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金剛經講解 慧律法師講述

金剛經講解 慧律法師講述

善現啟請分第二

[日期:2010-08-20] 來源:精華佛學網站  作者:慧律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須菩提解空第一,是弟子中解悟空性最好的人。此外,還有舍利佛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等等。「偏袒右肩」,佛在世時,比丘右肩是袒露出來的。「右膝著地」,是印度的頂禮方式。與我們中國不同,佛陀時代正確的禮節是右膝跪在地上,雙手合掌。雙膝著地、五體投地是中國的禮儀。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佛善於教導菩薩如何護持自己的念頭,不要起妄想。善就是善於教導,護念是教菩薩不要起妄念,善護念是教人不要起妄想。「善付囑諸菩薩」,好好囑咐諸菩薩要精進修行,不要執著、染著。付囑是交代,善付囑是好好地交代精進觀照一切法皆空。

  【李文會曰】 「 時者,空生起問之時也。長老者,德尊年高也。須菩提者,梵語也,唐言解空是也。須菩提解空第一,故先起問。

  「空生」就是須菩提。「德尊年高」,德行具足,年齡長。

  「 右膝著地者,先淨三業,催伏身心,整儀贊佛也。

  整肅威儀來讚歎佛。

  「 合掌者,心合於道,道合於心也。希有者,我佛性能含融萬法,無可比類也。

  「我佛性」,我們人的佛性。「無可比類」,無法比類。無可比是因為佛性是絕對的東西。

  「 如來者,如者不生,來者不滅。

  所以不生不滅就是如來。

  「 非來非去,非坐非臥。

  「非坐非臥」,因為佛性的東西,沒有外表的坐與臥的分別。

  「 心常空寂,湛然清淨也。

  因為心常空蕩蕩地無所執著,所以不管是坐是臥,都保持蕩然無礙的清淨心。

  「 善護念者,善教諸人不起妄念也。諸菩薩者,諸者不一之義;菩之言照;薩之言見。照見五蘊皆空,謂色受想行識也。菩薩者,梵語也,唐言道心。

  「眾生常行恭敬,乃至鱗甲羽毛、蛆蟲螻蟻,悉起敬愛之心,不生輕慢。此佛所謂蠢動含靈皆有佛性也。

  「鱗甲羽毛」是游魚飛禽類,「蛆蟲」是會緩緩蠕動的蟲類,「螻蟻」是螞蟻一類。

  「 善付囑者,唸唸精進,勿令染著。

  好好交代弟子們,要在每一念精進修行觀照,不要分別,要放下一切。

  「 前念才著,後念即覺,勿令接續也。

  前一個念頭若是執著,不要讓妄想連續,勿令煩惱繼續下去。

  所以如果今天聽完《金剛經》後,瞭解了一切法皆空,無常法不可得、不可說,一切隨緣,那麼下面的經典就不必再講,回去便能好好入睡,因為「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 善男子者,正定心也。善女人者,正慧心也。謂有剛斷決定之心,永無退轉也,發心之義。

  發心的意思,永無退轉。

  「 阿者無也,無諸垢染也。

  「無諸垢染」指無垢染、無污染、無煩惱。

  「 耨多羅者,上也,三界無能比也。

  阿耨多羅即無上,沒有一個超乎其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指無上正等正覺。

  「 三者,正也,正見也。藐者,遍也,一切有情無不遍有。

  加被一切眾生,全都悟,沒有一個遺漏。

  「 三菩提者,知也,知一切有情皆有佛性也。

  三菩提,正遍知的意思,遍知就是一切皆知。

  「 云何降伏其心者,須菩提謂凡夫妄念煩惱無邊,當依何法,即得調伏。

  要如何降伏我們的心呢?下面佛就告訴他了。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如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 如汝所說者,是佛讚歎須菩提能知我意,善教諸人不起妄念,心常精進,勿令染著諸法相也。

  「 諦聽者,諦者名了,汝當了達聲塵本來不生,勿逐語言,詳審而聽也。

  「勿逐語言」意思是你應當了達聲塵,不要追逐語言,執著語言。「詳審而聽」意思是說對我所說的話,要瞭解道理,好好去悟,不要只聽聽聲音而已。

  「 應如是住者,如來欲令眾生之心,不生不滅,湛然清淨,即能見性也。

  見性,明心見性。

  【黃檗禪師曰】 「 凡夫多被境礙心,事礙理。

  凡夫總是被境界障礙了心。

  「 常欲逃境以安心。

  逃境指除掉境界,意思是說只要境界不出現在面前就不會生氣,只有不出現境界才能安心。其實真正不會生氣的人,悟道的人,境界出不出現都不會生氣,因為他已經降伏了自己的心。

  「 屏事以存理。

  屏事指除掉事相,意思是凡夫希望瞭解道理,依道理來做觀照,卻總是想把事相除掉。

  「 不知乃是心礙境,理礙事。

  凡夫不知這是本心的問題,是自己對道理沒有徹悟而障礙事相。本心若通達道理,事相境界對我們又有何妨礙呢?

  「 但令心空境自空,理寂事自寂。勿倒用心也。

  這一句很重要:「心空」,表示一法無所著,境界自然就沒有。

  「理寂」,理上若是入了空性,一切事相就無礙。譬如對一位聖者發怒,他絲毫不會煩惱;若對凡夫發火,他則會立刻回敬你。對聖人來說,無論你怎麼激怒他,他都無所謂。

  「但令心空境自空,理寂事自寂」的意思就是,只要用心觀照一切法不可得,令心空,一切境界便對你沒有作用,不要顛倒用心。若想徹悟一切, 請在這句話下畫雙線,好好地在「心空」二字上下功夫,明白了「心空」,整本《金剛經》的意思就全瞭解了。

  「 如是降伏其心者,若見自性,即無妄念。既無妄念,即是降伏其心矣。

  「 唯者,應諾之辭。然者,協望之謂。

  唯然就是答應之意,遵從佛命而聽講。

  「 願樂欲聞者,欣樂欲聞其法也。

  欣然,很歡喜。很歡喜地想聽世尊是怎麼講的。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4-3-30 9:36:58
請問師兄文字稿有完整版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