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平安的人間 聖嚴法師著

平安的人間 聖嚴法師著

第六篇 佛法與教育

[日期:2016-07-01]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六篇 佛法與教育
  
  佛的意思是覺,就是智慧的意思。佛法的教育是從智慧的立場及態度,來推動慈悲的教化功能。
  
  慈悲是什麼?「慈」是予樂──給人安樂;「悲」是拔苦──救濟人的痛苦、苦難。把人從苦難之中救出來之後,一方面主動給予他們幸福安樂,另一方面則是準備好安樂的環境給他們,這就是佛法的功能。
  
  在我們的人間,何處沒有苦難?又有誰不需要安樂?所以站在佛法的立場,教育的對象是沒有特定目標。法鼓山四項共識中,「我們的方法」是:「提倡全面教育,落實整體關懷。」這不但是法鼓山辦教育的具體作法,也可說是佛教的教育。
  
  胎兒期教育──父母身教
  
  母親在懷孕時,對胎兒的教育叫「胎教」,胎教怎麼教,是用語言教呢?還是用文字教呢?其實,應該是母親在剛懷孕時就要教育自己,教育自己不要生氣,不要動情緒,不要起貪、瞋、癡。因為如果母親的心態有問題,情緒不平穩,小孩子在母胎中便會受到惡質的影響。
  
  從佛經中可以看到釋迦牟尼佛非常重視胎教,並且講述了自己在母親胎裡的情況。例如在《大藏經》本緣部裡面就有一部《佛本行集經》,講述釋迦牟尼佛從入胎,一直到出胎為止的過程,以及他的母親對他的胎教。經文中記載,佛陀的母親在懷胎過程中,彷彿有一個菩薩在她腹胎中,不但心裡不起一點煩惱,連一舉手、一投足,每個動作、每個念頭,都是那麼有威儀,合乎禮貌,乃至於合乎聖賢的標準。
  
  由於胎教非常重要,所以對於剛結婚的夫妻,如果計畫生育小孩,我都會提醒他們,應該馬上準備胎教,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作息循規蹈矩,否則當你還在喝酒、打牌、抽煙,甚至吸毒時,如果已經懷孕,便已毒害了你的小寶寶、小菩薩了。如果要等到懷孕以後才開始注意胎教就已經太遲了,而且那時候習慣已經不容易改變。
  
  如果能夠真正落實胎教,當父母把小孩子生下之後,父母本身必也同時被教育了。所以胎教對胎兒、對父母都是很重要的。
  
  嬰兒期教育──注入慈悲與智慧
  
  小孩子出生後,就開始嬰兒期的教育。不要以為嬰兒什麼也不懂,不教育沒有關係。嬰兒在英文裡稱為it(它),不是叫he(他),或she(她),因為以前人認為嬰兒不懂事,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佛教徒認為嬰兒都是小菩薩,我們不但要尊敬他、尊重他,還要小心照顧他、教育他、薰陶他。嬰兒雖然不懂事,可是父母的心情是能夠影響嬰兒的,所以要用慈悲心、愛心,用智慧來養育小寶寶。這期間,父母也等於是在教育自己了。
  
  曾經有一對夫婦生了一個孩子,一出生就是畸型與智障,醫生告訴他們說:「你們將來有罪受了,直到小孩死了為止,他永遠是要受人照顧的,你們要有心理準備。」或許有些人聽了便會一走了之,把孩子留在醫院裡,置之不理。
  
  但是這對父母因為是佛教徒,所以他們說:「這也是我們做父母的業報,連累到孩子,使孩子受苦、受難、受罪,所以,這輩子我們一定要好好照顧這個小孩。」
  
  之後,他們帶了孩子來見我,請我給他們祝福,我除了關懷、祝福他們,也告訴這對夫婦:「第一,盡量找醫生以醫療照顧他;第二,勤做佛事,一方面多行布施,一方面要常念觀世音菩薩。」
  
  他們聽了我的話之後,不但以極大的慈悲心、愛心、細心來照顧這個小孩;還經常持誦觀世音菩薩聖號,勤做布施,為這小孩做功德。就是因為父母這樣做,把小孩當成菩薩來照顧,孩子便受到影響,在各方面都有進步與成長,目前不但家庭和樂,事業也做得很好。
  
  兒童期的教育──建立宗教信仰
  
  孩子進入兒童期後,教育就越來越重要,這時候做父母的應該要帶孩子來學佛、信佛。
  
  現在很多父母親自己皈依三寶,卻不要孩子學佛,認為孩子還小沒有選擇能力,強迫他們到寺院皈依是不公平的,應該讓他們長大後自己做選擇,其實這種論調絕對是錯誤的。
  
  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時常看到觀世音菩薩的形像,禮拜觀世音菩薩,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講佛教的兒童益智故事給他們聽,教他們懂慈悲、有智慧,自然而然看到青蛙、蒼蠅、螞蟻都會不忍心殺,長大以後就不容易學壞。
  
  所以不妨從小就讓孩子建立宗教信仰,不要等到他長大了,進入所謂的「叛逆期」,發現孩子出現問題了,才要他們接受宗教,這時候就很困難了。
  
  學校教育──著重人格教育
  
  學校教育可以分為知識的教育、人格的教育以及技能的教育。
  
  技能教育是教人一技之長,以便往後能謀生存,維持生活;知識的教育是在傳授學問;人格的教育是使得人的品格提昇。在這三種之中,以人格教育為基礎,為最重要。
  
  我對我所創辦的中華佛學研究所的學生有三點要求:「道心第一,健康第二,學問第三。」我們研究所本身雖然是在傳授知識學問,但是我勉勵學生們要把道心擺在第一。
  
  道心的意思是什麼呢?就是人格教育、人品教育。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心,表示他的人格有問題,品德有問題;一個品格有問題的人,學問再好,對我們這個社會及世界是沒有好處的;尤其是人品壞、學問好的人,反而會以聰明才智犯罪,造成更大的傷害。所以品格教育是第一要緊,寧可學問差一點也沒關係,但品格是一定要有。
  
  健康為其次,除了身體的健康之外,還要有心理的健康、精神的健康,如果身體和心理不健康,這個人便會為他自己製造困擾、煩惱、痛苦,也會為和他一起生活的人帶來麻煩、負擔與痛苦。
  
  學校教育不但要朝人格教育、身心健康與傳授知識這三個方向來做;而且應該如同孔夫子所說的「有教無類」,對任何人都不失望;這也就是佛法所認為的,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所以都是能夠被教導的,只是在不同的情況下應該給他不同的教育,這也就是佛法教育的基本原則。(一九九四年九月十日講於宜蘭,法鼓山宜蘭辦事處整理成文)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第一篇 安定人心 安定社會
第3頁:第二篇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第4頁:第三篇 心靈環保─淨心與淨土
第5頁:第四篇 開發人人心中的光明 第6頁:第五篇 現代青年的生活環境與身心安定
第7頁:第六篇 佛法與教育 第8頁:第七篇 家庭美滿與事業成功
第9頁:第八篇 佛化家庭 第10頁:第九篇 日常生活中的佛法
第11頁:第十篇 人生為何 第12頁:第十一篇 生與死的尊嚴
第13頁:第十二篇 如何因應嶄新的二十一世紀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