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生命的重建 露意絲.海 著

生命的重建 露意絲.海 著

第五章 我們要怎樣做

[日期:2010-08-1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露意絲.海 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五章 我們要怎樣做 

決定改變 

現在,很多人都對自己的煩惱和問題,舉起雙手,恐懼地投降;大多數人,都執著一切,不肯去嘗試改變。

很多人會這樣說:「我覺得不可能改變,也沒有希望能改變,所以不想嘗試改變。」

還有很多人這樣說:「我覺得還是不改變的好,因為我已經習慣了生活在痛苦裏,知道怎樣去接受這些痛苦,雖然我不喜歡有痛苦。但是,那總比去違反它好,因為違反它,它可能會變的更壞、更令我受不了。」

事實上,怨恨最沒有益處。有不好的事情發生了,是我們怨恨,怨恨完了以後,另一些不好的事情又發生,於是我們又再怨恨……這樣的循環不止,令我們永遠也不能超越出痛苦。

怨恨有什麼用呢?它是一個愚蠢的反應,和一種拒絕去認識的生命反應。

我們要仔細的問一問自己:這究竟是為了什麼,竟會有這麼多不好的事情發生,使人不得不怨恨?

我相信你的心中一定有什麼信念不對,才會製造出這麼多的煩惱和頹喪,引使別人不時來騷擾你。為什麼你不改變思想行為,阻止不好的事情發生,使你永遠不再怨恨?

就算不好的事情已經發生了,你也要想想佛陀教給你的一個「忍」字,慈悲地去對人、慈悲地去應付問題,才是正真的解脫痛苦之道。

你怎樣對人,人也怎樣對你;你寬厚對待別人的錯,別人也會在你錯時,寬厚地對待你。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你自己有多頑固的話,你只要想想你是不是一個「肯去改變」的人,就能清楚了。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能把生命改變的更好,把一切處理的更合適、妥當,也更輕鬆。但是,儘管我們是這樣盼望,但要我們正真有所改變,卻常常辦不到。我們寧願他人改變,來適應我們,也不願自己改變,去適應一切。

假使你自己都不能為自己改變,那別人又怎能為你改變他們自己呢?改變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不至於毫無辦法,我們只要能從自己的內在該起,先改變我們的舊思想,再改變我們對人說話的態度;自自然然,外面的境遇,也就改變了。

改變思想、改變說話態度,就能改變生命,使一切變的更好。說來輕鬆,做起來卻往往並不容易。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頑固性--或多或少;也有毅力問題--能堅持不能堅持。

像我自己,一向都很有點頑固,甚至現在,每當我的生命中,有需要作出新的決定和轉變時,我那點頑固,便會從內心深處,浮現到表層來,使我抗拒改變、使我保持我的舊思想,使我一時裏又成為一個自以為是、怨恨孤立的人。

 

經過多年積極改進的我,都會如此,可見人的頑固,多難對付。

我把對付頑固作為我自己的學習課程之一,經常努力,當頑固發生的時候,我總要告訴自己:我是在生命的重要轉捩點中,決不能姑息懈怠,任頑固勝利;既然我決定在我生命中要有所改變,就一定要有新思想新行動!那時,我便向我自己的內在,深深的轉下去,把舊思想一層層的剝開來,讓每一層舊思想,都換上新思想。

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常常遇到困難,因為有些舊思想,很容易被剝去,而另有一些,則像拿一片羽毛來撥大石那樣的棘手,舊思想會毫不為你所動,屹立不倒。

人往往被嚴重的問題,阻擋了成功的道路;不去克服它,便永遠只有失敗。對於去舊換新,愈是頑固的舊思想,愈是生命的絆腳石,所以非去掉它不可。認清了,認真去對付,有毅力,就能得到勝利。

有一點我們一定要明白;認識到自己過去的思想信念錯誤,並不是表是我們過去不是一個好人,不必為我們的過去悲憤,還應該在改進的「當下」,高高興興的慶祝一番才是。

讓我們認真的說:「我願意改變。」

 

重複的說:「我願意改變、我願意改變。」當我們這樣說的時候,最好將手放在我們的胸口,表示決心。

我們的胸口,是我們身體上一個很重要的力量中心,這個中心,可以幫助我們實行改變。我們這樣說、這樣做,就表示你承認自己正在尋求改變的程式中。

我們該知道,在我們的生命中,確實有些情況,需要被改變。這時候,我們便應該讓它改變,不要去壓抑它。

留意我們不想改變的地方;因為,它很可能正是我們最需要去改變的。當你付諸行動時。你會發覺;幫助我們成就的「因緣」,正在逐漸聚合。

當我們誠誠懇墾地,一再的說:「我願意去改變」時,我們的情況就真的在開始改變了。

實行改變的道路

我們不但要在思想意念方面更上一層樓地改變自己,同時還要在其他方面,也一一更新。

我們既要著重在靈性方面的改進,也要著重在心理方面的改進,更要著重在身體方面的改進。

真正的醫療過程,應該是身體、心理和靈性三方面同時注意的。不過,從任何方面開始都可以。

有些人從心理方面開始,參加心理課程、心理治療;有些人從靈性方面開始,學習靜坐。經常念經;有些人從身體方面開始,實行運動、注意營養。

這就像我們清理我們的房屋一樣,可以由隨便那一個房間先動手,都沒有關係,只要整個房子都清理到,便可以了。

如果能從三方面同時並進,當然更好。這麼做可以縮短身體衰弱的時間,早日回復健康。

中國古諺說:「並從口入」,認為許多疾病,都由飲食不當引起,所以對食物有很多禁忌,平常既注重「食補」,病後更不單吃藥,還要「戒口」。這些說法做法,看上去雖然很「古老」,但是用現代的頭腦去分析,卻很「科學」,十分合於健康之道。人們的許多病,的確常常由飲食不當引起。常識告訴我們,營養不足固然能使健康不良,而營養過剩,也會促成很多疾病。何況還有「食物過敏」的問題,也已經引起了普遍的警覺。

以前,大家只知道魚蝦蟹一類的海鮮,才會引起食物過敏,其他食物都不會。但隨著醫學的發達,證實了可以引起人過敏的食物,多至一百數十種之多。「食物過敏」並非只令人皮膚發癢那麼簡單,它是可以嚴重到令人喪失生命的;所以我不會輕易給人開列有關食物營養的單子,除非已精確知這個人的「食物過敏」情形如何。有些食物適合某些人,不適和其他的人,另一些食物,適合另一些人,不適和某一些人;一定要詳加研究,不可以一概而論。

有一位病人平時就很喜歡喝牛奶,後來他發生肚瘍現象,就更相信自己要多吃流質,改善病況;於是他每逢口可或有小小饑餓感時,便以牛奶來解渴、充饑。結果,雖然吃了醫生的藥,腹瀉情形卻沒有好轉,而且逐漸變本加厲,瀉得更猛更勤,人也一天比一天消瘦。醫生告訴他,牛奶不可以喝的太多,他不聽;他認為他若再缺乏牛奶,他的身體營養,就會更加欠缺。他把對他的腹瀉毫無用處的藥停了,來我診所看我,我請他即日起完全停止飲用牛奶,只不過一兩天,他的嚴重腹瀉,就霍然而愈,身體恢復健壯起來。「病從口入」的說法對這位病人來說,真是恰當不過。同樣的例子,也多到不勝枚舉。

一個人亂給自己「營養」,常常發生壞的後果;所以,不可以不小心。但是,一般食物也並不那麼可怕,不致都會害人生病。主要是在食用它的人,是否食用得適當?如果盡食的量不不多,就絕對不會遊大危險,這點可以放心。

我個人對營養的意見,非常簡單,只要每天吃到很多種顏色不同的食物,便已經夠了。如果某種食物自己吃了總感覺不對,就需要對它特別注意;經過證實,確定它屢試不爽地對自己不利,那就要立定主意,以後不再吃它。

如果你身為家長,而孩子還小,就更要兼顧到孩子們的飲食問題,小心觀察。一般來說,肉類的毒素最多,即使你對它並不發生過敏,也不可以吃太多的量;若能夠一植物種富有蛋白質的豆類來代替它,那就最好。這也說明了為什麼現在吃素的人會大量增加,為的就是這個緣故。只可惜,有很多人吃慣了肉類,要他們忽然斷葷,並不是太容易辦到,那就只有聽其自然,慢慢地來。我相信只要人們先有觀念上的改變,慢慢就會付諸實行。

也有很多西方人,在吃了一個時期素後,發現自己開始貧血,以致又要重新吃葷。這是因為在他們的市場上,素食品的種類太少,吸收不到全面的營養,才有這種現象。相信這樣的情形,以後會隨需要而改變,只要食物商能多多動腦筋,就不同了。

人不論在那方面改變,都會有一兩天感到身體不舒適;或者是改變飲食、或是改變思想系統、或是開始靜坐……都會如此。而且甚至可能會顯得比沒有改變以前,更壞許多。這是新舊交替必有的現象,就像是準備洗一支煮菜的鍋,這鍋早被燒焦,很難清洗,於是我們要把熱水和洗潔精放入鍋中,先讓它浸一浸,然後,才開始擦它,而這時候,鍋子真正變成了一團糟,比沒有動手清洗它之前,看上去更壞。

但是,如果你繼續去刷洗,很快地,你便會有一支好像是全新的鍋子了。

整頓心理系統也是如此。

當我們浸上新的意念和思想時,所有以前的污濁思想,都會浮到上面來,讓你目睹。但是,只要你繼續積極的建立新的健康思想,很快的,你便會有一個完全新的思想系統,再不像以往那樣的雜亂不良,確實令你一切都煥然一心。

為自己好,我們都希望把壞的一切改變,不論什麼方法,只要對我們有幫助,我們就要接受。這裏有一個方法,很多人都用過,我自己也用過。這方法就是:告訴你自己,你願意改變。

對這鏡子告訴自己說:「我願意改變。」

這樣做,會發生很大的力量,因為你表示了決心。但如果你覺得猶豫/或者根本不願意去改變的話,就要問問你自己,究竟為什麼會這樣?

你究竟在抓這什麼舊的信念不放?

請不要責備自己,只要留意它究竟是什麼便可以。

不論那種信念是什麼,我可以肯定它一定會帶給你很多煩惱,未來還將帶給你更多的煩惱。

你可知道它是從哪裡來的?

知道,或不知道,都不要緊,要緊的是我們要做些行動來化解它,把它消除。請再去看一看鏡中的自己,深深的看,凝視自己的雙眼,再次拿出勇氣,大聲的說:「我要消除所有的抗拒力!」

這樣做是很重要的。因為當我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家中的大人,便常常睜大他們的雙眼,望著我們吩咐我們不要做這、不要做那;我們都會服從,而我們的許多消極觀念,也都是由此得到。

我們到現在都會常常在對鏡的時候,產生意念,我們會批評自己的相貌,聯想到自己的某一些缺點。

為了改變,我們還是要對著鏡子,望著自己的雙眼,不過,我們該說一些積極的話、有鼓舞力的話,來振奮自己。這樣做非常有用,可以很快便有很好的收穫。

我自己就是一個證人;我曾經因此改變,因此得益。

【書籍目錄】
第1頁:原書序 第2頁:自序
第3頁:我的哲理 第4頁:第一章 我所相信的
第5頁:第二章 你有什麼問題 第6頁:第三章 它來自哪裡
第7頁:第四章 它是否真的 第8頁:第五章 我們要怎樣做
第9頁:第六章 停滯不改變 第10頁:第七章 怎樣改變
第11頁:第八章 建立新的一切 第12頁:第九章 每天的生活
第13頁:第十章 人際關係 第14頁:第十一章 工作
第15頁:第十二章 成功 第16頁:第十三章 擁有錢財
第17頁:第十四章 身體 第18頁:第十五章 我的故事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