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禪、祖師禪與安祥禪 耕雲先生講述

禪、祖師禪與安祥禪 耕雲先生講述

七、禪的基本架構

[日期:2010-08-08]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耕雲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七、禪的基本架構

從「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這四句話,可以了解安祥禪不是外于禪宗的,更不是外道──心外有法。禪宗乃即心即佛,「即心即法」,心、法、佛三位一體。從安祥禪,祖師禪,如來禪,他的基本架構有二:

(一)正見

正見就是認知得很正確、很真實,很有深度、很徹底。

禪,語忌十成,不能說十成話,只能說九成九,一成留給別人悟,若把話都說完了,別人就沒得悟了。禪也就變成知識、學問了。學問雖然可貴,但不能代替由悟而得的正見。禪,不能沒有正見,不但是禪,整個社會,整個人生,也離不開正見,因為理想決定目標,認識指導行為。認識錯誤了,行為就不可能正確,修行不具備正見,就會走錯路,就沒有勝方便,就不能萬變不離其宗。

(二)正受

正受就是真正的感受。原來我們被外在的一切現象牽著鼻子走,人家叫你哭你就哭;叫你笑你就笑。現在一切能自己當家作主。學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能當家作主以行所知,否則你的知識就只是廢知識,和酒精一樣,有熱量而沒有營養。學那麼多的廢知識,就會形成理障,不但無助於解脫,反而助長了無明。如果能當家作主,任它環境五光十色、變化萬千,我則寂然不動、隨緣不變。不用閉目藏睛,眼睛只管看──菩薩眼見佛性。各位如能保持現在的心態而能保任無虧,這就是正受,也就能菩提日日長。

有了正見、正受,學禪才算圓滿。它如同禪的兩個翅膀,兩個翅膀都有了,就可以起飛、超越,而不至流於空談了。沒有正見,正行就缺少了眼;沒有正受,不但不能擁有佛法的真實受用,更遑言他受用,連自受用都沒有,那修行就落空了。釋迦牟尼的大慈大悲,就顯示在心靈救濟法門,使大家在生、老、病、死過程中,能免於痛苦,免於煩惱,使修行的人舒適自在。安祥禪的特色便是生活化,有些死的法門,死後才能升天。禪宗是生命的法門,不必等到死,立刻受用。人要有了正受,不須破五戒,也能經常飲三昧酒;不用喝世間的酒也會飄飄然,保持微醺的狀態。「如幻三摩地,彈指超無學」,一切感覺似幻似真,處處安然、自在、瀟灑,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非常好,這就是真正受用,就是正受,沒有正受修行也是苦。

禪的另一特色:禪是自力法門,不講他力。自我發掘──從六塵中找出被埋葬的真我,然後自我肯定──認定真實地自我,真實的是原本的,原本的就是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要仔細品嘗,這個時候沒有根塵相對,沒有六塵的污染,還沒有形成表面意識,所以沒有分別心,因此圓明常寂照。活在現象界,就是無上大涅槃。禪是自力法門,自我肯定這個無思也、無為也的心就是原本的心態,就是生命的永恆相。那個每一轉瞬之間輪迴一次,就形成一次不同的表面意識,這就是生命的輪迴現象。然後就能肯定真我以進行自我淨化。

六祖大師很慈悲的說:「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見自己過,與道即相當。」相反的:「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一切的煩惱多來自挑剔別人、堅持己見。認為別人不合我的意、看不順眼。如肯客觀地看看自己,將會發現自己更差勁。我請問你:你曾合乎誰的意思?你真疼愛你的兒女嗎?你孝順你的父母嗎?如果完全主觀,只要求自己獲得,不考慮自己是否曾付出,這是背離因果的。因果,在邏輯學裏是自然齊一律,也就是天律、天條,是大自然界的統一法則。人若違反天律、天條,當然活得不幸福、不快樂。要想別人合自己的意,自己就得先合別人的意;要想別人能滿足自己,自己必先滿足別人,這才是正常。我們不只要求別人,不要只挑別人的錯誤,自然就沒有煩惱了。

【書籍目錄】
第1頁:一、宗門禪的源流 第2頁:二、如來禪與祖師禪的差別
第3頁:三、為什麼要提倡安祥禪? 第4頁:四、安祥禪的法門
第5頁:五、安祥禪的戒條 第6頁:六、宗教的種類
第7頁:七、禪的基本架構 第8頁:八、如何參究安祥禪?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