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兩千年行腳 聖嚴法師著

兩千年行腳 聖嚴法師著

八、一場空前友好充滿智慧的對談會

[日期:2010-07-23]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八、一場空前友好充滿智慧的對談會

  

  ▲受到全球矚目的漢藏對談會,於一九九八年五月三日舉行。

  五月三日下午二點,是這次大會的最大焦點,華人聽眾及西方聽眾們都期待著,聽一聽漢藏佛教的共同點是什麼?差異點在那裡?特別令人好奇的是,佛教雖有各宗各派、大乘小乘、南傳北傳、顯教密教,但是在這二千五百多年以來的佛教史上,只有發生其他宗教或者是君主的政權摧毀佛教、壓制佛教,還沒有發現過兩個不同的佛教教派之間,互相殘殺、發動戰爭的記載。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如果彼此沒有矛盾衝突,為什麼又要分宗分派、分大分小、分顯分密呢?而在東方也好、西方也好,漢藏兩個系統的佛教徒們,似乎相處得非常融洽,並沒有讓人感到分河飲水、彼此對峙、互不相讓的氣氛。

  其實,漢藏兩個佛教系統,雖然各有傳承不同,地理環境和文化背景也不一樣,也不可能完全沒有爭執,但是,有一個基本原則,一定相通,那就是緣起的性空思想、濟世的慈悲觀念,不論那一派都不會不遵守,否則就不是正知正見的佛教。雖然在解釋運用方面,彼此互有出入,偏重偏輕;當一旦提到緣起的空性和無我的慈悲時,彼此就會互相肯定,互相尊重。在過去,由於民族的風俗習慣有差異,以及所處環境地域有距離,所以互通聲氣的機會不多,因此,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和猜疑。

  到了本世紀初開始,有好多位漢傳佛教的優秀僧侶,去西藏學法,而將藏傳佛教的若干重要典籍譯成了漢文,其中貢獻最多的是法尊法師。因此,二十世紀的三○年代至四○年代之間,太虛大師在四川重慶,還主持了一所佛學院,它的名稱就是「漢藏教理院」,而且太虛大師的「五乘說」,也是受到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論》所判攝的「三士道」的影響。至於我個人,也曾編印過一冊《西藏佛教史》,雖然我不是西藏佛教的專家,但是我對藏傳佛教抱有很高的敬意。

  這次的對談,並不是我接觸藏傳佛教的第一次,我也不以為這是一次高難度的考驗,或者是彼此要爭一個你勝我負的較勁場面。我相信彼此會在存異求同的原則下,互相接觸砥礪,把正確的佛法發揚光大,所以應該是非常輕鬆、愉快、和諧、溫馨的對談會。可是對談時間一共只有三個小時,兩人只能各用一個小時,還有一個小時是公開給與會的聽眾發問,如果再扣除翻譯的時間,我個人只有半個小時可用。希望要在半小時內講出如何豐富的內容,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儘管如此,我還是很珍惜這樣的因緣,在事前做了很多構思準備的工作。

  在臺灣,我先用幾個早晨的時間,寫了一篇約六千字的文章〈漢傳佛教的發展思想及修行方法〉(會後已於《世界日報週刊》發表),然後在我住進華爾道夫飯店之後,也用了兩個早上,畫成兩個腹案的講稿表解,結果是採用了最後的一個腹案。

  因為中國佛教的源頭,是印度大小乘的經、律、論三藏,數量相當龐大。到了中國,漢文系統的佛教,又有所謂小乘二宗、大乘八宗的開展與成熟,源遠流長,著作之多,多過由梵文譯成漢文的三藏教典,而且各有各的脈絡系統。到了宋明時代為止,漢傳佛教已是發展到了強弩之末、熟透熟爛的程度。要把漢傳佛教擬出一套清晰的路線來,必須要把古代各宗各派祖師們的判教模式,重新整理一番,否則就可能成為雜亂無章,東拉西扯,抓不到重心。

  

  ▲在這場對談會,臺下不斷響起掌聲和笑聲,相當圓滿成功,與其說是佛法的弘揚,不如說是漢藏兩流的互融。

  由於我個人才疏學淺,智慧不足,福報不夠,內證功夫也未得大力,所以迄今為止,還不敢從事於這項工作。可是面對這樣一場世紀性的、國際性的、開創性的漢藏佛學對談會,我也只好壯起膽子,拿起勇氣試著來做,那就是在五月二日早上所擬出來的一份講綱表解。分成四個子題:(一)漢藏佛教同源異流。(二)印度佛教的學術思想。(三)漢傳佛教的教義及其實踐。(四)禪宗學派是漢傳佛教的集大成者。

  以印度的阿含藏、律藏、阿毘達磨藏以及大乘各系的經論為源頭,再把中國漢傳的小乘二宗、大乘八宗的線索釐清,就可明白對漢民族影響最深的只有四系:1.依《法華經》、《中觀論》等成立的天臺宗,2.依《華嚴經》、《十地論》成立的華嚴宗,3.依《淨土三經》成立的淨土宗,4.依《楞伽經》、《金剛經》、《維摩經》等經成立的禪宗。直到十六世紀為止,佛教諸家之中,對漢民族影響最深的,其實是禪宗,因此,禪宗也就是集各宗各派精要之大成者,也成為在漢文化中一宗獨大的佛教。

  我根據這樣的線索,講出禪宗所說當下即是、頓悟成佛、明心見性的理論及方法,從唯心淨土以及他方佛國淨土的思想和信仰,推展成為我現在正在推動的一項社會運動「建設人間淨土」。是先從人的心意清淨,到行為清淨,再到環境清淨,也就是鼓勵我們人間大眾,當你在用智慧及慈悲的佛法,利益自己、利益他人的時候,就是在做著莊嚴你未來的佛土,以及往生西方淨土的準備工作。

  雖然我做了那麼多的準備,但是在當場講出之時,不能如此呆板。要讓聽眾們感覺到輕鬆、自然,要讓每一個人都能聽得懂,所以並沒有對著事先準備好的講綱照本宣科。對達賴喇嘛來講,我要感謝他,他能願意配合、回應,倒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我用的經論,他應該多半以上是熟悉的,對漢傳佛教各宗所用的專有名相,或許就讓他感到非常陌生了。

  透過藏語的翻譯,他聽得非常用心,遇到他覺得是重點的部份,隨時用筆記下,也隨時提出問題,然後用藏傳佛教所用的修證次第和經驗,對我提出回應。特別是禪宗所說的頓悟見性、見性成佛之說,他用藏傳所說的大圓滿回應我。對頓悟成佛和斷煩惱的問題,他也提出質疑,又是採用顯教漸修漸證的角度,並沒有以密教的立場作回應。由於藏傳佛教的黃衣士派(亦名黃教),必須對顯教精通之後,才可修學密乘的無上瑜伽。達賴喇嘛誤以為禪宗的徹悟,就是斷盡煩惱,所以有疑,於是我告訴他說,我所講斷煩惱的階段至少有三個:1.知煩惱,2.伏煩惱,3.斷煩惱。要把煩惱斷盡,那是到了佛位,所以禪宗的大悟徹底,並不表示煩惱斷盡,只是從此斷疑,不再從煩惱中迷失。

  當達賴喇嘛開始作回應時,首先說:「聖嚴法師是我的老友,他是一位很有學問的修行人。」這是從他口裡第二度聽到對我這樣的讚歎,然後又說:「今天是我第一次正式跟一位漢傳佛教的阿闍黎直接對談。」事實上,他跟佛教其他各系各派的學者們,有過很多對談的機會,甚至跟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領袖們,也有過不少對談的經驗,唯有跟漢傳佛教的法師們是第一次。

  我想這不是單方面的原因,過去達賴喇嘛對漢傳佛教,包括臺灣海峽兩岸,長期以來都沒有機會作深度的接觸。其次在漢傳系統的佛教徒們,也沒有想要做這樣的活動。因此,我有很多朋友們總認為這樣的對談就是辯論,就要分個你大我小、你高我低、誰輸誰贏,好像玄奘大師在那爛陀寺與中百論宗的大德舉行辯論會那樣;或是像漢藏佛教史上,在第八世紀末(西元七八○年-七八二年之間),曾有一位大和尚到西藏弘傳頓悟的禪法,而被印度寂護的弟子蓮華戒,找著辯論一樣(可參考法鼓文化出版的《大乘二十二問之研究》)。事實上,今天這個時代,不需要存有這樣的顧慮;能有機會彼此尊重,互相欣賞,多一些交流溝通的機會,才能夠使得佛教,在世界上形成國際的統一性;才能夠使得整體的佛法,以大同小異的步伐走遍人間。

  所以這一場對談是在兄弟相認的共識下進行的,也讓聽眾們分享到了一份非常崇高的兄弟之情。這一場對談的成功,與其說是佛法的弘揚,不如說是漢藏兩流的互融。特別是這一場對談的重點在於智慧,漸悟、頓悟,皆不能離開空慧的人間性及實用性,所以彼此都以空性的知見為準則,以致於讓媒體的記者們,在作新聞報導之時,說我們兩人彼此「只談智慧,不談其他,出招極高」。至於我們彼此談些什麼?有些什麼回答?《人生》雜誌一七九期有詳盡的報導。

  在這場對談會中,使得臺下不斷響起掌聲和笑聲。直到終了,有一位聽眾問我們兩人對神通的看法,我們分別作了說明之後,我也勸告大家:「求神通不如求智慧,這次我和達賴喇嘛作的是智慧對談,就請大家求智慧吧!」因此,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結束了這場世紀性的對談。

  這天下來,達賴喇嘛已經夠累了,明天還有西藏之家開幕典禮要他去主持,然後還要往新澤西州、亞特蘭大主持弘法大會。所以我看他走下臺之後,又在打著哈欠,應該讓他早一點休息。把他送上車,祝福他身體健康,後會有期。

【書籍目錄】
第1頁:代序 第2頁:一、漢藏佛學大對談的籌備
第3頁:二、弘法售門票?法喜充滿做義工 第4頁:三、與達賴喇嘛緊鄰而住
第5頁:四、慈悲與智慧.聖道三要的內容 第6頁:五、午齋桌上的漢藏交流
第7頁:六、從記者招待會到文殊菩薩灌頂法會 第8頁:七、捐款辯經學院.接見影星貴賓
第9頁:八、一場空前友好充滿智慧的對談會 第10頁:九、場內人談智慧場外人搞示威
第11頁:一○、拜訪沈居士‧在象岡期勉悅眾菩薩 第12頁:一一、感謝.新聞媒體的大量報導一致讚歎
第13頁:一二、從紐約到劍橋 第14頁:一三、訪問香巴拉出版公司
第15頁:一四、內觀中心演講「默照禪」 第16頁:一五、如何在西方世界弘揚佛法
第17頁:一六、週末的禪修特別講座 第18頁:一七、解行並重的默照禪
第19頁:一八、定慧同時 第20頁:一九、參訪內觀禪修中心
第21頁:二○、人間佛教的人間淨土 第22頁:二一、兩岸佛學教育交流座談會
第23頁:二二、九場千人皈依的祈福法會 第24頁:二三、忙碌的行程
第25頁:二四、前往俄羅斯的聖彼得堡 第26頁:二五、遊覽及演講
第27頁:二六、前往舊皇宮的度假中心 第28頁:二七、禪修道場
第29頁:二八、俄羅斯的禪修指導 第30頁:二九、禪修的最後一天
第31頁:三○、參觀功夫學校及禪畫藝術展覽 第32頁:三一、參觀芬蘭灣的噴泉皇宮公園
第33頁:三二、參觀博物館及武術學校無極門 第34頁:三三、訪問聖彼得堡大學
第35頁:三四、飛往北京 第36頁:三五、兩岸學術會議主題演說
第37頁:三六、訪問北京圖書館及北京大學 第38頁:三七、前往國家宗教局
第39頁:三八、回到臺灣 第40頁:三九、北海岸中元平安祈福大法會
第41頁:四○、一九九八年萬人的法鼓山年會 第42頁:四一、護持法鼓大學義賣會
第43頁:四二、歌詞的創作 第44頁:四三、北美法鼓山年會‧專題演講
第45頁:四四、不一樣的禪七‧我又要得獎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