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法與科學之比較 王季同居士著

佛法與科學之比較 王季同居士著

讀「唯物史觀與社會學」

[日期:2010-12-2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王季同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讀「唯物史觀與社會學」

著者前撰「佛法與科學」等文字,曾經對於唯物論稍有一些討論,但是因為重在說明佛法,所以對於唯物論不能作十分詳細的批評。這回看見了北新書局新出版許楚生譯布赫林氏的「唯物史觀與社會學」。特地再作這一篇文字,把那個問題講得詳細一點。

這本書是發揮共產主義的,他所最反對的就是資本主義與宗教。著者對於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都不是絕對贊同。至於宗教,所有讀過著者前幾篇文字的人,當然知著者是佛教徒。但是這本書上所有譏評宗教的話,都是針對基督等教而發,與佛教是牛頭不對馬嘴的。著者本不信仰基督等教,所以亦用不著代他們辯護。不過這本書裏有許多地方口氣之間,看得宗教二個字,便好像是法庭上判決的罪名。關於此點,著者以為這本書既是根據自然科學為基礎的,而且是用邏輯的方法企圖證明其結論之正確的。那麼對於敵論之是非,當然亦應以推論方法之合否為標準;不能祇憑宗教二字入人之罪也。此著者於動筆之前,所當首先聲明者。

上面著者已經聲明過,對於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無所偏袒;所以本文所要討論的祇是唯物論。這本書上講唯物論是根據二個先決問題來的,就是「因果律」與「有定論」。所以著者不得不先將這二個結論來研究一番。因果律是科學與佛教共同的基礎。我們佛教徒當然是不反對因果律的。但是有一點應當注意的,心理現象的因,雖然一部分是自然現象,另一部分仍是心理現象。雖然,酒能夠使人有不規則的意念與行動。很鹹的菜,能夠使人渴。心理現象的一種——感覺——當然是從自然現象發生的。倘使心理現象,與自然現象完全沒有關係,那麼就不能夠知有自然現象。即使宇宙間另有自然現象的存在,然而,與人風馬牛不相及,人就應當同鬼怪差不多了。所以人之思想意志感情行動,一方面必須受自然現象的支配;那是不勞唯物論者證明的。然而說心理現象完全由自然現象所支配,那是忘了人還能注意了。我們曉得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還有人身體受了重傷,自己還不知;別人說了,或者自己看見了,方纔覺得痛得難受的;雖則聽見人說的時候的聽覺,自己看見時候的視覺,仍是從自然現象發生的,然而痛的感覺當然不是從聲音和光線發生的吧。又如望梅止渴,亦不是綠色光線能夠滿足生理上水的需要。青年男女閱讀不良小說猥褻文字,常有因而濫施性交敗德戕生者;豈眼底受紙面白色光線而有某某部份被墨遮蔽之自然現象,能不由心理現象而使生理上發生性慾的需要乎?可見一切心理現象無論思想意志感情以及感覺,皆非有注意不能構成;而感覺亦不可不備心理現象之注意,與其他自然現象之二因,而後乃生此果也。但是唯物論者必定還要說:上面幾個例子裏的注意,仍是聲音光線引起來的,可見注意那個因,仍是自然現象。這句話是錯的。因為後面的心理現象以注意為因,這個注意雖有時從感覺引起;然而這個感覺仍以先前別的注意與其他自然現象為因,所以注意的因裏邊,仍包含著別的注意。而一切心理現象的因裏邊,永遠包著別的心理現象。這裏已經講到了唯物論的問題上去了。不再講了。留在下面再講吧。

至於有定論,大概是相信了因果律的人,極容易引起的一種結論。因為有許多人的心思,總是要想從科學知識,推到哲學上去的。然而科學問題與哲學問題,根本上有一個大大的分別。科學問題總是彼此和諧的;而哲學問題常常是彼此矛盾的。例如,我們常要想用我們的經驗,說明宇宙的生成。我們雖然已經得到一個結論:說太陽本來是一團星雲,他所佔據的空間,比海王星的軌道還要大。因為他的熱量漸漸散失,他的體積就漸漸收縮,旋轉速度就漸漸增加。到他赤道上的離心力,超過了他的吸力,就有一部分的物質不能再跟著他的收縮而向中心移動。就與他的本體分離,另成一個衛星。次第成功海王,天王,土皇,木星,許多小星,火星,地球,金星,水星。然而星雲又是怎麼樣成功的呢?據我們自然科學的知識祇能有一種推想。就是以為所有構成太陽系的物質最初本是一個個的電子質子等散佈在很大的空間裏的。後來因為彼此的吸引力漸漸依加速度的定律聚攏來。他們的位置能力漸漸變成運動能力方纔成功高熱的現象。能夠有光線放射出來,像我們現在所看見的許多星雲。但是電子質子從分離極遠的狀態依吸引力彼此接近所有位置能力的全量仍是有窮的。所以從星雲逆推上去,無論當初太陽系所佔據的空間是怎麼樣大,他經過的時間,總是有窮的。那麼再以前又是怎麼樣的呢?總之我們一方面既不能不認空間和時間都是無窮的。一方面物質和能力的變遷總是有窮的。所以我們無論如何不能得到一個完全的說明的。我們必須了解:不僅是我們的知識不夠,所以不能說明種種哲學問題。實因一切現象,根本上有兩種區別:一種可以叫他有窮現象,就是我們通常所研究的自然現象心理現象社會現象等;一種可以叫他無窮現象,就是種種哲學問題。我們可以研究有窮的數學;卻不能研究無窮。並非因為我們數學知識的不夠,實在因為無窮量和有窮量,是絕對不同的一個問題。非但數量和時間空間如是,一切問題無一不如是。我們所能研究的都祇是無窮量中間的一個有窮區域。非但大量如是,小量亦復如是。例如我們雖已能推想原子分子,從電子質子構成,然不能知電子質子的構造。又如我們對於低溫度的知識,不過能夠到氫氣液化點左右。絕對零度是我們無論如何不能得到的。對於氣壓的絕對真空亦然。所以我們要憑科學知識推論哲學問題,是根本錯誤的。從因果律上企圖得到有定論的結論,亦是同樣的錯誤;因為每一個果,並不是從有窮的因所致,卻都是從無窮的因所致的。所以一切現象不能說是有定;亦不能說是無定。猶如宇宙不能說是圓的,亦不能說不是圓的。宇宙是超乎種種形狀之外的。萬有亦是超乎有定、無定種種概念之外的。

其實,有定論和唯物論並無直接關係。他們這一班唯物論者,所以要竭力的主張有定論,不過要說得一個人的行動,和一塊石頭的從高處落下來沒有分別罷了。然而人的所以和石頭不同,並不在乎意志的是自由不是自由。一個癱子躺在床上,我們還是認他為活的,不說他和石頭一樣。可見活的和死的底根本區別,是在有知覺與無知覺。石頭雖會得從高處落下來;因為他並不自知,所以他是死的。人雖則有時候失足,可以和石頭根據一樣的條件,從高處落下來;但是他自己有如覺,知道他失足從高處落下來,所以我們說他是活的。可見心理現象的因總有一個注意,心理現象的果,總有一個知覺。這是心理現象和自然現象根本不同的地方。

現在要講到唯物論的本題。唯物論者的推論方法,是企圖用自然科學來證明心理現象,不過是一種方式的自然現象。上面討論因果律的時候,已經證明心理現象的因,永遠有心理現象在裏邊;並不像唯物論者所說完全是自然現象。現在再將自然現象來分析一番。照自然科學上講,一切自然現象,無非分子原子或電子質子及其聚集分散震動移動等等。但我們從何得知自然現象的存在呢?其答案為:「是我們憑感覺感知。例如當我們抬起頭來感受一座山的視覺。我們便知前面有一座山。」然感覺本是心理現象。我們從何得知前面有一座「自然現象」的山呢?其答案為:「因我們從此感覺能確知前面有一大塊碳酸鈣,矽酸,或他種分子聚集之自然現象存在也。」然我們如何得以從感覺之心理現象,確知前面有碳酸鈣等分子聚集之自然現象存在呢?其答案為:「因為我們曾經將一塊能夠使我們眼裏發生同樣視覺的物質,用化學分析證明含鈣元素和碳酸基;所以知其含碳酸鈣,餘類推。」然我們如何從化學分析知含鈣元素和炭酸基呢?其答案為:「因我們將這一塊物質注以鹽酸;發出氣泡,無色,無臭,能使石灰水變混濁;所以知其含碳酸基。又因在其酸性溶液中通進硫化氫不生沉澱;加氫氧化銨,氯化銨,及硫化銨,仍不生沉澱;復加碳酸銨而生白色沉澱;再溶於鹽酸,加硫酸銨濃液及硫酸,不生沉澱;沖淡而加草酸銨生白色沉澱;所以知其含鈣元素。」然我們如何得知發氣泡,無色,無臭,混濁,沉澱,不沉澱,白色,等等呢?其答案仍是憑視覺及嗅覺感知的。但視覺及嗅覺仍不過是心理現象。那麼說來說去,我們還是不曾得到一些自然現象存在的真憑實據。不過根據了心理現象的感覺而這樣猜度罷了。唯物論者相信,憑了心理現象的感覺,而且用心理現象的思想所猜度出來的事實,反而不信我們所清清楚楚自己可以覺得的心理現象的本身;豈非奇談嗎?

這本書上有一段證唯物論的推論,是根據地球進化說的。他說:「當地球還是白熱的時候,在地球上當然沒有生物。可見是從死的自然界纔生出活的自然界來的。」但是自然科學上還不曾尋得一些從自然科學的方法,使死的自然界生出活的自然界來的線索,就下唯物的結論,未免太早。雖然化學上已發見由炭酸與水及某種觸媒接受太陽光線可合成甲醛,及更複雜之有機物質,和植物的葉的工作相符。但是活的自然界的必要條件是必須成個體;而且能營同化作用使個體滋長,又有分裂作用使個體繁殖。倘未具此條件,就可認為已發見生物的起源,那麼造了機器能代手工,亦可認為已能造人了。

有企圖以生理學證唯物論者,因為解剖動物的時候,發見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之間,有一種聯絡。生理學上說動物有一種生理的反應,就是有某種感覺,能夠經過這種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的聯絡而生運動的。這是動物的無意識的自衛機能。例如目受強烈光線而瞬,一足向前滑而他足急向後支等皆屬此類。唯物論者據此以為是心理現象,祇是自然現象的鐵證。然著者曾有二次在火爐旁烘手,一次無意之間觸著煙通其熱約在攝氏二百度左右;又一次觸爐壁其熱度更高;手指皆立即縮開而未被覺燙。從當時祇有觸著的感覺而並未有燙的感覺,可見自觸著,至離開所經過的時間,必甚短促,決不能較長於所謂生理反應。然而決不是無意識的,因為並未有燙的感覺,所以離開的運動,不得不是觸的感覺所致。然觸的感覺,倘使能無意識的生離開反應;那麼觸著別的東西,亦應當離開。然而事實並不如此,可見所謂生理反應並不是無意識的。

雖然動物自己明明能夠覺得有心理現象,然而還有人相信唯物論。這裏面亦有一個原因,因為一個動物的心理現象,祇有他自己得知,而且祇能憑他自己的記憶力,記在自己心裏。無論何人不能研究別人,或別的動物的心理現象。而且因為一心不能二用,用在研究上了,就不能同時再用在別的心理現象上;所以連他自己的心理現象,亦是不容易研究的。這是自然科學能發達,而純粹的心理學,不能發達的緣故。現在心理學家,所研究的大半是實驗心理學。質言之,就是研究動物對於自然現象的感覺,和因此感覺而施於自然現象的行動。再說得簡單一點,就是仍舊研究的自然現象。至於純粹的心理現象,他們差不多完全不曾研究過。所以唯物論者,根據這些成績下一結論,說心理現象不過是一種方式的自然現象。正好像瞎子不相信天文學一般。

心理學家——尤其是唯物論者——以為心理現象完全是感覺和聯想。那個結論是錯誤的。他們所以得到這個錯誤的結論的原因,祇因為平常人一天到晚的思想太多,不容易分析的緣故。著者在上回撰的那篇「佛法與科學」上面說過修觀的經驗,因為修觀的時候,思想漸趨於單純,所以不難覺得常有許多舊事突然回憶起來,決定不是聯想,而且還有種種幻象,有時非常複雜,好像一幅很精細的圖畫,或很有規則的花紋;這些非但不是聯想,並且不是回憶,因為往往絕非生平所曾經看見過的;亦非如小說家或畫師,將許多回憶用意匠貫串而成的幻想,因為這些複雜的幻象,分明是一時突然纖悉呈現在心頭的。又不是許多回憶的雜然並陳,因為常常是很整齊的。可見心理現象,非但不盡直接從自然現象所生,而且亦不盡間接從自然現象所生,確實有離了自然現象而存在的。

唯物論者或者還要說:著者所主張的不過是這本書上駁過的「精神獨一論」。這本書上說過精神獨一論,雖然是唯心論之最完善的方式,但是人們吃飯穿鞋等等,總沒有人都不相信有吃的飯穿的鞋等。而且若果相信只有感覺存在,那麼我們自己之存在亦和外物或他人一樣。講到這個地方精神獨一論就是自殺;然而著者並不說不相信有吃的飯穿的鞋等,亦不說自己和他人都不存在。現在本文不能夠細講,請讀著者的「佛法與科學」。

然而這裏著者還可以再補充幾句,西洋哲學家大概以為關於宇宙觀祇可以有三種主張:第一種是認為精神和物質都是真實的不變的,普通一般人,以及除了佛教以外一切宗教,大概都是這種主張。對於這種主張著者已在「佛法與科學」裏面說過,佛法的結論和科學家是一致的;所以不成問題了。第二種是祇認精神是真實的不變的,就是這本書上所說的精神獨一論。屬於這種主張的哲學家很少,因為這本書上批評他自殺,的確不錯;所以亦不成問題。第三種可以說是物質獨一論,祇認物質是真實的不變的。唯物論就是這一派。他們將前二派推翻了,所以自以為得到勝利了;然而他們並不曾找到一些證據,可以證明物質是真實的不變的。和前二派不曾找到一些證據證明精神是真實的不變的一樣,仍不過是一種武斷。從前道爾敦立下一個武斷的結論,說原子是真實的不變的,直到發見了鐳,方纔把這個武斷的結論推翻了。然而科學家憑了他們以為物質必須是真實的不變的底武斷成見,又立第二個武斷的結論說質子和電子必須是真實的不變的。但是原子既可以不是真實的不變的,怎麼見得質子和電子就必須是真實的不變的呢?所以唯物論者底主張唯物論,實在並沒有一些別的理由。祇有一個緣故,就是仍以為精神和物質中間,似乎總要有一件東西是真實的不變的,這麼一個成見罷了。但是照著者前文所述佛破我執,和科學家駁靈魂的方法,固然證明精神決不是真實的不變的。然而照著者前文所述佛破法執,和本文上面駁唯物論的方法,又確實證明物質亦決不是真實的不變的。所以著者對於上面的三派哲學是一齊反對的。那麼這精神和物質憑什麼方法維持秩序呢?著者可以說:這個便是前文所述的第八識,精神和物質同是他的表現;但是他亦並非所謂真實的不變的。不過好像長流水一般連綿不絕而已。

【書籍目錄】
第1頁:重印王小徐先生名著弁言 第2頁:蔡序
第3頁:自序一 第4頁:自序二
第5頁:佛法與科學之比較研究 第6頁:管義慈讀了佛法與科學的瞎三話四
第7頁:答管義慈 第8頁:讀「唯物史觀與社會學」
第9頁:科學之根本問題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