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 星雲法師著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 星雲法師著

無盡意發問

[日期:2010-07-3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這部〈普門品〉,從頭到尾都是說的信仰觀世音菩薩,全文分為長行與偈頌兩大段。長行是散文的體裁,偈頌像韻文體的詩歌。因為偈頌是長行的複述,所以,〈普 門品〉中的要旨,完全包含在長行中。長行又分為兩段問答:第一段是無盡意菩薩問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而得名。第二段是問觀世音菩薩在娑婆世界,是以什麼方 便,而為眾生說法。現在將第一段的發問解釋如下: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這是無盡意的問話,也可以作為本品的序分看。

「爾時」,是指什麼時候說的呢?依知禮的《觀音義疏記》上說:釋尊在講完東方〈妙音菩薩來往品〉,而即將開講西方〈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當兒,爾時,就是 指的那個時候。還有一種說法,是說釋尊的弟子,聽完了〈妙音菩薩來往品〉,歡喜踴躍以後,希望再聽一點觀世音的發心來生起大眾的善心之時,爾時即指大眾均 在希望之時。所以,爾時有如上二義。

〈普門品〉是《法華經》中的第二十五品,前面第二十四品是〈妙音菩薩來往品〉,在那品末尾曾這樣的說:「說是妙音菩薩來往品時,四萬二千天子得無生法忍,華德菩薩得法華三昧。」〈普門品〉上的爾時,可以取前義。

〈普門品〉是〈妙音菩薩來往品〉的姊妹品,前品妙音菩薩現色身三昧在三界六道中,到處示現,說法度生;本品是說觀世音菩薩示現色身三昧,隨類化身,說法度生的情形。

「爾時」雖然普通的看法,是二十四品講完,二十五品開始之時,可是,在獨立讀誦〈普門品〉的時候,不一定說爾時是二十四品講完之時。所以,從佛方面講,爾 時就是佛觀機當講〈普門品〉之時;在眾生方面講,爾時是眾生因緣成熟要聽〈普門品〉時。其實,不管什麼時候也是爾時,爾時是無限的。

「無盡意菩薩」,是東方不詢世界普賢如來的補處菩薩。東方不詢世界,是只有菩薩沒有聲聞,沒有緣覺的國土。普賢如來是那裏的教主,這位菩薩是在如來之下, 輔助教化的。可是現在他受了如來的慈命,到娑婆世界來輔佐釋尊的教化,因此靈鷲山法華會上的坐列之中,也有他的一席。現在由他出現發問觀音菩薩的因緣,意 義是很深的。

「無盡意」,是沒有窮盡,無量無邊的意思。因為這位菩薩,以世界無盡,眾生無盡,業界無盡,而菩薩度生的悲願也無盡,所以叫做無盡意。

照以前所說,法華的妙理是諸法實相。有些不知萬象是由差別因緣所生的假相,而執著為有的,那就是凡夫的迷界。依因緣的存在,執一切皆空,這是小乘或權大 乘。在實大乘中,從萬物差別來說不偏於有,從萬物一體來說不偏於空;認為無盡相關的萬物,都是諸法的實相。天地萬物,都是相施相惠以利他,這實在全是菩薩 的願行。光利自己,這是聲聞緣覺不明白世界相施相惠的原理。這位無盡意菩薩,以無盡的大悲,濟度無盡的眾生,這無盡即是大乘的根本之義。觀世音菩薩,名遍 十方,望重群賢,普門示現,悲願無盡,所以與這位菩薩出問,意義實在深長。

「即從座起」,將要聽聞釋尊說法的時候,無盡意菩薩從自己的座位上起來,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端正頂禮,這是向釋尊問法的開端。

在天台的《觀心釋》中說:「空即是座,於此空無所染著,故謂之起。」這位菩薩,就是常以諸法皆空為座。原來,離開有空二邊才能證得中道的實智,所以於諸法 皆空之座,亦不染著。諸法皆空是平等門,現在這位菩薩奉了東方不詢世界教主普賢如來之命,到靈鷲山釋迦的法華會上,應機發問,因此從平等空座而起,現起差 別眾生的有門,所以說「即從座起」。

「偏袒右肩」,這就是我們披搭袈裟的樣子,以袈裟覆蓋了左肩,袒露出右肩的姿態。在印度,袈裟所以要露出右肩,那是為了做事的時候比較方便,為了替師父做事時有莊重的儀表,就是表示恭敬的意思。

所以,我們在禮拜佛菩薩的時候,模倣這偏袒右肩的印度之風。依《觀心釋》的解釋,覆和露,是表空假二諦的權實二智,空諦是實智,實智是不可說,所以左肩覆 蓋;假諦是權智,所以右肩露出。或者說,左肩表禪定,右肩表智慧。現以袒露右肩,即是從禪定起而開放智慧的光明。

「合掌向佛,而作是言」,合掌,是雙手的手掌十指相合,叫做合掌。在印度,這是表示對上的一種恭敬的禮節。進一步的解釋合掌,兩手十指,相當於十界,把它合而為一,成為十界一如,是表示眾生與佛,迷與悟,是不二的。

無盡意菩薩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著法王座上說法的三身具足的釋迦牟尼佛,起如次的發問,即是「而作是言」。

現在所說三身具足的釋迦牟尼佛,關於三身之義,實有一說的必要。

三身:就是法身、報身、應身。法身是真如之理,體驗到這個的,即是圓滿法身;以體得之理而顯佛智是為報身;隨緣應現,廣度眾生,是為應身。釋迦牟尼,就是具備了這三身之德。

從「爾時」到「而作是言」,是本品的序分。從「而作是言」以下的長行,到後面重頌的複述,乃至直到重頌最後的一句「是故應頂禮」,是正宗分。自「爾時持地菩薩」以下,是流通分。

「而作是言」以下是無盡意菩薩向釋迦牟尼佛的問話,也就是正宗分的開端。

 

「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這是無盡意菩薩問釋迦世尊:「觀世音菩薩,究竟是以什麼因緣而得名觀世音的呢?」此處經文,並不需要特別解釋,只需來解釋一下「世尊」。

釋迦牟尼佛,是三界的導師,四生的慈父,於世出世間最尊無上,所以叫做世尊。世尊就是如來十號的總稱,這十號是據如來之德而立的十種尊稱。就是如來、應供、正?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
如 來--從真如實相而來。
應 供--具有受一切眾生供養之德。
正?知--得平等正覺。
明 行 足--具足妙行。
善 逝--猶如妙德,以無量智慧,而能斷諸煩惱,以趣佛果。
世 間 解--具足世出世間之智。
無 上 士--超出一切有情,最勝無上。
調御丈夫--調御一切煩惱魔障的大丈夫。
天 人 師--為一切人天師表。
佛--是佛陀的略稱,又作浮圖;譯為覺者。覺有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三覺。自覺是自己得到菩提涅槃的妙果,再來教導一切眾生是覺他,以此二覺圓滿,名覺行圓滿。所謂三覺圓,萬德具,即稱為佛陀。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前言
第3頁:大乘與小乘 第4頁:妙法蓮華經
第5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6頁:無盡意發問
第7頁:釋尊應答 第8頁:冥益 - 七難
第9頁:冥益 - 三毒難 第10頁:冥益 - 二求願
第11頁:冥益 - 勸持 第12頁:顯益 - 三十三身(聖身)
第13頁:顯益 - 三十三身(天身、人身) 第14頁:顯益 - 三十三身(八部身、執金剛身)
第15頁:顯益 - 瓔珞供養 第16頁:普門品偈頌 - 大悲行願
第17頁:普門品偈頌 - 念彼觀音力 第18頁:普門品偈頌 - 能救世間苦
第19頁:普門品偈頌 - 三業讚歎 第20頁:流通 - 持地歎德
第21頁:流通 - 開品得益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