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化長青手冊

佛化長青手冊

【附錄二】念佛的方法

[日期:2010-08-1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法鼓山智慧隨身書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附錄二】念佛的方法
  
  一、共修念佛
  
  來參加共修念佛時,一入寺院就要輕聲細語,若無要事,最好不說話。已備海青者,先在玄關或客廳裡把海青穿好,然後進入佛殿,找好位置拜佛,一邊拜一邊默念「南無阿彌陀佛」,聽到集眾的鼓聲,便停止禮佛,排班站好。未穿著海青者,站於後排。
  
  念佛開始時,先唱〈讚佛偈〉。如果不會唱,就輕聲地跟著別人唱,唱過幾次以後,自然就會了。〈讚佛偈〉後,接著念佛、繞佛,念佛時先念「南無阿彌陀 佛」六字洪名,這時要注意腳步是否與佛號的節拍相符,步伐要跟著木魚的節奏而移動,不可錯亂。要能做到天如惟則禪師所說的「心與口聲聲相應,念與佛步步不 離」。念佛時,聽著大眾的聲音,而不是自己的聲音。把自己的心專注在大眾規律的念佛聲中,不起任何雜念和妄想。假使還有些微雜念,也不用在意它,
  
  若能大聲念,精進勇猛地念,那些念頭就會愈來愈少了。《樂邦文類》卷四所錄慈雲遵式的「念佛方法」有云:「若恐心散,須高聲疾喚,心則易定,三昧易 成。」又云:「大聲稱佛,雖少而功多;小聲稱佛,雖多而功少。⋯⋯故今特示此法,切勸凡念佛時,一心不亂,高聲唱佛,聲聲相續,不久成功也。」
  
  繞佛時,不得東張西望,目光自然下垂,若有若無地看著前面一人,順著節拍,沉穩地向前走。別理會已走到什麼地方,也不要注意別人怎麼走,此刻的身、 口、意,應該是專注而一致的。等到轉念四字佛號「阿彌陀佛」時,腳步仍然配合著木魚的聲音走,敲二下木魚移動一步。此時心裡依然保持平靜,同時要一面聽大 眾的念佛聲,一面隨著稱念佛號,不可只聽別人念而自己不念。
  
  印光大師的《示念佛方法》有云:「當攝心切念⋯⋯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
  
  繞佛後是「坐念」,坐下前先向上問訊。接著以打坐的姿勢坐下,盡量使腿腳等任何部位,不感到不舒服為原則。把腰挺直而不是挺胸,小腹放鬆,不要仰頭或低頭,如果小腹放鬆後,無法念佛,則不管小腹,而以能念佛為先決條件。
  
  止靜時,坐的姿勢不變。但要把身體和頭腦放輕鬆,氣沉丹田,舌尖輕舐上顎,眼睛微睜,亦可閉上。繼續不斷地默念四字佛號,不斷觀想極樂世界的依正莊 嚴。此如《文殊說般若經》所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又云:「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專 注念佛而斷一切雜念,故如《般舟三昧經》云:「心有想是癡心,無想是涅槃。」
  
  默念的速度要適中,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太快了會緊張,太慢了易生妄想,一直不停地默念。此時也可採用十念記數念佛法,如印光大師《示念佛方法》所 說:「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 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 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此本可作出聲、默念的兩種用法,甚至行住坐臥,無時不宜,唯靜坐默念時效果更佳。此法乃係參考五停心的數息法而來,所以對 於初心念佛者,最能攝心。
  
  二、平時念佛
  
  本寺的念佛會一星期只有一次共修,所以,共修念佛固然重要,平時念佛也很重要。平時念佛可分三種:
  
  1.是方便工作忙碌或公務繁重的在家居士修行的晨朝十念法門。即是每日朝起後,修十念念佛。此含有多種方式:如宋朝遵式大師教令盡一口氣念十句佛號, 又元朝天如惟則大師則云:「每日清晨,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或以數口氣念十句佛號等。
  
  2.是晝夜不離佛號,不論在何時何處或做任何事,心中經常以「阿彌陀佛」的聖號為主要念頭。此如永明延壽大師,日課佛號十萬句。
  
  3.是以上兩者的折衷,得閒即念佛,事忙則做事,以免心分兩頭,如此則仍有很多機會念佛。
  
  專心念佛時,不計環境淨穢,不論工作貴賤,在清除垃圾、打掃廁所乃至正在排便排溺時,也無不可念佛。唯有在須用思考、分析、聽講時,不便念佛,因為一 念佛就無法專心了。但若能達到永明延壽禪師的程度,則隨時隨地都可以念佛,只是這必須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否則是辦不到的。
  
  晚上就寢時,最好的姿勢是右臥,心中觀想光明相,全身放鬆,心裡默念佛號,直到入睡。若能持之以恆,久而久之,即便在睡夢中,也照樣能念佛。萬一忘了 念佛,那麼,醒來之後,即刻把身體的臥姿調整好,再舒舒服服地躺下,繼續觀想光明相,並持念佛號。一旦觀想光明成功,那將不是在迷迷糊糊的情況下睡著,而 是睡在清涼自在的光明世界中。而且很容易就能消除疲勞,並使精神飽滿,身心愉悅。像這樣,醒時既能作主,睡中也能作主。如此念佛,還有不生淨土的道理嗎?
  
  三、念佛三種人
  
  念佛的人有三種:
  
  第一種人,是為了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或是使家人開智慧得平安。此乃消災祈福,解怨釋結。
  
  第二種人,是為了人間苦多樂少,生命危脆,所以求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待至位階不退,再入娑婆,廣度眾生,成就無上佛果。
  
  第三種人,相信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此如禪宗四祖道信大師所說:「若知心本來不生不滅,究竟清淨,即是淨佛國土,更不須向西方。」五祖弘忍門下諸師, 則多用「齊速念佛名,令淨心」。他們念佛,都沒想到求生西方,但是每次念佛,都感到身心寧靜,煩惱減少,而且自己的心力愈來愈能與佛的慈悲願力相應。此正 是《觀無量壽經》所說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體現。這種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但自己能得到利益,其他有關的人亦能因他而獲得利益。這就是因為念佛恆常不 斷,最後必得念佛三昧,必發悲智願行。這一等人,雖不求生淨土,但亦不得不生。得到念佛三昧時,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不一不二,那時,時時處處都能見佛在 說法,時時處處無非極樂國土了。
  
  依佛法來說,第一種人仍屬於人天善法,所謂民間信仰的層次;第二種人是正信的佛子;第三種人則是上乘的利根。由於眾生的業深障重,在修行淨業時,一開 始即以第三種人自居,是不安全的,也是不切實際的;然而僅以第一種人的立場來念佛,所求又太少了。以第二層次來修念佛法門,是最落實可靠的,既可深植善根 而臻於上乘,又能兼得消災植福的現世利益。
  
  (摘錄自聖嚴法師《佛教入門》)
【書籍目錄】
第1頁:緣起 第2頁:一、規畫生活,享受高齡
第3頁:二、養生保健,延年益壽 第4頁:三、修心養性,常保安樂
第5頁:【附錄一】信仰佛教一定要皈依三寶嗎? 第6頁:【附錄二】念佛的方法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