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法要領 劉洙源先生述

佛法要領 劉洙源先生述

佛法要領跋

[日期:2010-07-20] 來源:轉載  作者:劉洙源先生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佛法要領跋

佛法廣大。根本在心。行門無量。主要在觀。直觀自心。見性成佛。此吾師中江劉先生說佛法要領之宗旨也。先生博通經藏。精研教觀。深山隱居。澹泊自處。年已七十有三。而精神矍鑠。誨人不倦;時應鄰邑之請。講說不絕。常曰:學佛不求見性,皆是附佛外道。志求見性。方是佛子。欲求見性。必須觀心;觀與不觀。實為學法生死關頭。三乘人觀心,不深不徹:唯一乘人頓見本性。頓成如來。故其教人:每令放下觀心。學者從之。多獲開悟。弘恕聞道已晚。因張君心若之介。始獲忝列門牆。十四年來。備蒙啟迪。循循善誘。殷懃懇切。嘗開示曰:學大乘法。以了一心為根本。若實了一心。則三明、六通、十力、四無畏,將不求而自至。故云:一切諸法。心為上首。神通人人具足。但得母子自至。又云:大彌陀經三輩往生,俱以發菩提心為本。不明四智。只生邊地疑城。觀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固皆以了一心為根本者也。一心難信。(一心即是自己真心)了尤不易。(見性方了)能了則入無學位矣。又云:修觀持名。二法平等。修觀者,能明白見。持名者,至一心不亂時,乃明白耳。此皆佛法真實了義。凡學佛者,咸宜知之。無奈弘恕根性愚鈍。雖受淨土觀法,未及專修;又值世亂,不遑寧處;迄無成就。慚愧甚矣。邇因體力衰弱,性好簡易。重請授我要法,以資修習。先生始以「發勝義菩提心」教之。并告之曰:發心者,發見性之心也。即觀自性清淨心也。華嚴云:「初發心時,即成正覺。」涅槃云:「能觀心性,名為上定。」均謂此也。乃至起信論之真如三昧淨土宗之實相念佛達摩大師之如來禪。名異實同。皆是觀心云云,始知禪淨二門。原是一法。旋復寄示講錄三篇。所傳具在。且更詳焉。展誦之餘。贊歎無盡。乃細加編次,呈請鑑定。名曰佛法要領。集資付印,以利學人。竊謂是書。言簡義精指歸一乘,示二空理。悟入緣生發菩提心。徹見本性。闡明楞伽玄義。揭示頓教根本。絜前聖之要領。為成佛之捷徑。所謂成就慧身。不由他悟。經藏奧旨。洩盡無遺者矣。學者苟能依此修之。則久久純熟。豁然開悟。明心見性。一念頓證。其福德智慧因緣之大。豈平常誦經念佛持咒修觀所可得而比擬哉。何以故?心性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故。此觀心法,是如來禪。只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迴非餘法所能及。故華嚴云:「雖盡未來際。遍遊諸佛剎。不求此妙法。終不成菩提。」妙法者何?觀心是也。大乘心地觀經云:「此法難遇過優曇。一切世間應渴仰。十方諸佛證大覺。無不從此法修成。此偈大聲疾呼出佛金口。更有何疑。又云:「一切有情聞此法。欣趣菩提得授記。一切有緣得記人。修此觀門當作佛。」可見一發心即授記。一授記當成佛。是決定義。何謂有緣?得聞此法為有緣。當下發心為有緣。願天下有緣人。如法修行。精進不退。皆得速證無上菩提。

一九四七年丁亥十一月十二日 弟子 金弘恕敬跋

【書籍目錄】
第1頁:佛法要領序一 第2頁:佛法要領序二
第3頁:佛法要領序三 第4頁:劉洙源先生略歷
第5頁:上編 四句要義 第6頁:中編 發菩提心
第7頁:下編 略解楞伽 第8頁:佛法要領跋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