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 玅境老和尚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記 玅境老和尚

九、後記

[日期:2011-02-2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玅境老和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後 記

玅境長老生前多次應邀主持禪會宣講此經,以 長老數十年深入經藏、悠遊法海之功行,有時依中觀而演說、或也循唯識而開示,綜理諸學、含融諸疏以立科釋文。編輯室此次依 長老於一九九九年台灣埔里法雲講堂及一九九六年美國法雲佛學院禪十四之宣講作整理,此二次各有獨到精闢甚深巧慧,開敷演義流暢無礙,是以一起收錄成書,分前後輯。前輯科句主要乃彙集吉藏大師、印順老法師等諸德之作,而自成一格;並以修學止觀為旨,融合中觀、唯識義理,完整解釋全經。後輯立科則主要依無著菩薩《金剛般若論》十八住分科為約,立義殊特,別具匠心。期依 和尚深入淺出之開示,能引領大眾悟入正知正見,繼之匯歸止觀導學般若,終冀契入無生,向證無上菩提!

師在一九九○年於加拿大宣講此經時,曾以「《金剛經》於佛法中之地位」為序言,謂:漢傳五乘佛法與宗喀巴大師三士道,實為一致。「下士道」:以避免輪墮三惡趣為標。約人業行以思為導,又細分為二種:一、未必信佛或也入佛法中,但唯獨希求現世安樂。二、以修學三歸、五戒、十善為繩尺,特重來世之佛徒。此二皆勤行斷惡修善諸事,一切皆求自身安樂為主。「中士道」:不樂凡夫流轉生死之煩擾,特勤修戒定慧三學,唯以自身寂滅樂為要。「上士道」:具大悲巧慧,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發菩提心修學六度萬行之大菩薩境界。五乘佛法中,人、天乘乃下士道,聲聞乘與緣覺乘合為中士道,菩薩乘即上士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屬菩薩境界上士道也。此大乘法含融並超越下士、中士之境,發菩提心歸依三寶、受持五戒、十善,學習苦集滅道之諦理。此經意旨悠遠,深解非易, 師亦嘗勉眾勸曰:「猶如朱雀門中何妨庶民出入」,唯願能沐浴於聖澤之中,莫因博大精深而遠遁、不以立意高遠而捐棄。 師又云於大乘三系中,乃攝屬中觀學派,主闡性空緣起之說,和《大智度論》、《中觀》、般若系經典一致;但以唯識學者無著、世親菩薩及窺基大師皆為此經作註疏,是以用唯識義詮之,亦寓意迥然,值得極深研幾也。

無著菩薩之《金剛般若論》收錄於大正藏者共有宋元及明版兩種,有心學習可對照比研。論之初,以七義句成立般若波羅蜜;前六句含菩薩事業所作究竟,第七句則指成立能斷煩惱之金剛般若法門。為使佛種能延續不絕,故發起種種心行,即前二義句「種性不斷」及「發起行相」。若十八住則出於第三義句「行所住處」,意由前發心之後,一切修行皆需立住於般若波羅蜜;廣分十八住、略束為八種。再由實行諸住處之過程,各有兩種「對治」,即第四義句。若已離增益損減兩邊,則保「不失」之功德力,為第五義句。再將十八住分屬三「地」:初啟發信行,次證悟淨心,乃至圓成佛果。此則七句配屬住處之義。希願有緣展讀深研者,致獲義利!略表於下,如斯拋磚引玉,敬期高明之指。

【書籍目錄】
第1頁:一、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冠科 第2頁:一、前輯.前言
第3頁:一、金剛經講記‧釋經題 第4頁:一、金剛經講記‧敘傳譯
第5頁:二、前輯.正釋經文.一 第6頁:二、前輯.正釋經文.二
第7頁:二、前輯.正釋經文.三 第8頁:二、前輯.正釋經文.四
第9頁:二、前輯.正釋經文.五 第10頁:二、前輯.正釋經文.六
第11頁:二、前輯.正釋經文.七 第12頁:二、前輯.正釋經文.八
第13頁:二、前輯.正釋經文.九 第14頁:二、前輯.正釋經文.十
第15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一 第16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二
第17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三 第18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四
第19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五 第20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六
第21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七 第22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八
第23頁:三、前輯.正釋經文.十九 第24頁:三、前輯.正釋經文.二十
第25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一 第26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二
第27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三 第28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四
第29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五 第30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六
第31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七 第32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八
第33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二十九 第34頁:四、前輯.正釋經文.三十
第35頁:五、前輯.問答.一 第36頁:五、前輯.問答.二
第37頁:五、前輯.問答.三 第38頁:五、前輯.問答.四
第39頁:五、前輯.問答.五 第40頁:六、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冠科
第41頁:六、後輯.前言 第42頁:六、解釋經題
第43頁:七、後輯.入正文.一 第44頁:七、後輯.入正文.二
第45頁:七、後輯.入正文.三 第46頁:七、後輯.入正文.四
第47頁:七、後輯.入正文.五 第48頁:七、後輯.入正文.六
第49頁:七、後輯.入正文.七 第50頁:七、後輯.入正文.八
第51頁:七、後輯.入正文.九 第52頁:七、後輯.入正文.十
第53頁:八、後輯.入正文.十一 第54頁:八、後輯.入正文.十二
第55頁:八、後輯.入正文.十三 第56頁:八、後輯.入正文.十四
第57頁:八、後輯.入正文.十五 第58頁:八、後輯.入正文.十六
第59頁:八、後輯.入正文.十七 第60頁:九、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