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地藏經略說 聖一老和尚講述

地藏經略說 聖一老和尚講述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日期:2010-08-2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聖一老和尚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閻浮提洲與別洲不同,極北有一大樹王名閻 浮提樹,其果汁能染沙成金。名閻浮提金,其樹影倒現月宮,染月有樹影,故得染污之名,表此土眾生被煩惱所染,不能自拔,隨煩惱作業,由業所感,故有人間不 吉之事,名曰花報,果在地獄,受極長之苦,此煩惱變化無窮,作罪無邊,菩薩以方便智,亦善巧無方,度此土眾生莫作惡業,得善美的人生,好向佛法修行,圓成 道業,滿地藏之宏願,故有此品。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眾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已來六道眾生,遣令度脫,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爾時者,佛母問地獄事畢之時,地藏菩薩即白佛言:「世尊,我證得如來神力,將一身分為無量身,到眾生作業受報,地獄極苦之處來救度,若不是佛慈悲勉勵,我即不能作如是變化,變一為多,化而復化,化身無量,到十方無量地獄,救拔罪苦眾生。」

大智度論云:「諸菩薩修苦行事,難辦難 成,佛安慰言,無得疲厭,當勤精進,行是十力,當得無量果報。」此乃菩薩修行時必經之難關,諸佛是過來人,勉勵菩薩過此難關,從菩薩地轉入佛地,便得如來 種種神力,以如來神力度眾生,那怕眾生不得度呢。所以地藏菩薩說:「我昔修行困難時,幸蒙如來慈悲接引,故有今日神力,今蒙佛在天宮付囑未得度的眾生,令 我去度,至彌勒未下生成佛以前,所有釋迦兒孫,不入三途,以人大身得遇龍華三會,聞法受記,此事我當盡力而為,願世尊不要憂慮。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

此乃生死難出之文。

佛告地藏菩薩:「眾生未出生死輪迴者,其 性是眾生性,其識是分別識,識與性總是無定趣,今生隨其宿世惡習作惡業,隨其宿世善習作善果,不了善惡無性,逐境而生,虛妄不實,故有六道輪轉,生死死 生,無有休息。最初一動入生死,經塵點劫,易入難出,迷而復迷,因迷起惑,作業成障,難出生死。」

如魚遊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以是等輩,吾當憂念。

譬如魚在流水中長游,脫不入網,實乃暫出網外,不久又游入網內,遭種種苦。如是等眾生,三惡道時長,三善道時短,脫不入惡道,不久又作業墮惡道,在惡道中受種種苦,焉能修行出生死呢?佛最憂念此輩,假若此魚不遭網難,游入大海,一切自由自在,吾復無憂矣!

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

今幸獲汝累劫重誓,願在三惡道廣度眾生出三途苦,得人天樂。吾復無斯憂慮了。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以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殷勤讚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

定自在菩薩從定得名,此大士人中之龍,世間恩愛悉皆遠離,離欲清淨,成就無漏禪定,解脫塵勞煩惱,行住坐臥,四威儀中,無不定時,故名定自在。

因釋迦如來,讚歎地藏菩薩累劫發深重願,在三惡道度罪苦眾生,過去必有其事,故請世尊略為解說,令大眾增益見聞,同種善根。

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審諦而聽是聞慧,善思是思慧,善念是修慧,具足聞思修三慧,則與法相應。

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

如來有天眼,觀過去久遠之事,猶若今日。過去有佛出世,名一切智成就──知一切法事理性相、依正因果,十法界事無一不知,故名一切智。

每尊佛均有十號,稱為通號,十號者:

如來──倣同先德號;今佛出世,如古佛再來。

應供── 堪為福田號;具有智、斷二種功德,堪為眾生福田,供養者得福無量。

正遍知──遍知法界號;十法界事理性相因果,無不知故。

明行足──果顯因德號;因申修福修慧,果上福足慧足,慧足稱為明足,福足稱為行足。

善逝──妙往菩提號,一証菩提,永不再迷。

世間解──達偽通真號;世間皆偽,覺偽無偽,離偽見真。六祖曰:「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無上士調御丈夫──應機說法號;菩薩稱為有上士,佛名無上士。佛應機說法,調眾生之心猿,御眾生之意馬,難調能調,難御能御。

天人師──攝化從道號;天結使薄,人根機利,容易入道;如來說法,無量人天悟道。

佛──覺悟歸真號;自覺覺他,同歸一真。

世尊──三界獨尊號;天上天下,唯佛獨尊。

其佛住世六萬劫,長壽度眾生也。

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

賢愚經云:「若聽人民、若自己身出家入道,功德無量,非譬為比,高于須彌,深於巨海,廣於虛空,由出家故,畢成佛道。」

一切智成就佛未出家前,曾做小國王,與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又以十善法教化其國人民,十善者,身不殺盜淫,口無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無貪瞋痴,三業清淨,是生天的法門,上昇六欲天。

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

二王議計,設何方便,使這國人民不做眾惡。

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餘,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

二王議計,一切力中,願力最大,願力即心 力,諸佛全憑願力成等正覺,凡夫臨命終時,一切威勢悉皆散失,唯有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往生淨土。願力如是之大,則能度是輩矣。所以二王同時 發願,一王發願早成佛,自度度他,使令無餘,一王發願,先度他離苦,度他成佛,然後自己成佛,發先人後己之願,所謂「發僧那於始心,終大悲而赴難。」

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此乃二王發願,成佛度生,度生成佛之文。

復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淨蓮華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

印度蓮華青色,佛眼似之,故云清淨蓮華目如來,所謂「面如淨滿月,眼若青蓮花。」佛壽四十劫。

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眾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

此乃羅漢遊化人間之文。

古德每於學道有成,便下山遊行人間,教化有緣人。清淨蓮華目如來滅度後,正法已過,像法來臨,當時有一羅漢遊行人間,福度眾生,時有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此女目蘊慧光,睛藏神德,故號光目。,

施人飲食有五功德:一施命,二施色,三施力,四施安,五施辯;若施羅漢,獲福百倍。

羅漢問之,欲願何等,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

羅漢是聖人,供養得福,福能滿人願,故問欲願何等。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曾經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我想知母生趣,給我安心。」

羅漢愍之,為入定觀,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今在惡趣受極大苦。

羅漢愍其孝心,為入定觀,見光目母墮在地獄受極大苦,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今在惡趣受極大苦。」

光目答言,我母所習唯好食噉魚鱉之屬,所食魚鱉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噉,計其命數,千萬復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光目答言:「我母惡習所好,唯好食噉魚鱉,且食其子,恣情縱食,計魚鱉生命千萬復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羅漢愍之,為作方便,勸光目言,汝可志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

此乃指示救母方便之文。

羅漢小聖,未破無明,未証法身,無法界神力救眾生苦,故令光目求佛,念佛名號,塑佛聖像而供養之;以此功德,能令存亡獲益。

志誠兩字很重要,人有誠心,佛有感應,不誠無物,誠能格物,羅漢教光目志誠稱念本師佛名。

光目聞已,即捨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之,復恭敬心,悲泣瞻禮,忽於夜後夢見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才覺饑寒即當言說。

光目依教捨最愛之物,畫最端正之佛像,陳列種種供養,一心念佛名號,中夜已過,於後夜時,夢見佛身,金色晃曜,如須彌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出地獄,當生汝家,稍覺飢寒,即能言說,汝自知之。」

出生菩提心經云:「若有夢見佛形像,諸相具足莊嚴身,眾生見者應歡喜,念當必作調御師。」

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告於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吾是汝母,久處暗冥,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為下賤人,又復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

光目母仗佛力,轉地獄身為婢子身,又仗佛力,三日能說宿因,了知罪業報應因果不爽,又知藉光目念佛供像功德,令其得救,但是餘報未盡,自知十三歲死,復入惡道,故問光目:「你有何計,令吾脫免?」

光目聞說知母無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墮於惡道。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

先蒙佛夢告,今聞母說,知母無疑,不覺悲從中來,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應知本罪何業,墮於惡道?」婢子答言:「以殺害生命,毀罵三寶二業受報,若非蒙你於三寶作福,我所作罪,未合解脫。」光目又問:「地獄苦事如何?」婢子答言:「不忍稱說,說亦不盡。」

光目聞已,啼淚號泣,而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途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

此乃光目救母發願之文

光目問知母苦,確實無訛,泣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唯願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而發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途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

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

此乃光目女對佛發大誓願,救三惡道罪苦眾生盡成佛竟,然後自己方成正覺之文。

發誓願已,具聞清淨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

此乃本師讚歎弘願之文。

光目為母,以大慈心遍緣法界眾生,發大誓願,此願不但可救其母苦,亦救一切眾生之苦,以救眾生苦之大願,求滅母罪。譬如大水而滅小火,豈有不滅,故佛讚言:「既善且能」。

吾觀汝母十三歲畢,捨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後成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恆河沙。

本師告光目言:「汝發大願,已能令汝母十三歲畢,生為梵志,轉賤為貴,壽命百歲,轉夭為壽,當生無憂國土,轉女為男,後成佛果,度生無量。

佛告定自在王,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此乃結會古今之文。

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恆河沙願,廣度眾生,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

此乃願力常住世間之文

地藏菩薩願力遍法界,常住世間,若有男子女人,作諸惡業,應墮三惡道,聞地藏菩薩廣大願力,一念回頭,皈依地藏菩薩,不復作惡,則前所作三惡道報,即得解脫。

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讚歎,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

若有人志心皈依、瞻禮讚歎、種種供養地藏菩薩,仗菩薩願力,此人百千萬億劫常在天上受勝妙樂,假如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為人帝王,能憶宿命:供養是因,生天是果;生天為本,人王為末。

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眾生,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

佛告定自在王:「地藏菩薩有如是大威神力,皈依者滅罪,供養者生大,汝等菩薩當牢記是經,流布沙界,利益有情」。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有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於閻浮提利益眾生。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己,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此乃菩薩仗佛神力,各各流通此經之文。

爾時四方天王俱從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於久遠劫來,發如是大願,云何至今猶度未絕,更發廣大誓言,唯願世尊為我等說。

第一層天名四天王天,第二忉利天,都是地居天;四天王天在須彌山腰,忉利天在山頂,故名地居。

四天王天離人間很近,與日月相齊,四天王者:

東方持國天王,護持國土故,領乾闥婆、富單那二部鬼神。

南方增長天王,令自他善根增長故,領鳩槃荼、薛荔多二部鬼神。

西方廣目天王,能作種種語故,領毗舍闍、毒龍二部鬼神。

北方多聞天王,福德之名聞四方故,領夜叉、羅剎二部鬼神。

四大天王共領八部鬼神,護國安民。

當時四大天王在法會上,從座而起,請問世尊:「地藏菩薩,生生世世發度眾生先成佛的大願,至今仍末度盡,今又向世尊發願,佛滅度後,地藏菩薩繼承度眾生之責。請世尊為我等解說,究竟是菩薩願力未足,抑眾生難度?」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為汝及未來現在天人眾等,廣利益故,說地藏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

此乃佛答度生須用方便之文。

眾生有種種病,菩薩用種種方便而度之,眾生病千變萬化,菩薩方便藥亦巧妙無方。若無病則不用方便葯,但眾生病無盡,故菩薩方便亦無窮,以無窮智度無盡眾生,則菩薩願力無邊,充滿法界矣。

所以世尊曰:「善哉善哉,你問得好,我今為你及未來現在天人等,廣利益故說地藏菩薩在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生死道中,救拔罪苦眾生,方便之事,你等若明,亦能度眾生,人天若明,則能自度。」故讚言善哉善哉。

四天王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唯然世尊,大士度生方便之事,我等願聞。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迄至於今,度脫眾生猶未畢願,慈愍此世罪苦眾生,復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以是之故,又發重願。

眾生迷理起惑,由惑作業,由業招苦,惑業苦三,因蔓不斷,所以菩薩發願度其無盡的惑業苦。

眾生所作之業有三種報:一現報,二生報,三後報。後報經無量劫還要受苦,菩薩觀其後報時長,因蔓不斷,故發重願而度之。

眾生作業,一業一生死,生生世世所作之業,積存在八識田中,業種壘壘,因蔓不斷,所以菩薩又發重願而度之。

以此三種因緣,地藏菩薩從久遠劫來,迄至於今,仍有未度盡者,非為菩薩願力不廣,乃眾生業種因蔓不斷故。

如是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

地藏菩薩在他方世界度生方便,暫且不說,且說在閻浮提即有百千萬億方便,教化眾生,莫作諸業,無業則無人間的花報,又無地獄的果報,業亡果喪,生死自了。

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

此是花報,花報在人間,肉眼可見到,果報在地獄,人眼見不到。殺生有花報,亦有果報,地藏菩薩以方便,先講花報,後談果報,眾生見到花報,生恐畏心,便不敢殺生,地獄便少了一個眾生。

宿殃即多病,前世殺生,今生得多病短命報。

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

前生竊盜,今生貧窮苦楚,此是花報,果報在地獄,眾生念果怖因,不敢竊盜。

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

邪淫即不止淫,前世邪淫,今生花報作孔雀、白鴿、鴛鴦,果墮地獄。

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鬥諍報。

惡口傷人,令人憤恨,常懷報復,傷人自傷,果報自受,感得自己家庭眷屬,鬥諍不息,果墮地獄。

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

毀辱良善,誹謗賢哲,得無舌爛口,瘡生唇邊之花報,果在地獄。

若遇瞋恚者,說醜陋癃殘報。

面目猙獰,相貌醜陋,背癃肢殘,皆是前世瞋火傷人,恚毒害他所致,果在地獄。

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願報。

慳而不用,吝不施人。自不用,又不捨與人,是為慳吝,來世凡有所求,皆違己願。

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飢渴咽病報。

飲食知節量,過量飲、過量食,疾病攸生。飲多傷胃,食多傷氣,故得飢而無食,渴而無飲,咽喉生病之報。

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

畋即捕魚,獵即打獵。不可縱情捕魚打獵,趕盡捕絕,傷天地好生之德,畋獵恣情,花報得驚狂墮塹、墮海、馬踏、車傷等喪命報,果墮地獄。

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

背天害理,忤逆父母,感天地打殺之花報,果在地獄。

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

放火燒山林木,驚殺飛禽走獸,傷害無限生靈,故得發狂自殺之花報,果墮地獄。

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

假若後母,種種楚毒逼害前母的兒子,不久後母命終,投生到兒子家作奴僕,被其兒子,常常鞭打,此乃返生鞭韃現受報,花報如是,果墮地獄。

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

生雛即初出生的小鳥,人鳥雖身異,但母子情同,雛母失兒,何等心痛,故感親生骨肉,生離死別之報。

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瘖啞報。

三寶是苦海中的慈航,黑夜中的明燈,若毀三寶,來生眼盲不見三寶相,耳聾不聞三寶功德,瘖啞不能稱揚三寶,受六根殘缺之花報,果墮地獄。

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

輕視佛法,輕慢師長教訓,誰能度你出惡道,是故永處惡道。

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迴地獄報。

常住物由十方僧受用,若私取十方僧物給在家人,名叫破用常住,受億劫輪迴地獄報。

若遇污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

污彼清淨梵行,誣僧人犯國法,花報永作畜牲,果報入地獄。

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迴遞償報。

湯毛火炙,斬頭斫足,傷害動物,來生做畜牲,更遭湯火斬斫,是為輪迴遞償報。

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飢餓報。

破所受戒,無慚無愧,故墮禽獸,犯過午齋,受飢餓報。

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

非理毀壞用具,凡有所求,闕絕不得。

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

貢高我慢,看人不起,來世作奴婢下賤人,甚或身材矮小。

若遇兩舌鬥亂者,說無舌百舌報。

若遇搬弄是非,離間和合,令大眾鬥亂,來世花報感無舌百舌之報,果墮地獄。

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

知見不正,是非不辨,撥無因果,以邪為正,如是之人,生在無有佛法之處,名邊地受生報。

如是等閻浮提眾生,身口意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今麤略說,如是等閻浮提眾生,業感差別,地藏菩薩百千方便而教化之。

閻浮提眾生,自無智慧,以身口意三業,順宿世惡習,造種種業,而受種種人間花報,今不過略說。

地藏菩薩據因說果,以種種方便,教化度脫眾生的花報,同時令眾生覺悟懺悔,免受地獄的果報。

是諸眾生先受如是等報,後墮地獄,動經劫數,無有出期。

是諸眾生,先受花報,果墮地獄,不入地獄則已,一入地獄,動經多劫,無有出期。

是故汝等,護人護國,無令是諸眾業迷惑眾生,四天王聞已,涕淚悲嘆,合掌而退。

汝等四大天王,護人護國,亦應負起責任,無令種種罪業,迷惑眾生,助地藏菩薩度眾生一臂之力。

四天王聞後,識得業力甚大,業種壘壘,牽纏不斷,眾生難度,所以地藏菩薩重重發願,長遠度生,非願力不足,實乃願力無窮;自問無大神力能制止眾生不作諸業,所以涕淚悲嘆,合掌退歸本位。

【書籍目錄】
第1頁:序言 第2頁:前言
第3頁: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4頁: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第5頁: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第6頁:分身集會品第二
第7頁: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第8頁: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第9頁:地獄名號品第五 第10頁:如來讚歎品第六
第11頁:利益存亡品第七 第12頁: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
第13頁:稱佛名號品第九 第14頁:較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第15頁: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第16頁: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第17頁: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