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等待黎明的時刻(講述自殺問題) 修德法師編述

等待黎明的時刻(講述自殺問題) 修德法師編述

[日期:2011-01-2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修德法師編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妄想.是一切苦難的開始

文勢發展至此,可確定:不能降伏心(保持正念)→妄想(錯誤知見),是一切苦難的開端,所以《普賢觀經》云:「一切業障海,皆依妄想生」;出家的姊姊曾告訴我,她念補校班上的同學生的第二胎是男孩,今年已兩歲,而在初出生時去算命的結果,是日後會出家修行;自此之後的兩年間,她已「擔心」(妄想)到成病了。您看,得了個兒子,本是美事一樁,至於能出家修行,更是須有善根福德才能成就—所謂「一子成道,九祖昇天」;在她來說,反而成為「厄難」的開始。同一「客觀」的境界,卻因各人業力不同而有不同的「主觀」想法,好比同一杯水,有人嫌熱,有人卻嫌冷;若說有千百個理由可自殺,歸納起來只是「妄想」而已,而這種揮之不去的陰影的根源為何?就如《老子》所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也誠如佛家所說的「我執」;在此要先強調,絕不要斷章取義地以為—既然有身才有苦,那自殺一了百了不正稱合自殺者的「妄想」嗎?非也;佛教非同持「斷滅見」的外道,而是要去對治降伏—對抗執著(ㄓㄨㄛˊ)我和我所的煩惱;此煩惱不放下,即使這個身體沒了—如死了也沒帶走這副臭皮囊,為何如前的引證—死後還待受苦呢?不要忘了,因為還有業力在,故佛家有一偈:「一但無常到,才知夢裡人,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正是我們所造的業,帶著我們到處去輪迴,至於身體—或當男、當女,或當畜生……等的軀殼只是如同房子而已。你雖將房子打破了,您的業力會再去找一間房子依靠。修善的人,房子會較堅固些,雖較耐用但無常一到仍會敗壞;至於造惡的人,房子勢必會淪落到如草屋等連遮風避雨都嫌辛苦的屋子。所以別以為佛教徒「消極」,每天只會誦經念佛,其實佛教徙的確—「消極」於追一切幻化的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而「積極」於修行的目的,正為了—不要再換房子了。(能出離於三界的苦海,到佛國去進修,再回到此世界來度化苦難的有緣眾生。)話說回來,佛家既然說「四大皆空、五陰無我」。(此理甚深,當如實討究明白;若能徹底證悟,則身雖在娑婆受苦,心已在極樂享受妙樂了。)那死後怎會有苦呢?非常抱歉,您只知其理,但卻未經修行而證入此境界,仍有堅固牢不可破的「我」未破除故,舉幾個淺顯人人可體會的例子:(一)、好比在夢中有人享受五欲的妙樂,也普受被撻打、驚嚇、死亡等逼迫之苦;雖醒後,縱然留戀非常或惶怖不已,但畢竟夢中的境界已了不可得,來無所從來,去亦不知去處,然既無「我」,是誰在受樂、受苦?(二)、每個人多少都有拍照留念的經驗,乃至進步到V8、數位相機的攝影,試想:每當拿起團體照片,第一個會看誰?決不超過「我」和「我所」( 我的媽媽、我的太太……):只是相紙上或螢幕中的影像,既無「我」依何而指認?(三)、人既死,假設已成鬼,沒了身體,也無「我」,何以不論佛教經典,如《地藏經》或真實而非佛教徒的歷史記載,明明有六道輪迴之苦,即如到地獄中,是誰在受苦?

既有「我」—而此我從何而來?簡單說正從「貪愛」來—未得到之前,一再追求而生貪;得到了恐其無常失去,則生「憂、怖」;被奪、破壞則生「瞋」;如此不明道理,正是「愚痴」;妄加分別比較於他人所得則生「慢」、「疑」;故《佛說四十二章經》云:「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我們自己想想這是不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一般有精神疾病如憂鬱、躁症、躁鬱混合症、精神分裂者,都把「我」逼上了死胡同,鑽上了牛角尖,認為「全世界只有我最不幸、最苦,沒有人了解我……」千百個理由都是繞著「我」在轉,當我們猛一回頭,不是陽光依舊燦爛地平等照耀一切,而是自已躲藏在黑暗的房角嗎?明朝憨山大師曾說:「目容天地,纖塵能失其明;心包太虛.一念能塞其廣。是知,一念者—生死之根、禍患之本也;故知幾(ㄐㄧ)(微細的跡像,與微皆指最微細的一念)知微聖人存戒。」想想看,心可包容多少的東西(念頭),但自已卻把焦點放在最不幸的那一個點罷了!何不轉想—利用有限的生命去饒益一切苦難的眾生呢!

轉念及安忍的等待,應該是對付「侵蝕性妄念」的最好方法了,因為我們無始劫以來的煩惱勢力非同小可,就如在高速公路上快速行駛的車子,想要讓它緊急剎車,有可能嗎?!不僅剎不了車,反而會因此而翻車,乃至令後車追撞,可說自害、害他;此時必須用減速的方法—延緩剎車時間令煩惱的勢力慢慢化除即可。不管是自已的調適,或站在輔導者的立場都不能操之過急,或用責備、強迫接受、不能諒解的口氣、作法,想令煩惱就此屈從,如此只會讓當事人更增加挫折感,更使不上力而已,而且會逃避他人「善意但沒有善巧」的關心—好心沒好報,那是自己的智慧不夠,沒有善巧,所以雖有好心卻讓自己搞砸了,怨不得別人;因為好心必有好報,是符合因果定律的。所以心理醫生或輔導人員除專業知能外,更當具有佛法的空性智慧,否則時常熏習灰色思想,恐怕自己也將成了病人。這是我曾聆聽一個當事人的心聲,並實際運用在一個需要幫助的小朋友身上,所獲得的寶貴經驗。這樣的經驗、方法,可從《向自殺Say No!》一書獲得。

有人曾這麼說:「有許多事情您要先—受得了,然後才能找出意義。」《把這件情傳下去》第二集,也有這麼一段話:「過了雲端才見到虛空;過了影像,才見到鏡體;過了意識,才見到心。『過』是容忍、忍耐、等待、克服、破惑清明的功夫;從容受到消化—如濁到清,從意識的感受到深沈的心際—如動到靜。人生的意義,世間的真理,只有清、靜的心知道。只有屈忍過、等待過、用力走過的心,才能深知洗煉去垢後的智慧真理。小苦→小智慧,大苦→大智慧,我們的生命,就是這樣受益的。」記得大姊的孩子新兵訓練時,因耐不了苦,便向去探視的母親表示:「太苦了!要自殺!」(逃避痛苦—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吧!)大姊回來緊張得很,當時我笑了笑說道:「人在軍中,擔心也沒用,只要承受的苦熬過去了,他會覺得享受人生的五欲還不夠呢!怎捨得死……」姪兒現已是卅多歲的人了,還想要交女朋友討老婆呢!(但社會型態經過十多年的變化,有說「想自殺」的人似乎都是內心盤算已久的計劃者,他(她)是須要有人適時的疏導,不能同我那俗家姪兒一概而論。

佛法中所說的忍辱,其實是一種透過智慧觀照的行持—對順境不貪,於逆境也不憎恨;所以不是一種如「以石壓草」的強忍作法,而令產生所謂的壓力、焦慮、挫折感不得舒解,在一時的衝動下,做出令自他永久悔恨的行為。在此特別推薦二本書:(一)、《破壞性情緒管理—達賴喇嘛與西方科學大師的智慧》光看書名便知此書的內容梗概。(二)、至於已患情緒疾病者的疏解、治療,在《向自殺Say No!》一書有很多簡單的方法可以利用。

接下來,將說明伏心正念之要,及正念昭彰下,連鬼也尊敬呢!

正念之要

《大寶積經》卷七五,佛說偈:「常樂法自在,數數策其心,貪欲自在中,智心應遠離。……,若能降伏心,則能伏煩惱,若能降煩惱,即得離業道。……」我們來看看古人和我的母親,如何秉持正念而「消災免難」。

事證三則

(一)、《死後的真相》引袁子才於《子不語》書中言及:「杭州北關門外有一棟房子經常鬧鬼,大家都不敢去住,因此一年到頭門戶深鎖。後來有位蔡姓讀書人想把房子買下來,有人認為不吉利,勸他不要買,但他卻沒有接受。等交易完成後,他的家人都不敢住進去。於是蔡某親自把門打開,點了一根蠟燭,獨自坐在房子裡。到了半夜,看見一個年輕女子,頭上圍著紅色的細綢巾,慢慢地走進來,向他跪拜行禮後,就將一條繩子懸在樑上,然後把頭伸進去。蔡某見此情境,並不害怕。女子另又掛上一條繩子,並向他招手。意思是要他也來上吊。蔡某就拖起一隻腳伸進繩結裡。女子見其行徑,便說:『你弄錯了!』蔡某笑著說:『是妳錯了,才會落到今日的地步,我才不跟妳犯同樣的錯哪!』女鬼聞言大哭,撲在地上向他禮拜後就隱去了。從此再無鬧鬼情事,後來蔡其中了進士。」

所謂:「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蔡某德行高尚,非但不得罪女鬼,還為她點破迷津,因而逃過鬼禍,終得厚福。

(二)、《德育古鑑.存心類》:「吳中有一靈鬼,善婬人婦女,崑山正儀民女將被污,女曰:『涇西某氏女甚美,何不往彼而來此?』鬼曰:『彼女心正,吾不敢近。』女怒曰:『我心獨不正耶?』鬼遂去,不復至。」

(三)、在我出家之前,力勸母親能吃全素、並教念佛、拜佛(之前只吃早齋,且信民間道教。)不久因病須開刀住院,親友皆勸吃鱸魚等生物,可提早恢復傷口,但母親堅持素食(但有使用中藥);沒幾天,便能下床走路,連醫師都感到驚訝!因恢復得快,便提早出院了。俗家務農,平時母親都要騎腳踏車到田裡工作;但剛開刀不久,恐傷口破裂而不能騎車,便走路經過巷尾荒廢的魚塭到村外的田間工作。那日回來晚間即得一夢,清楚地如白日的景象—見所經魚塭的田埂上有一男一女,女的指著母親是來的方向跟男的說:「你看,那邊又有人來了。」男的說:「她吃素,而且每天念佛、拜佛,不能傷害人家。」男的原本是母親十八歲剛嫁給父親,村子內有一患癲癇而在魚塭淹死的男子(女的便不認識),事隔已五十多年,依然徘徊於該處。此是出家後一次省親時,母親親口告訴我的;:所以,母親雖從一般民間信仰轉到佛法,但經此夢兆中鬼先生的「鼓勵」,母親向道之心一直與日俱增,很令我感到欣慰。

降伏其心

如果我們都能如理降伏自己的心,那麼在面對紛杳的境界時,讓我們在心和境界(即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面對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根塵和合而生六識—眼識乃至意識。)之間,能不要向以前一樣地馬上結合,而產生不如理的反應—如貪瞋痴慢疑等;而希望鍛鍊—在心和境界當中保持適當的距離,令我們對境界認識清楚,不受其迷惑,再以智慧、善巧的方式去回應,慢慢的就可以轉化所有的事,而成善的、正面的結果;反之,若以非理的態度去回應,負面的結果待因緣成熟就會到來。所以,往往我們也都非十惡不赦的罪人,但卻有一堆的難題而困擾著,更糟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地接二連三遭到打擊、挫敗;相反的,我們也可能真的是十惡不赦的罪人,但卻能享受很不錯的果報(如財富、健康);但從佛教的觀點來看,這只是接受果報時間快慢、先後的問題;如果不從佛法三世因果來看,如何圓滿的解釋呢?因此,如果我們常常以光明、積極的智慧來平等看待一切的境界(不論是好或壞),那麼怎會讓這些境界來左右我的心,讓我的心時上(躁)時下(鬱)呢!!曾有二個人,為了一個碗而鬧得不可開交,我便問甲:「碗一個值多少錢?而您的心量難道只值這個碗的價值嗎?不要忘了—您和乙的心,都可藉著修行而成佛、度眾生的啊!為了無情之物,而傷害未來佛,值得嗎?」同理的,有時我們的心剛強到認為—只有「我的問題」存在,而完全漠視還有更多需要去幫助的苦難眾生。

據《夜,驟然而降—了解自殺》中所載,目前的精神科學當已有「神經傳物質中的血清素5-HIAA、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錯綜複雜地涉及情緒疾患的起源。」而其中的「血清素可以抑制暴力、攻擊和衝動行為的證據非常明顯—自殺行為常常出於衝動。」儘管這些神經傳導物質也有先天基因遺傳,(西方科學家,若非佛教徒了解三世因果者,何能了知如此即宿業呢!)但也可經過後天的學習來修正、改變的,因此更顯得佛法當中有名的一部經典《金剛經》,其中的深妙義理—「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欲將此理發揮圓滿,非我陋劣的智力所及,可請教有智慧的法師大德,若能體解其中道理一二,而讓我們的心「放下」—您會發現:原來我們的心是是可以更寬大,更包容,更柔軟而富有彈性—當一塊鋼鐵迎面撞擊而來時,心不會像以前一樣「鏘!」一聲碎得滿地;此刻,您會有一種成功地將心本具的慈悲、智慧喚醒起來,並對生命周遭的人事物生起一種責任感。

所以,清朝的 徹悟大師曾說:「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夫心性。」而清末民初的 印光大師更以因果—乃聖人治天下,佛度眾生的大權之法。世、出世間的一切法,那有超過因果之外?此理,雖經佛而發揮究竟,但卻是一切法存在的軌則,並非佛所創立來誰騙世人的;若真那麼好騙,絕非是佛騙眾生,而是「自己騙自己」,騙得自己受那麼長久的苦了,還要繼續騙下去?真的,如果您想教自己出業海輪迴之苦,您應靜下來思惟—「菩薩畏因,眾生畏果」這句佛教徒人人耳熟能詳的話,只因菩薩恐遭惡果,故預先斷除惡因,由是罪障消滅,待智慧功德圓滿,便可成就佛道;而眾生常起惡因造惡業,欲免惡果,即如在太陽下想逃避自已的影子,可乎?!至於信與不信之間,其差別何在?

信與不信之間

前國防部長、監察院長陳履安先生曾說「名言」:為何以科學驗證的事實擺在眼前,仍不信因果?因為他相信了因果後,便不能再做壞事,起壞念頭了。不是很有道理嗎?若真深信因品報應如影隨形,勸人信因果都來不及了,怎敢撥無因果,讓他人與己同淪溺呢?儘管我們未大徹大悟地明因識果,但至少在敬畏天地神佛,乃至自己的父母大人,即如《孝經》云:「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乃至於會漸漸地循「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的方向來努力。(但記得,要以何標準來衡量「好」的條件,是另一重要的課題。)故《了凡四訓》云:「凡天將發斯人也,未發其福,先發其慧;此慧一發,則浮者自實,肆者自斂。」又如《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中俞公受灶神教化後的三業:「從此一言一動,一念一時,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凡一切有濟於人、有利於物者,不論事之巨細,身之忙閒,人之知不知,力之繼不繼,皆歡喜行持,委曲成就而後止,隧緣方便,廣植陰功……。」近代者,如前《礦工的兒子》蔡合城居士所說:「很多人不相信三世因果、報應這一套,了解現世報及陰間的恐怖後,便知—人絕不能做壞事,陰陽只在一線間。……當您去了解什麼是陰間、地獄,我想沒有人會去做壞事。」

至於,有一位中西非佛教徒的精神專科醫生,前後以催眠術為人解決疾苦者,如《前世今生》魏斯的改變:「日復一日的聽著凱瑟琳(即接受催眠憶及前世者)的說話錄音帶,我的疑慮漸次消融,我的生活變得很單純,更容易滿足。我不肖再與人玩人情的把戲,不再以自己的身份做虛驕的身段,我變得更坦誠、更直接。」而以一個基督徒的身份,用累積了三千五百名個案的寶貴臨床紀錄,來當作佛家專談因果輪迴的註腳,如此的精彩著作—《跨越前世今生》,其作者陳勝英醫師,就有更多理性的看法:

(一)、三八頁對於「愛情」的:「輪迴因果的報應不爽其是令人意想不到。當她看到追些前因後果,滿腔怨恨很快就消失大半。也許有人會很聰明地反過來譏諷道,這豈不是在替第三者脫罪?我希望大家千萬不要有這種巧辯的想法,而應該教對生命輪迴的種種現象,找出正面的解釋。你的痛苦煩惱都因為你只認定有今生,如果你能夠看到生命可以向前生跟來世發展,就會豁然開朗,發展出心中的慈悲,珍惜身邊圍的所有人。並且用最大的愛心去對待任何一個人,甚至包括破壞你婚姻的第三者,這樣人生才不會有遺憾,才不會使這種仇怨變轉成糾纏不清且綿延好幾世的噩運;也才有可能使我們今世的生命遠離苦澀,常保甘美。也許,我們每個人都得用智慧跟慈愛來看待自己不幸的遭遇,才有可能領會最美好的生命課題。」

(二)、八五頁關於「金錢」的:「反正給出去的錢,若應該是我們的,將來一定會還回來;如果不然,就是還債去了,何必掛念。對於錢財,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努力去賺正當而不會造業障的錢,這樣的錢,任憑你怎麼施與,都會是你的錢;給了別人之後,也就忘了吧,不必記掛是給了誰,這些錢會在適當的時間,自動再跑回來的。」

(三)、五六頁關於「結怨」的:「在前世今生的接替過程中,恩怨的交替、回饋也相當準確,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千萬造次不得,偶一不慎跟人結了仇怨,就會遺患無窮。災難果報之來,必會如影隨形,絕無可免。到目前為止,我所催眠過的三千餘個案中,幾乎可說屢試不爽地印證了每個人過往的大小恩怨。」

(四)、二二六頁總結「因果」的:「客觀而言,在這三千五百個人的潛意識裡,可以看到他們對人生有一些共同的敘述:生命有輪迴,輪迴有一定的因律。經歷越多的個案,就越感覺到這些因果律的存在。目前我個人可能比一些宗教家更關心因果報應,因為我藉由催眠所得到的因果律就像算術的一加一等於二般準確。而更令人不敢大意的是,因果律時時刻刻盯著你,雖經幾千萬年亦不放過!我們常犯的兩大錯誤是:(1)、我的行為只要沒有別人看到,就可以不了了之;(2)、我的行為只要是對的,就不會造業障。不是的!我們所做、所說的每一件事都不會磨滅,都會存留在永恆的記憶裡。再者,我們所認為對的事清,只要對別人造成了傷害,也同樣會造業障。面對這樣莊嚴重大的生命現象,我們實在不能掉以輕心而不勤加研究。」

(五)、「釋疑」的二四0頁:「問:那麼到底有沒有任何免除報應的方法?答:沒有。可是,使人的精神體迅速超昇淨化的方法則有。那就是:給他機會用平常心及無比的毅力,去忍受冤屈、衝破逆境、走出黑暗。所以,如果一個人連續不斷受人冤枉,被陷害折磨得不堪,千萬不要灰心,因為那種機會並不多,一方面可以消業障,一方面又可獲得磨練自我的機會。所以,更應該以感謝的心,感謝那些給我門這種機會的人;他們的惡毒,造就了我們今天的平靜安寧,也激發了我們今天的心靈能力。我們的命運可能變得坎坷一點,但也因此顯示出自我學習到的強大心靈能力。耶穌忍受冤屈,造就衪在十字架上的榮耀。誰會知道三十多年前鋃鐺入獄的曼德拉,繫獄二十七年之後,今天變成南非總統?所以每當橫逆到來之時,要以最慈悲的心及剛健的氣勢來對付;磨練來了,就用堅忍不拔的毅力承擔。久而久之,我們就可以不怕報應了。」

三三八頁:「問:動物會不會加入輪迴循環?答:所有有生命的東西都可加入輪迴的循環圈,包括螞蟻、人類、上古恐龍、現代的外星人等。在這些生物體裡面的靈魂,都是一樣的,可以轉來轉去,相互變換。眾生平等就是這個意思。」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一 第2頁:自序二
第3頁:十分鐘解讀本書綱要 第4頁:架構簡述
第5頁:總論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普勸 第10頁:附錄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