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四念住講記 玅境老和尚

四念住講記 玅境老和尚

二、念住品.七

[日期:2011-02-19]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玅境老和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乙三、總說於境起念 丙一、徵

天王!云何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於境起念?

前面是個別地說身、受、心、法四念住,這底下是總說。

云何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在身、受、心、法的境界上,能夠保持正念,不要有這些染污心、貪瞋癡的活動呢?

丙二、釋 丁一、觀法不實破愛著

謂此菩薩若遇色聲香味觸境,便作是念:『云何於此不真實法而生貪愛,此乃異生愚癡所著,即是不善。

「謂此菩薩若遇色聲香味觸境,便作是念」:若是這位菩薩,眼耳鼻舌身意遇到色聲香味觸的境界時,心裡面這樣子正憶念。

「若遇色聲香味觸境」,這句話應該分兩部分說:一、是沒有修四念住,到聚落、或者城邑、街市上的時候;二、是盤腿坐修四念住的時候,忽然間心裡面有色聲香味觸的境界出現,那就屬於法塵。

心 裡面,有這樣境界出現時「便作是念」:作,是你自己主動地要生起正念。「云何於此不真實法而生貪愛」:我是一個出家修行的人,云何於此不真實的色聲香味觸 法上,生貪愛心呢?不真實,淺白一點說,這些色聲香味觸,都是無常變化的,一剎那間就變了,所以是不真實;從無常的觀察,可以知道是不真實。

在不淨觀上,又有個不同的觀察法。觀察像作夢似的,夢裡面出現了一些如意的境界,當時不知道是夢,認為是可愛的;等到夢醒了,原來沒有那麼回事,是虛妄的、不真實,我為什麼起貪愛心呢?

「此乃異生愚癡所著」:這種不真實、虛妄的境界,是一般的凡夫、糊塗人所愛著的。「即是不善」:這不是好境界,我若執著就有罪過了;我是出家人,怎麼可以這樣子!

如世尊說:愛即生著,著即迷謬。由此不知善法惡法,以是因緣墮於惡趣。』

「如世尊說:愛即生著」:心裡就這樣想,像佛說一愛那個境界的時候,就是染著、執著了。著也是愛,又比愛重了一點,也就是愛欲心力量又強大了。「著即迷謬」:一著的時候,就迷惑顛倒,錯誤得更厲害了。自己這樣訶斥自己。

「由此不知善法惡法」:迷謬的時候,都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沒有智慧了。所以說利令智昏——愛能令自己糊塗了。

「以是因緣墮於惡趣」:愛即生著,著即迷謬,愛著越來越厲害的時候,就造很多的罪,將來要從人的境界墮落到三惡道去的。

前面是說,自己訶斥自己,不要生貪愛心。《大般若經》中,觀諸法實相、觀一切法畢竟空是很深的,但是這裡不那麼說;而是直接從事相上、從善惡果報這方面來訶斥自己。這樣於身、受、心、法都不染著,也就容易得解脫。

丁二、自行化他皆得利

菩薩如是自不漏失,不著境界,令他亦爾。」

「菩薩如是自不漏失」:這位發菩提心的菩薩,應該這樣子修四念住觀,不要有煩惱漏的過失。

「不著境界」:對一切境界不愛著,用善惡果報來調整自己,用畢竟空的觀察,使令心裡面無住生心,這樣子不著一切境界。「令他亦爾」:勸導別人也這樣修行。

這是《大般若經》第六分〈念住品〉裡,所說出四念住的大意。我引這一段,我們一同學習。如果歡喜這段文的話,每天最少讀一遍,若能背下來是更好。不然的話,多讀幾遍,文熟了,靜坐的時候就作如是觀,要這樣子學習。

【書籍目錄】
第1頁:一、前言 第2頁:二、念住品.一
第3頁:二、念住品.二 第4頁:二、念住品.三
第5頁:二、念住品.四 第6頁:二、念住品.五
第7頁:二、念住品.六 第8頁:二、念住品.七
第9頁:二、念住品-問答一 第10頁:二、念住品-問答二
第11頁:三、骨鎖觀.一 第12頁:三、骨鎖觀.二
第13頁:三、骨鎖觀-問答 第14頁:四、不淨所緣.一
第15頁:四、不淨所緣.二 第16頁:四、不淨所緣.三
第17頁:四、不淨所緣.四 第18頁:四、不淨所緣.五
第19頁:四、不淨所緣-問答 第20頁:五、四念住.一
第21頁:五、四念住.二 第22頁:五、四念住.三
第23頁:五、四念住.四 第24頁:五、四念住.五
第25頁:五、四念住.六 第26頁:五、四念住.七
第27頁:五、四念住.八 第28頁:五、四念住.九
第29頁:五、四念住-問答一 第30頁:五、四念住-問答二
第31頁:六、結語 第32頁:六、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