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傳燈 - 星雲大師傳 符芝瑛著

傳燈 - 星雲大師傳 符芝瑛著

第二章 小小佛種降人間(1)

[日期:2012-08-1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符芝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佛光山就是極樂世界,天堂就在人間,要靠大師好好接引大家,

  希望大家在佛光山得道。大家對我這麼好,我老太婆沒有東西送給你們,

  我只有把我的兒子送給大家。

  ———老奶奶李劉玉英女士

  中國自古即有地靈人傑之說,在中日佛教史上,長江邊的古城揚州因為曾經出過一位飲譽東瀛的鑒真大師而盛名不墜,器宇非凡。

  鑒真大師為唐朝律學高僧,公元742年應日本僧人榮睿、普照之請,赴日本弘傳律法,但6次航行,迭受海賊、暴風等阻礙,顛沛流離歷時11年,直到66歲才到達日本。當時鑒真大師已雙目失明。

   他在日期間不僅辛勤傳法,而且把唐代繪畫、書法、雕塑、醫藥、工藝、印刷、建築等文化碩果帶至彼岸,日本天皇感念他的恩德,以及其「為佛法也,何惜生 命」的偉大宗教情操,詔賜「傳燈大法師」,並與皇后、全國軍民上下,恭受菩薩戒法。鑒真大師更替日僧重授戒法,為日本登壇受戒之嚆矢。

  古今人才相遙映

  鑒真大師東渡的重大意義除了延伸佛教力量之外,更可以說是一個僧團形式的文化代表團。學者郭沫若先生曾如此讚譽鑒真大師:「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捨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

   鑒真大師圓寂1200週年時,中國已故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和日本佛教首領大谷瑩潤分別代表兩國鑒真紀念委員會,商定在揚州建造紀念堂,1973年動工, 次年竣工。該紀念館由著名建築專家梁思成(梁啟超之子)設計。正殿中央坐像為鑒真干漆夾像,按照唐招提寺「模大和尚之影」而造,結跏趺坐,合閉雙目,神態 安詳。

  這座位於大明寺內的紀念堂遊廊周接,佳蘭芳卉,雲板木魚,終年吸引海內外遊客信徒恭敬造訪。

  遠在大禹治水的商朝,揚州就是九州之一;從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又成為南北經濟文化的要道。清朝乾隆皇帝六游江南,富裕揚州是必臨之地。

  揚州位於長江口,風光明媚,景物怡人,吸引了歷代騷人墨客駐足留連。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描寫:「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其秀麗超塵可見一斑。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後,揚州處於長江金三角樞紐,不僅經濟發展突飛猛進,更將眼光集中到這座古城的文化魅力。其中一項就是培養現代化僧才的「鑒真學 院」。2005年6月,出身揚州的星雲大師,發心在該佛學院中捐獻一座集教育、研究功能為一體的「鑒真圖書館」,成為揚州文化學術風景中的亮麗一點。

   在鑒真圖書館捐贈簽約協議簽署暨開工儀式中,星雲大師對海峽兩岸數千名信眾表示:「一千多年前鑒真大師把中國的文化、中國的佛教帶至日本,如今晚輩的我 們正踏著他的步伐走向世界。?州自古即為人文薈萃的名城,更是一個正在起飛的希望之城,歡迎大家常來結緣,把尊敬的心、慈悲的心、關懷的心永遠種植在這片 土地之上,再造揚州的輝煌。」

  這一番舉動話語既體現了振興教運的諄諄誠意,也透露出他反哺故鄉的孺慕摯愛。

  相隔一千二百五十多年,兩個出身揚州的和尚,穿越歷史,遙遙呼應,會心一笑……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章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1) 第2頁:第一章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2)
第3頁:第一章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3) 第4頁:第一章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4)
第5頁:第一章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5) 第6頁:第一章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6)
第7頁:第一章 千載一時,一時千載(7) 第8頁:第二章 小小佛種降人間(1)
第9頁:第二章 小小佛種降人間(2) 第10頁:第二章 小小佛種降人間(3)
第11頁:第二章 小小佛種降人間(4) 第12頁:第二章 小小佛種降人間(5)
第13頁:第二章 小小佛種降人間(6) 第14頁:第二章 小小佛種降人間(7)
第15頁:第二章 小小佛種降人間(8) 第16頁:第三章 割愛辭親入棲霞(1)
第17頁:第三章 割愛辭親入棲霞(2) 第18頁:第三章 割愛辭親入棲霞(3)
第19頁:第三章 割愛辭親入棲霞(4) 第20頁:第三章 割愛辭親入棲霞(5)
第21頁:第四章 以佛教興亡為己任(1) 第22頁:第四章 以佛教興亡為己任(2)
第23頁:第四章 以佛教興亡為己任(3) 第24頁:第四章 以佛教興亡為己任(4)
第25頁:第四章 以佛教興亡為己任(5) 第26頁:第五章 台灣,斯土斯人(1)
第27頁:第五章 台灣,斯土斯人(2) 第28頁:第五章 台灣,斯土斯人(3)
第29頁:第五章 台灣,斯土斯人(4) 第30頁:第五章 台灣,斯土斯人(5)
第31頁:第六章 宜蘭,根本源頭(1) 第32頁:第六章 宜蘭,根本源頭(2)
第33頁:第六章 宜蘭,根本源頭(3) 第34頁:第六章 宜蘭,根本源頭(4)
第35頁:第六章 宜蘭,根本源頭(5) 第36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1)
第37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2) 第38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3)
第39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4) 第40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5)
第41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6) 第42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7)
第43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8) 第44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9)
第45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10) 第46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11)
第47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12) 第48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13)
第49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14) 第50頁:第七章 現代與創意的佛教(15)
第51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1) 第52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2)
第53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3) 第54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4)
第55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5) 第56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6)
第57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7) 第58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8)
第59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9) 第60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10)
第61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11) 第62頁:第八章 大哉人間淨土(1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