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勸修念佛法門(標點版) 圓瑛法師著

勸修念佛法門(標點版) 圓瑛法師著

念佛能斷煩惱第七

[日期:2010-08-0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圓瑛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念佛能斷煩惱第七

煩惱之為害甚大,自有根本煩惱,發生枝末煩惱,本末重重,頭數無量。世人多將「煩惱」二字錯解了,以遇逆境,心不愉快,叫做煩惱。不知「煩惱」二字,乃粗細迷惑心之總名。如貪心、瞋心、癡心、疑心、慢心、邪見心,是六種根本煩惱,能生一切枝葉煩惱。如懈怠心、放逸心、昏沉心、散亂心、無慚心、無愧心、諂曲心、嫉妒心等,皆是枝末煩惱,共有八萬四千之多。以是昏煩之法,而能惱亂眾生真性,故名為「煩惱」。

煩惱是苦因,生死為苦果。苦因不斷,苦果決不能離。一切眾生,皆依煩惱惑,而造種種業。由此惑業為因,定招生死果報。所以發心修行,就是要斷煩惱,而了生死。煩惱是眾生內心之病。或外身有病,可請中西醫士,用各種藥品療治,而得痊癒。唯此煩惱心病,中西醫士,皆束手無策;一切藥品,皆不生效力。只有我佛醫王,所說念佛法藥,能治煩惱心病也。

煩惱雖多,總分不出二種:一為我執煩惱,二為法執煩惱。三界之內,六道眾生,二執煩惱全具。

何謂我執煩惱?即一切眾生,都執此身,以為實我。不知諸法本來無我,這個身心,乃是五陰積聚所成,安有實我可得耶?

先就外身研究無我。外身屬色陰,是地、水、火、風四大色法,和合而有。皮肉筋骨,歸地大。痰淚精血,歸水大。周身暖熱,歸火大。鼻息出入,一切動轉,歸風大。四大歷歷可指,外身除卻四大,何者是我?

次就內心研究無我。內心屬受、想、行、識四陰。四陰,不出八個識。前五識,領受五塵外境,是受陰。第六識,想像法塵內境,是想陰。第七識,念念遷流,是行陰。第八識,執持壽命,是識陰。八識界限分明,內心捨此八識,何者是我?

此中四陰之解,乃指八識,而與諸家不同。諸家以受、想、行三陰,指遍行五心所中,受、想、思三心所;識陰總指八個識。余意心法共有八識心王、五十一心所,何以獨取三心所,而配三陰?故不循舊解。今乃以受陰指前五識,因其受力偏強故。想陰指第六識,因其想力最勝故。行陰指第七識,因其恒審思量故。識陰獨指第八識,因其執持壽命故。四陰分指八個識,可包心王、心所一切心法在內。受、想、思三心所,亦復不遺。

今於現在身心之中,仔細推求,皆無有我。又復推求過去,而當父母未生以前,若是有我,我在何處?又復推求未來,眼光落地,命終之後,若是有我,我作何相?過、現、未來,三際求我,無我可得。眾生不了無我之理,迷執身心,以為實我,是為我執煩惱,能障我空真理,此屬內心第一種大病。

何謂法執煩惱?即一切眾生,都執世間所有諸法,以為實法。不知諸法本來不實,如空中華,如夢中境,無體可得。須知空本無華,病眼妄見;夢中之境,睡者妄現,何嘗是真實?世間所有諸法,亦復如是。《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眾生迷執諸相,以為實法,是為法執煩惱,能障法空真理,此屬內心第二種大病。

眾生所執我、法二種煩惱,都由虛妄想念,分別而生。若無方便對治之法,則二執畢竟無由斷除。故我釋迦如來,觀機施教,說此念佛法門,教人稱念彌陀名號,以一念而除眾念。妄念既除,煩惱自斷。一句佛號,如金剛王寶劍。煩惱妄念,喻如劫賊。賊若來時,寶劍即舉,賊當自退。念佛之法,亦復如是。貪心煩惱起時,即一心念佛,而貪心自息。瞋心、癡心等起時,悉皆如是。專念彌陀,一心不亂,則一切煩惱,自可斷除盡淨矣。

世人多有不信念佛法門,都說稱念一句佛名,有何用處?不知一句彌陀名號,具有不可思議神力,能治一切煩惱心病。如阿伽陀藥,能醫眾病。世間之藥,尚有殊勝功用,以一藥能愈眾病。何況萬德佛名,念之豈不成益?

余每當逆境之來,心生煩惱,遂即經行念佛。四步一聲佛號,四步一聲佛號,循環往復。念之數匝,漸覺心地清涼,熱惱自息。又有時事多心擾,更深不能成寐,亦專稱佛號,歷時少頃,即心神安定,便能睡著,無諸夢想。又當寫經之時,一筆一句佛號,一筆一句佛號,精神不散,妄念不起,寫久亦不覺辛苦。故每教弟子寫經念佛,依教而行者,頗不乏人。因此而念佛進步,能得真實受用,少起煩惱,由是均信念佛,是有莫大之功效。人人果能信此念佛一法,專心稱念,無有間斷,念到心空境寂,煩惱自然無自而生。

或曰:念佛求生西方,貪求極樂世界之樂,此是貪心用事。貪是根本煩惱中第一種煩惱,貪心不除,何得謂為念佛能斷煩惱耶?

答曰:貪之名雖同,而貪之實不同。世人貪著世間塵勞之樂,樂必招苦,此貪即是生死本。今念佛貪求淨土極樂之樂,樂能離苦,此貪乃為解脫法。我佛教人念佛,正是透機之教。觀見眾生,貪戀世間色、聲、香、味、觸五塵之境,念念不捨,以苦為樂。故教人念念念佛,求出娑婆,求生淨土,而得享受極樂之樂,乃為真樂。

佛以念佛求生淨土,離苦得樂,投合眾生厭苦貪樂之心理,乃是以貪止貪之方法。以貪求極樂之一貪,而除貪求塵勞之諸貪。若無此貪,則諸貪無由頓除。譬如止靜之聲,若無此聲,不能遏止諸聲。例如眾人之中,喧嘩混雜。一人高聲喊云:「大家不要說話!」其聲一出,眾聲自止。今貪求極樂之貪,亦復如是,不獨無損,而且大益。余平日,或見清淨園林樓閣,心生愛慕,即轉念西方,行樹羅網,七寶樓閣,勝妙多矣,不必貪此,趕快一心念佛,求生彼國。或聞可愛之聲,即念西方,寶樹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或嗅諸香,即念西方,寶蓮行樹,香風時來,六時無間。或見美食好衣,即念西方,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自然美妙。故對色、聲、香、味、觸五塵諸境,因羡慕西方極樂勝境,而貪心漸息。

今細將娑婆世界研究一番,具足眾苦,實屬可厭,無一可貪。即以修行論之,娑婆難修,極樂易進。以兩土苦樂對比,乃略舉十種:一者,此土有不常值佛苦,彼土則花開見佛,常得親近之樂。二者,此土有難聞佛法苦,彼土有水鳥樹林皆宣妙法之樂。三者,此土有惡友牽纏苦,彼土有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之樂。四者,此土有群魔惱亂苦,彼土有諸佛護念,遠離魔事之樂。五者,此土有輪迴不息苦,彼土有橫截生死,永脫輪迴之樂。六者,此土有難免三途苦,彼土有永離惡道,名且不聞之樂。七者,此土有世緣障道苦,彼土有受用自然,不俟經營之樂。八者,此土有壽命短促苦,彼土有壽與佛同,更無限量之樂。九者,此土有修行退失苦,彼土有入正定聚,永無退轉之樂。十者,此土有佛道難成苦,彼土有一生補處,速證菩提之樂。

以此而觀,貪求念佛往生,此貪為大貪。即此一貪,可斷貪瞋癡等一切煩惱之心病。但望人人都能貪求往生極樂,則對娑婆五塵欲境,自然不貪。雖同是貪心,實未可以一概論也。余曾有勸修淨土一偈云:「百歲光陰能幾何,勸君及早念彌陀。莫貪五濁娑婆界,極樂蓮邦勝得多。」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念佛發起因緣第一
第3頁:念佛即是修行第二 第4頁:念佛最為穩當第三
第5頁:念佛有勝方便第四 第6頁:念佛能消業障第五
第7頁:念佛莫求福報第六 第8頁:念佛能斷煩惱第七
第9頁:念佛速了生死第八 第10頁:念佛具足三學第九
第11頁:念佛普攝群機第十 第12頁:念佛可度眾生第十一
第13頁:念佛得成佛道第十二 第14頁:集白雲法師撰《望江南淨土詞》十二首
第15頁:念佛十大利益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