不仗佛力耶?抑或自力果愈於佛力耶?

夫人之處世,大而創業垂統,小而一衣一食,莫不仗眾人之力,以成自事。至於了生死大事,乃雖有佛力而不肯倚仗,欲顯出格之作略,恐墮愚夫之窠臼,其志可謂大矣!惜乎不知其所謂大也!(普賢行願品疏鈔擷序)

念佛一法,徹上徹下,即權即實,即漸即頓,不可以尋常教理批判。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阿鼻種性,皆須修習。如來為眾生說法,唯欲令眾生了生脫死耳。其餘法門,上根則即生可了,下根則累劫尚難得了。唯此一法,不論何種根性,皆於現生往生西方,則生死即了,如此直捷,何可名之為漸,雖有其機,不如尋常圓頓之機,而其法門威力,如來誓願,令此等劣機頓獲大益,其利益全在仗佛慈力處。(復馬契西居士書)

若真知佛力、自力之優劣,則斷不至猶執著於唯究自心,謂識得即是道,而不須念佛求生西方也。是知凡夫決定要修佛所開示之特別法門,則無論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脫死,以仗佛力故也。若仗自力,恐夢也夢不著。(致羅世芳居士書)

仗自力,即到大徹大悟地位,以惑業未斷,不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徹者,更不須論。仗佛力,須具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以一向以西方淨土,無量壽無量光,一一通會歸自心,而自心只是徒執其名,未證其實。西方之佛,無感不能有應。自心之佛,在因無有威德。

世之好高務勝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墜。而知識欲人以圓融見稱,亦絕不肯作如是說。至如來以大慈悲心,欲令一切眾生,現生即了生死,而依舊不能了。此生既不能了,將來或可能了,而塵沙劫又塵沙劫,仍在輪迴六道中者,當居多數也。(復張純一居士書)

佛法法門無量,無論大小權實一切法門,均須以戒定慧,斷貪瞋癡,令其淨盡無餘,方可了生脫死。此則難如登天,非吾輩具縛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則無論功夫深淺,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輪船過海,但肯上船,即可到於彼岸,乃屬船力,非自己本事。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故念佛決定要求生西方,切不可求來生人天福報。離信願以教人念佛求開悟之開示,切不可依。

念佛之要,在於都攝六根。當念佛時,攝耳諦聽,即是攝六根之下手處。能志心諦聽,與不聽而散念,其功德大相懸殊。此法無論上中下根人皆可用,皆可得益,有利無弊,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復張靜江居士書)

唐道綽禪師,一生講淨土三經近二百遍。此老尚是善導和尚所親近者,壽八十餘,計所講,每年當講三四遍。今則提倡佛七中,講別宗經。若令眾於淨宗悉皆深通,尚可。恐通者百無三五,不通者十有九八。彼泛講經之法師,尚有許多不以念佛為然者,今不注意於仗佛力,現生了生脫死之法門。而為不識淨宗者說般若,是令彼等專心致志於開悟一邊。而反將彌陀大慈悲,俾博地凡夫現生了生死之大法,作等閒看。請講者無所知,應講者何不為說其所以?

佛法如大海,一滴具萬川之味;佛法如帝珠,一珠具千珠之光。在大通家分上論,粗言細語總一真。在未到家分上論,當以就路還家為省力。況已證等覺,欲圓滿佛果,尚須念佛求生西方。而將墮阿鼻,十念成功,亦可高預海會。如阿伽陀藥,萬病總持。如陽春一到,百卉敷榮。其為妙利,非佛莫知。何不在此等處,發起彼等之信願心,俾各各悉得往生。校彼字詮句釋以作未來得度之善根,奚啻天淵懸殊也。(復章緣淨居士書)

修持功課,隨機而立,愈簡愈妙。無論朝暮,均可以念彌陀經、往生咒,即念佛矣。朝暮如是,日間如是亦可。須知所有功課,均以念佛為主,經咒為賓。所不可稍有更張者,信願行三之宗旨也。

若用禪家參念佛的是誰,則是參悟求悟,殊失淨土宗旨,此極大極要之關係。人每欲冒禪淨雙修之名,而力主參究,則所得之利益有限,所失之利益無窮矣。以不注重信願求生,不能與佛感應道交。縱令親見念佛的是誰,亦難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無信願求生之心故也。又未斷煩惑,不能仗自力了生脫死。好說大話者,均由不知此義。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者,在仗佛力;其餘諸法門,皆仗自力。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此修淨土法門之最要一關也。(復陳慧新居士書)

淨土法門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其利益與普通法門,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門論淨土法門,由茲自誤誤人,而又自謂宏法利生者,不勝其多。其最初錯點,在不察佛力與自力大小難易。以仗佛力之法門,硬引自力之法門,而欲平論,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議,不能以具縛凡夫修持之力,相為平論,則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為烏有。(復善覺大師書)

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眾生心力不可思議。然眾生雖具有不可思議之心力,不以佛力法力加持,亦不能得其受用。由蒙佛力法力加持,俾眾生心力完全顯現。故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淨土一法,普利群機,實為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其利益超出一代通途教理之上。古德謂,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可謂最善形容,妙無以加者矣。可不仰遵聖意,專主念佛,尚欲仗自力而棄佛力,只圖撐大門庭,不計得益與否,慕虛名而輕實益,其喪心病狂,何至如此乎?(復廣慧和尚書)

佛法的最要問題,就是了生死。若論了生死這樁大事,很難!很難!我們凡夫根機劣,知識淺,而且五濁惡世邪師外道甚多。要了脫生死,究竟如何了脫呢?唯有念佛法門,真信切願,精進念佛,求生淨土。

佛法之中,方便多門,參宗學教,都可以了脫生死,何必一定要念佛呢?因為參宗研教,都要務到極處,如實修證,才有希望。這是全仗自力,談何容易!

念佛是攸賴佛的願力加被,自然確有把握了。譬如渡海,仗自力如飛渡;仗佛力如駕慈航。飛渡難免墮落之虞,駕慈航決定有到彼岸的日子。其中難易安危,想大家都能辨別底了。(世界佛教居士林開示法音)

仗自力參禪悟道,了生死,未證到家,總是不易了。大家要曉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種力?但是無始以來的業力,所以萬劫千生難得解脫。仗阿彌陀佛的弘誓大願力,自然一生成辦。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既到寶山,切莫空手而回也。

又復當知念佛法門,不是專被下根,是三根普被的。無論利根鈍根,上智下愚,直至等覺菩薩,都是向這個法門,然後能成佛。淨土法門真是最高尚最圓滿的法門。若誣為愚夫愚婦之行者,直是謗佛謗法地獄種子!不信淨土者,其愚狂墮落,是至可憐愍者也。(世界佛教居士林開示法音)

普通教理修心,全仗自力。淨土是仗佛力,是特別的教理,非是普通的教理。以普通的眼光來觀特別的教理,自然不得其當矣。

普通教理仗自力如同功名上進,逐步高升。淨土仗佛力的特別教理,譬如生在王家,出胎便為國儲。其難易曲直,不待智者而知之矣。

淨土,道雖高貴,法無奇特。只要切心求佛,自蒙加被。當知佛的護念眾生,過於父母愛子,所以有感必應的。念佛的人,只要至誠懇切,心佛之心,行佛之行,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具一分虔誠,得一分受用。(世界佛教居士林開示法語)

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三界,生淨土耳。今既不發願,亦豈有信?信願全無,但念佛名,仍屬自力,以無信願,故不能與彌陀宏誓感應道交。若見思惑盡,或可往生。若全未斷,及斷未淨盡,則業根尚在,何能即出輪迴?

須知去卻信願念佛,與宗家之參究無異。若得往生,則因果不相符契矣。蕅益云,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乃鐵案也。經云一心不亂,遠承前文依功德,即是教令生信,近承上文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即是教令發願,又況下文勸信勸願,不一而足。

又無信願之一心,與有信願之一心,敵體同觀,故有刀砍不入,豈非純一,何以無願不得往生之疑。又念佛之外,第二念,夾雜,難以枚舉。舉其正者,如求大徹大悟,得大總持等。非指發願為第二念,為夾雜也。

須知淨土一法,以信願行三法為宗。行如車牛,願如御者,信如前導。導與御者,正成就其車牛之進趣耳。是以朝暮必須向佛發願。又不念佛時,亦不可泥。縱令一念萬念,不妨日有起止。若謂有不念時,有發願時,便成間斷夾雜,便難成辦。

試問此一心念者,亦曾見色聞聲,著衣吃飯,舉手動足,與否。若有,彼既不間斷夾雜,此何獨間斷夾雜。若無,除非法身大士。然法身大士,端居一處,而現身塵剎。其間斷夾雜,將不勝其多矣。(復濮大凡居士書)

念佛之人,不可涉於禪家參究一路。以參究者,均不注重於信願求生,縱然念佛,只注重看念佛的是誰,以求開悟而已;若生西方,無有不開悟者。若開悟而惑業淨盡,則可了生死。若惑業未盡,則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無有信願,則不能仗佛力了生死。自力佛力,兩皆無靠,欲出輪迴,其可得乎?

須知法身菩薩,未成佛前,皆須仗佛威力。何況業力凡夫,侈談自力,不仗佛力。其語雖高超,其行實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淵之別,願同人係體此義。(一函遍復)

平生絕無信願者,臨終決定難仗佛力。既云善惡頓時頓現,且無論阿彌陀佛四字不現者,不得往生。即現,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願生故,以不求佛,因不得蒙佛接引故。今善惡皆現,由無信願,便不能奈惡業何矣。

須知仗自力,則惡業有一絲毫,便不能出生死,況多乎哉!又無信願,念至一心,無量無邊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絕不可以此為訓,以斷天下後世一切人往生淨土之善根。

何以故?以能仗自力,念至業盡情空,證無生忍者,舉世少有一二,倘人各依此行持,置信願而不從事,則云云眾生永居苦海,無由出離,皆此一言為之作俑也。(復濮大凡居士書)

近來佛法,約居士邊論,似乎大興,約僧眾邊論,則絕無興相。何以故?居士多以念佛為主;僧眾之應酬經懺者,日只以為人念經拜懺為正事,修持一事,置之度外。

有正念者,歸於宗門。參禪一事,非小根行人所做得到。即做到大徹大悟地位,而煩惱未能斷盡,生死仍舊莫出。現在人且莫論,即如宋之五祖戒乃非常之人,門庭高峻,若龍門然,學者每每望崖而退。在當時之聲望,何等赫然!而只一見惑,尚未曾斷,說什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乎哉?仍是具縛凡夫,連須陀洹之初果,尚未曾得。

參禪人以宗自雄,不肯仗佛力以了生死者,一念此結果,能不自反曰,仗自力與仗佛力相差懸遠,曷若專修淨業,以祈現生了脫之為愈乎!宋朝大名鼎鼎之宗匠,來生尚退步於前生,再一來生,又不知作何行狀乎?(復廣慧和尚書)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當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則可悲者轉為可樂也。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生悲感,有何所益?

大丈夫生於世間,事事無不豫為之計,唯於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問。直待報終命盡,則隨業受報。不知此一念心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三途一報百千劫,復生人天了無期。由是言之,則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講求也。

須知法門無量,皆須自力斷惑證真,方有了生死分,則末世眾生,頗難現生即得實益。唯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最為第一。以其仗佛慈力,即未斷惑業之人,亦可出此娑婆,登彼極樂,實為我輩無力斷惑者之一大恃怙。(淨土問辨功過格合刊序)

佛以大慈悲,預知後世眾生,無仗自力現生能了生死者,特開一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之特別法門。無論老幼男女、貴賤智愚、士農工商、政軍學界、在家出家、上聖下凡,皆令現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薄地凡夫帶業往生,既生西方,惑業苦三,悉皆消滅,喻如片雪當於洪爐,未至而化。

如來一代所說一切大小乘法皆仗自力,故難。唯此一法,全仗阿彌陀佛慈悲誓願攝受之力,即與行人信願誠懇憶念之力,故得感應道交,即生了辦也。(福州佛學圖書館緣起)

現今無論何等根性,皆須以淨土法門為主。蓋淨土法門為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之成始成終法門。語其淺近,則三歲孩子皆能修。語其深遠,唯佛與佛方能究盡。

淨土,為凡夫依之現生了生死者;置之不究,縱將一切法門通究得十分通徹,誰能現生將煩惱斷得淨盡無餘,而到自力了生死地位乎?仗自力者,既不能得;仗佛力者,又以不知而不注意;則所學之佛法,皆為現在撐場面,未來種善根而已,欲得真實了生死利益,則難之難矣。(復福州佛學社書)

須知念佛一法,乃佛一代所說一切諸法中之特別法門。其道理超出一切禪教律密之上。一切法門欲了生死,必須斷盡煩惑,方有了生死分。若煩惱惑業未斷,任憑你見地高,工夫深,智慧大,皆不濟事。此各法門,皆仗自力故難。淨土法門,全仗佛力故易。

若有真信切願志誠念佛者,臨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則煩惱不期斷而自斷。以西方所有境界,皆令人增長功德智慧,了無令人起貪瞋癡者,故龍樹菩薩稱為易行道,馬鳴菩薩稱為最勝方便。然此不但普度凡夫,實則普度一切凡聖。(復王雨夕、王雪夕居士書)

聽經如為修持淨業,發明自力他力之所以然,則其利大矣。若止求通達教義,不以淨土為事,則斷惑證真,恐無此力帶業往生。又不以生信願,雖有佛力,莫由依仗,則成有因無果之業識茫茫人耳。須知一代所說,皆屬自力法門,乃通途教理。淨土乃特別法門,全仗佛力,若能現生斷惑證真,不仗佛力,亦不為過。不能現在斷惑證真,而又不仗佛力,則非愚即狂也。今之大通家,類皆如是,哀哉!(復周群錚居士書)

淨土法門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門。若非宿具慧根,實難深生正信。勿道儒者不易生信,即通宗通教之知識,多以志大言大,每每以宗教之義論判之,不肯仗佛慈力,以仗己道力為志事。致於此令博地凡夫,未斷煩惑,即於現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之不思議法,不但不肯自修,而且不肯教人修。以不知此法,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彼以宗教之義為準,故致有此過咎也。(致銘光居士書)

念佛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信願為前導,念佛為正修。有以專求一心,不講信願,及注重開悟,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棄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其自誤誤人也,大矣!

念佛之心,必須懇切至誠,如子憶母,縱有他境當前,終不能令此憶母之心,或有忘失。當念佛時,或聲或默,均須攝耳諦聽,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過。大勢至菩薩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者,即此隨念隨聽之一法也。果依此說,決定往生,若或討巧,完成大拙,自誤誤人,害豈有極!(淨土法會課儀跋)

佛法有大方便法門,令無力即得高深者。修持淨土法門,並須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又以信願念佛,求生西方,果能如是以修,則可以仗佛慈力,帶業往生。若得往生,則所得利益,較彼能修至高至深之法者,亦絕無所歉,尚有過之百千萬倍者。以一則專仗自力,一則全仗佛力故也。

如此以說,彼決不敢小視淨土法門,而修高深者。若不如是以說,彼必以高深自期,以淨土法門歸之於愚夫愚婦。究其實益,或少知名相,自高自大,畢竟難以得斷惑證真之實益。究其結果,則欲望彼愚夫愚婦仗佛力帶業往生者之肩背而不可得。此天下古今好說大話,好以通家自詡者之通病。(復謝慧琳居士書)

七期已滿,三昧未成,一由夙業深重,二由精神衰頹所致。然佛固不見棄於罪人,當承茲行以往生耳。欲證三昧,自有佛祖所示三世不易之法,何得問我所證,方能纘步?

彌陀經云:執持名號,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亂。觀經云: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楞嚴大勢至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夢東云: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此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欲修三昧,何不於此等語句中全身靠倒,不以聖言為量,而以我之罪業凡夫為準,豈不顛倒之甚乎?(復永嘉居士書)

縱觀二十年間決擇問學,備歷艱險。竟能從儒入佛,即俗修真,簡去自力,專宗淨土。可謂三生有幸,一道同歸者也,幸甚慰甚!

夫人宿世果種善根,且無論為學求道,可為出世大事之前茅;即貪瞋癡等煩惱惑業,疾病顛連連種種惡報,皆可作出生死入佛法之因緣,顧其人之能自反與否耳。不能自反,且無論碌碌庸人為世教之所拘,雖學問操持見地,悉皆奇特卓犖,然亦究竟不能徹悟自心,了脫生死。其學問操持見地,雖可與無上妙道作基,由不能自反,竟為入道之障,可知入道之難,真難於登天矣。

末世人根陋劣,知識希少,若不仗佛慈力,專修淨業,但承自力,參叩禪宗,不第明心見性,斷惑證真者,罕有其人。而以幻為真,以迷為悟,著魔發狂者,實繁有徒矣。(復永嘉居士書)

如來說法,原為被機,故有為實施權,開權顯實,五時施化之事。又以仗自力了脫則難,仗佛力了脫則易。兼以末世眾生,根機陋劣,故特開淨土法門,俾上中下三根,等蒙利益,同登不退。世有好高務勝者,不觀時機,每以多分不能契悟者,令人修習,其益雖亦甚善,然約教而遺機,則其用力也多,而得益者少矣。

眾生習氣,固有所偏,愚者偏於庸劣,智者偏於高上。若愚者安愚,不用雜心,專修淨業,即生定獲往生,所謂愚不可及也。若智者不以其智自恃,猶然從事於仗佛慈力,求生淨土一門,是之謂大智。

倘恃己見解,藐視淨土,將見從劫至劫,沈淪惡道,欲再追隨此日之愚夫,而了不可得。彼深通性相宗教者,吾誠愛之慕之,而不敢依從!何也?以短綆不能汲深,小楮不能包大,故也。

非曰一切人皆須效我所為,若與我同卑劣,又欲學大通家之行為,直欲妙悟自心,掀翻教海,吾恐大通家不能成,反為愚夫愚婦老實念佛往生西方者所憐憫,豈非弄巧翻成大拙,騰空反墜深淵乎哉!一言以蔽之,曰自審其機而已矣。(復永嘉居士書)

佛與淨土之所以然,己未親見,縱佛祖誠言,皆不信者,此何故也?

一則以性命相關,雖不知不敢不如是行;一則以高明自詡,必徹見方肯修持其法。古今來幾多出格豪傑,由此知見,畢生不沾佛法實益,彼謂為愚夫愚婦者,初亦不知,而能依前人成規,顓蒙念佛,因茲潛通佛智,暗合道妙,遂得帶業往生,及斷惑往生者,將見悉證佛果,況徒知之而已乎!

而此種自命出格者,因疑生謗,將從劫至劫,長墮惡道,被彼念佛往生者之所憐憫,欲垂救援亦不可得。何也?以宿世之不信惡業所障也!(復顧顯微居士書)

如來一代所說法門,無量無邊。求其最直捷者,莫過於參禪。儻係上根,一聞千悟得大總持,然次此尚是悟,不是證。能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者,末世實不多見。其他多多皆是錯認消息,其所云悟,多是錯誤,少有真悟。

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遠在。以雖得開悟,而歷劫以來之煩惱習氣,需以種種方便對治,令其淨盡無餘,則可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儻煩惱已斷若干,猶有絲毫未盡,則生死依舊莫出。若只當做識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無所修持,則其誤非小。若識得,而煩惱未斷,何能了脫生死耶?良以參禪一法,乃仗自力法門,故比念佛法門之利益,奚啻天淵懸殊。(橫超蓮社緣起序)

佛法法門無量,通須做到業盡情空,方可了生脫死。否則縱有所得,依舊不奈生死何。若在今時恐舉世亦難得一二做到業盡情空地位。唯有念佛一法,若具真信切願、至誠念佛,求生西方,縱有通身業力,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一生西方則了生脫死,超凡入聖矣。以故末世善知識,多多均主持淨土。以淨土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故也。

每有聰明人,稍明教義,或稍知禪理,便以通家自居,藐視念佛,謂念佛為愚夫愚婦之所為者,此皆不知自反。以知文義為實證之狂徒,定規說空行有,以身謗法,將來必墮三惡道,為愚夫愚婦念佛往生者所憐憫,而莫能救濟也。

(光)所說者,乃非大非小,即大即小,上至等覺菩薩,下至薄地凡夫,同修共證之法。此法固宜注重,倘泛泛然與一切大乘法平看,則了生脫死,或在驢年。(復吳滄洲居士書)

念佛一法,注重在信願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發願,縱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果具真信、切願,雖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往生。外行人多多以求悟,求得種種境界,而不已決定求生為事,即所謂捨本逐末也。何以故,以悟到極處,若未斷盡煩惑,仍然是六道輪迴中人。倘得往生,比悟到極處,而為斷盡煩惑者,其高下有若天淵懸殊。汝欲早識妙因,亦是好心,亦是不深知淨土法門之外行話。你且死心蹋地念去,自可得真實利益。

淨土法門乃極難極易之法門。說其難,則大徹大悟,深入經藏者,尚不信。說其易,則愚夫愚婦至誠懇切念,即能臨終現諸瑞相,往生西方。彼大徹大悟,深通經論者,猶不能望其肩背。良以一則棄佛力,以專主自力;一則專仗佛力,而由佛力以引發自力。以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聖,了脫生死也。此法最要在信願,有信願,則決定肯認真修持。肯修持,則即可得往生之益。非如禪宗、密宗,要常有善知識教導,否則或恐入於魔道,則佛也難救矣。(復習懷辛居士書)

依佛智慧而修淨土,自利利他,則世出世法兩皆具足無欠矣。

末世之人,不依此修,則雖是修行,亦可憐矣。以不知仗佛力,而偏欲仗自力,則恐無出生死之日矣。(復白靜修居士書)

凡在三界之中,雖有執身攝心,伏諸煩惑之人,而情種尚在,福報一盡,降生下界,遇境逢緣,猶復起惑造業,由業感苦,輪迴六道,了無已時。故法華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若非業盡情空,斷惑證真,則無出此三界之望。

唯有淨土法門,但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則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凡情聖見,二皆不生。乃千穩萬當,萬不漏一之特別法門也。時當末法,捨此無術矣。(傅大士傳序)

念佛求生西方,以真信切願為前導。以至誠持念為正修。切不可求開悟,明心見性,看念佛的是誰,此是參禪人的工夫。即真明心見性,若見思惑未斷,尚無了生死之分。況未到明心見性地位乎?此係仗自力了生死者。念佛乃仗佛力了生死法門。若看念佛的是誰的人,決定無有真信切願。未斷惑,則不能仗自力了生死。無真切信願,則不能仗佛力了生死。求升反墜,弄巧成拙,許多癡人,均以此為高超玄妙,可哀孰甚。(復孫藝民居士書)

菩薩之心,猶如太虛,無不包括。欲利益眾生,作種種方便,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不得以凡夫知見,妄生測度。以彼已證法忍,了無人我之可得。唯欲攝受一切眾生,入於如來大覺法海。若有計校,便屬情見,便與無人我之道,不能冥契矣。

云布施頭目髓腦,則誠然。至於妓女彩女等,不過擴充菩薩布施之心,不可以詞害意。若死執其語,則願令阿僧祇世界妓女充滿之文,又將如何安置乎哉?此顯菩薩內外俱捨,了無貪惜。內而頭目髓腦,外而國城妻子,無一法生貪著,故能於生死中獨得解脫。彼受施者,由菩薩願力攝持,或於即時,或於後世,無不親蒙利益,了生脫死。如歌利王之割截身體,後為最初得度之憍陳如。此種如太虛量之大菩提心,何可以凡夫小知小見測量?

須知未得法忍之凡夫,心中當慕菩薩之道,其行事當依凡夫常理。否則便於住持法道,或有妨礙。若未證無生法忍,即不住持法道,亦不宜學菩薩之捨頭目髓腦等。以自力不足,不堪忍受,若自若他,俱無所益。凡夫須按凡夫能行者行之,則可矣。(復黃智海居士書)

閣下於禪淨之所以然,佛力自力之大小難易,未能深知。謂既悟自心,當處便是西方不須求生,則其誤非淺。何以故,以凡夫縱能悟到極處,尚有無始以來之煩惱習氣,未能頓斷。煩惱習氣若有一絲毫,便不能超出生死輪迴之外,此仗自力了生死之難也。

念佛法門,但具真信切願,無論功夫之淺深,功德之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末世眾生欲了生死,不依此法,其難不可喻矣。(復張季直居士書)

【書籍目錄】
第1頁:【來自靈巖的法音】自序 第2頁:【來自靈巖的法音】新編序
第3頁:弘願與佛心 第4頁:靈巖遺風
第5頁:光明善導 第6頁:淨宗之門
第7頁:至心之道 第8頁:信願心海
第9頁:自力與他力 第10頁:迷妄與魔心
第11頁:名號與念佛 第12頁:故鄉風月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