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禪門修證指要 聖嚴法師著

禪門修證指要 聖嚴法師著

〈修心要論〉節錄

[日期:2010-07-20]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修心要論〉節錄

  一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十地經》云:「眾生身中有金剛佛性,猶如日輪,體明圓滿,廣大無邊」,只為五陰重雲所覆,如瓶內燈光不能照輝。譬如世間雲務,八方俱起,天下陰暗,日豈爛也,何故無光?光元不壞,只為雲霧所覆。一切眾生清淨之性,亦復如是,只為攀緣妄念煩惱諸見重雲所覆。但能凝然守心,妄念不生,涅盤法自然顯現,故知自心本來清淨。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二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行知法要,守心第一。此守心者,乃是涅盤之根本,入道之要門,十二部經之宗,三世諸佛之祖。(中略)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涅盤者,體是寂滅,無為安樂。我心既是真心,妄想則斷;妄想斷故,則具正念;正念具故,寂照智生;寂照智生故,窮達法性;窮達法性故,則得涅盤。故知守本真心,是涅盤之根本。(中略)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乃至舉一手爪,畫佛形像,或造恆沙功德者,只是佛為教導無智能眾生,作當來勝報之業,及見佛之因。若願自早成佛者,會是守本真心。三世諸佛無量無邊,若有一人不守真心得成佛者,無有是處。故經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故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門也。(中略)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如來於一切經中,說一切罪福、一切因緣果報,或引一切河大地草木等種種雜物,起無量無邊譬喻,或現無量神通種種變化者,只是佛為教導無智能眾生,有種種欲心,心行萬差,是故如來隨其心門引入一乘。我既體知眾生佛性,本來清淨,如雲底日。但了然守本真心,妄念雲盡,慧日即現。何須更多學知見所生死苦,一切義理及三世之事。(中略)《涅盤經》云:「知佛不說法者,是名具足多聞。」故知守本真心,是十二部經之宗也。(中略)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三世諸佛,皆從心性中生,先守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滅,後得成佛。故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諸佛之祖也。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若有初心學禪者,依《觀無量壽經》,端坐正念,閉目合口,心前平視,隨意近遠,作一日想,守真心,唸唸莫住。即善調氣息,莫使乍麤乍細,則令人成病苦。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夜坐禪時,或見一切善惡境界,或入青黃赤白等諸三昧,或見身出大光明,或見如來身相,或見種種變化,但知攝心莫著,並皆是空,妄想而見也。經云:「十方國土,皆如虛空,三界虛幻,唯是一心作。」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若不得定,不見一切境界者,亦不須怪。但於行住坐臥中,常了然守本真心,會是妄念不生,我所心滅,一切萬法不出自心。(中略)若能知識本心,唸唸磨煉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中略)若了此心源者,一切心義自現,一切願具足,一切行滿,一切皆辦,不受後有。會是妄念不生,我所心滅,捨此身已,定得無生不可思議。(中略)好好自安自靜,善調諸根,就視心源,恆令照燎清淨,勿令無記心生。(中略)諸攝心人,為緣外境,麤心小息,內煉真心,心未清淨時,於行住坐臥中,恆懲意看心,猶未能了了清淨獨照心源,是名無記心也。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四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但能著破衣,飧粗食,了然守本真心,佯癡不解語,最省氣力而能有功,是大精進人也。世間迷人,不解此理,於無明心中,多涉艱辛,廣修相善,望得解脫,乃歸生死。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若了然失正念,而度眾生者,是有力菩薩。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分明語汝等,守心第一。若不勤守者,甚癡人也。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五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會是信心具足,志願成就,緩緩靜心。更重教汝,好自閑靜身心,一切無所攀緣,端坐正念,善調氣息,懲其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好好如如穩看,看熟則了見此心識流動,猶如水流、陽焰,曄曄不住。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既見此識時,唯是不內、不外,緩緩如如穩看,看熟則反覆消融,虛凝湛住,其此流動之識,颯然自滅。滅此識者,乃是滅十地菩薩眾中障惑。此識滅已,其心即虛,凝寂淡泊,皎潔泰然。吾更不能說其形狀。妝若欲得者,取《涅盤經》第三卷中〈金剛身品〉,及《維摩經》第三卷〈見阿閦佛品〉,緩緩尋思,細心搜檢熟看。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錄自《大正藏》四八.三七七——三七九頁)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聖嚴識 五祖弘忍(西元六O一——六七四年)的傳記資料,最早的是《傳法寶記》及《楞伽師資記》(《大正藏》卷八五),其次是《神會語錄》(石井光雄藏本)與《歷代法寶記》(《大正藏》卷五一)。還有《宋高僧傳》卷八(《大正藏》卷五O)及《景德傳燈錄》卷三(《大正藏》卷五一)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弘忍是黃梅人(今之湖北省黃梅縣),原籍潯陽(今之江西省九江縣),俗姓周。他十二歲(《傳法寶記》)——一說七歲(《楞伽師資記》)即開始奉事道信禪師。他比道信小了二十三歲。《歷代法寶記》說:弘忍身長八尺,容貌與常人絕殊,一直親近道信達三十年之久,承受雙峰山的禪法。道信去世後,弘忍又在雙峰山之東的憑茂山建寺,住山四十餘年,唐高崇詔其入京,堅辭不赴。接引四方的學者,而被稱為東山法門。(《大正藏》五一.一八二頁)《楞伽師資記》對於弘忍的記載是:「大師俗姓周,其先潯陽人,貫黃梅縣也。父早棄背,養母孝障,七歲奉事道信禪師。自出家,處幽居寺,住度弘(上敏下心),懷抱貞純。緘口於是非之場,融心於色空之境。役力以申供養,法侶資其足焉,調心唯務渾儀,師獨明其觀照。四儀皆是道場,三業鹹為佛事,蓋靜亂之無二,語默之恆一。時四方請益,九眾師橫,虛往實歸,月逾千計。生不矚文而義符玄旨。時荊州神秀禪師,伏膺高軌,親受付囑。玄賾以唐高宗鹹亨元年(西元六七O年)至雙峰山恭承教誨,也奉驅馳,首尾五年。」又說:「如吾一生,教人無數,好者並亡,後傳吾道者,只可十耳。我與神秀論《楞伽經》,玄理通快,必多利益;資州智詵、白松山劉主簿,兼有文性;莘州惠藏、隨州玄約,憶不見這;嵩山老安深有道行;潞州法如、韶州惠能、揚州高麗僧智德,此並堪為人師,但一方人物;越州義方,仍便講說。」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楞伽師資記》是玄賾的弟子淨覺所集,他把神秀推為五祖門下的第一位上足,惠能雖也名列十人之中,卻許為「但一方人物」。這應該是北宗禪的態度。南宗的《六祖壇經》及《神會語錄》便表明了惠能是弘忍之下的唯一心傳。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由《楞伽師資記》對弘忍的介紹說:「其忍大師,蕭然靜坐,不出文記,口說玄理,默授與人。」以及:「生不矚文,而義符玄旨。」看來,五祖並無著作傳世。現存於《大正藏》卷四十八及《卍續藏》卷一一O的〈最上乘論〉,也標明「弘忍禪師述」,此連敦煌發現的本子,有好幾種,或作<導凡趣聖悟解脫宗修心要論>,或作<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而在《大正藏》及《卍續藏》本,不知何時何故標題為「最上乘論」。事實上<最上乘論>的開頭,就是「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的十二個字。所以本書仍用<修心要論>為其標題。這是後人所集弘忍的語錄,故在其文中也明白地記著——「弟子上來集此論者,直以信心,依文取羲」之語。(《大正藏》四八.三七九頁)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楞伽師資記》又說:「在人間,有《禪法》一本,雲是忍禪師說者,謬言也。」(《大正藏》八五.一二八九頁)也許就是指的這部<修心要論 >,因在《楞伽師資記》所錄慧可的<略說修道明心要法>的一段,幾乎與<修心要論>的第一大文段大部相同。不論怎樣 <修心要論>的敦煌本子,也說是「蘄州忍和上」的,乃是一部中國早期禪宗的修行指導書。內容很長,約有三千字,是以答問方式,大致連接,卻不是整體,是編集而非一氣撰成,則顯而易見。本書中僅節錄其重要而對初機修證有指導作用者,大約是全文的一半。雖然在其文首已有警告:「願善知識,如有寫者,用心無令脫錯,恐誤後人。」我還是不得已而作了節錄,有心者,可請尋其原本。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從<修心要論>所引經論,實在不能說弘忍是一位「生不矚文」的人,所見經名有《十地經》、《金剛經》、《心王經》、《維摩經》、《佛遺教經》(引經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涅盤經》、《法華經》、《觀無量壽經》、《華巖經》(引經云:「三界虛幻,唯是一心作」),另有論云:「了然守心則妄念不起」,未詳何論。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若以《楞伽經》與《金剛經》並列的觀點看,北宗禪重《楞伽經》,所以《楞伽師資記》特別提到弘忍與神秀論《楞枷經》。那末<修心要論>雖也著重「真心」「真如」「自性」,卻未見引用《楞伽經》,而其「守本真心,勝念他佛。」的思想,是根據《金剛經》的觀點:「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大正藏》四八.三七七頁)此與四祖道信所說「系心一佛,專稱名字。」(《大正藏》八五.一二八六頁)的觀點不同。然其教人「凝然守心」、「懲意看心」、「好自閑靜身心」的說法,又與《六祖壇經》的觀點不同,《六祖壇經》不贊成教人「看心觀靜」,而謂:「心若住法,名為自縛。」(《大正藏》四八.三五三頁)。可知這部<修心要論>,乃是從傳統的禪觀方法,過渡到純粹南宗禪的指導書。其不主張稱名念佛,卻又運用淨土法門之中《觀無量壽經》的「日觀」法。此對初入禪門的人,有大用處。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略辨大乘入道四行
第3頁:息心銘 第4頁:心王銘
第5頁:信心銘 第6頁:入道方便
第7頁:心銘 第8頁:〈修心要論〉節錄
第9頁:《六祖壇經》錄要 第10頁:參同契.草庵歌
第11頁:永嘉證道歌.止觀頌 第12頁:顯宗記
第13頁:平常心是道 第14頁:心要
第15頁:五階三宗 第16頁:臨濟宗旨
第17頁:洞山宗旨 第18頁:默照禪
第19頁:省力處 第20頁:坐禪儀
第21頁:《禪關策進》錄要 第22頁:觀心銘.初心修悟法要
第23頁:《博山參禪警語》錄要 第24頁:《禪門鍛煉說》要略
第25頁:參禪法要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殊非 发表于 2013-5-20 13:59:20
這一句的”雲”是不是應該是”云”啊?
我查了法鼓全集的光碟版應該是”雲”喔! :)
第 1 楼
殊非\ 发表于 2013-5-20 13:58:52
"雲何能得悟解法相",這一句的”雲”是不是應該是”云”啊?
我查了法鼓全集的光碟版應該是”雲”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