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黃帝內經>與<易經>裡的養生之道》:台灣人的養生之道 作者:黃中平

《<黃帝內經>與<易經>裡的養生之道》:台灣人的養生之道 作者:黃中平

第一部份:陰陽平衡是健康的基礎(2)

[日期:2016-05-22] 來源:  作者:黃中平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其次,動靜平衡。我們的生命總是處在不停的運動之中,現代的醫學專家認為,生命不僅要運動,還需要靜養,需要動靜結 合。理想的分配是三分運動七分靜養。運動,鍛煉的是我們的筋骨,當我們進行全身性的運動時,能夠有效增強氧氣供應,增加肺活量,使血液循環加快,進而促進 腸胃的蠕動,達到預防疾病和延緩衰老的目的。但是運動過量的話,會使體內的能量消耗過多,對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此時,我們需要用靜養來調節身心,靜養鍛 煉的是我們的精、氣、神,當肌肉和大腦的神經處於鬆弛狀態時,體內的血液流量會比平時提高15~16倍,以促進血液的循環,為全身的組織器官輸送足夠的營 養素。所以說,只有動靜合宜,保持身體動靜的平衡才能維持身體的健康,進一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最後,心理平衡。每個人在社會 上皆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和人際關係,和周圍環境的這種平衡對我們的健康很有益處。一旦這種環境遭受到嚴重的破壞時,人們往往會失去心理的平衡,陷入苦惱和煩 悶之中,這對健康是很不利的。因此,為了保持心理的平衡,我們必須要對別人多一點理解、愛心和誠心,只有和諧的人際關係才能使我們擁有一顆樂觀的心,也只 有這樣才能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
  
  《素問·寶命全角論》中記載:「人生有形,不離陰陽。」人體機能的下降和衰老都是陰陽失去平衡的表現,再複雜的疾病都可以用「陰陽失調」和「陰勝則寒,陽勝則熱;陽虛則寒,陰虛則熱」的理論來概括。陰陽任何一方的虛損和亢盛都會引起相對的生理反應,導致疾病的發生。
  
   我們的生命活動除了要以自己身體內的陰陽作為依據之外,還必須和自然界的陰陽變化相適應,只有這樣才能維持生命活動的正常運行。正如《素問·生氣通天 論》所記載:「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 壽命之本地。」其中又說:「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是則內外調和。」進一步地闡述 了人體和大自然的緊密關係。
  
  所以說,唯有保持體內陰陽的平衡以及人體與自然界的協調統一,才能維持健康,達到延年益壽和養生的目的。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用作者簡介 第2頁:編輯推薦
第3頁:前言 第4頁:第一部份:人體健康的標準
第5頁:第一部份:人體的陰陽平衡(1) 第6頁:第一部份:人體的陰陽平衡(2)
第7頁:第一部份:陰陽平衡是健康的基礎(1) 第8頁:第一部份:陰陽平衡是健康的基礎(2)
第9頁:第一部份:人體為什麼會陰陽失衡 第10頁:第一部份:陰陽失衡,百病始生
第11頁:第一部份:以飲食平衡人體 第12頁:第二部份:人體的五行
第13頁:第二部份:肺屬金肺的功能 第14頁:第二部份:肝屬木肝的功能
第15頁:第二部份:腎屬水腎的功能 第16頁:第二部份:心屬火心的功能
第17頁:第二部份:脾屬土脾的功能 第18頁:第三部份:春生(1)
第19頁:第三部份:春生(2) 第20頁:第三部份:春生(3)
第21頁:第三部份:春生(4) 第22頁:第三部份:春生(5)
第23頁:第三部份:春生(6) 第24頁:第三部份:春生(7)
第25頁:第三部份:春生(8) 第26頁:第三部份:春生(9)
第27頁:第三部份:春生(10) 第28頁:第三部份:春生(11)
第29頁:第三部份:春生(12) 第30頁:第三部份:春生(13)
第31頁:第三部份:春生(14) 第32頁:第三部份:夏長(1)
第33頁:第三部份:夏長(2) 第34頁:第三部份:夏長(3)
第35頁:第三部份:夏長(4) 第36頁:第三部份:夏長(5)
第37頁:第三部份:夏長(6)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