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全新的科學養生理念:每天學點中醫養生  作者:王承龍

全新的科學養生理念:每天學點中醫養生  作者:王承龍

經絡是中醫的靈魂(4)

[日期:2016-05-29] 來源:  作者:王承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然而,以中醫學而言,大腸是指從肚臍上約1杄5寸的穴位開始,經直腸直通肛門的整個系統。大腸經發生異常時,會有牙 痛、鼻塞、口干渴、喉嚨腫等症狀出現。若壓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時,亦會有疼痛感。因為肺機能不好,所以皮膚會出現蒼白干燥、失去光澤的現象;又因養分無法 順利運送,精神有不安定、容易焦躁的傾向。壓迫腹部的肚臍兩側及腰部時,會產生疼痛感。身體出現以上所述的症狀時,使用大腸經的穴位加以治療,症狀能減 輕,身體也會感到輕快。治療大腸經的穴位有20個,臉部有迎香、禾髎;脖子部有扶突、天鼎;肩、肘部有巨骨、肩腢、臂臑、手五裡、肘髎、曲池、手三裡、上 廉、下廉、溫溜、偏歷、陽溪;手掌有合谷、三間、二間、商陽等。
  
  七、足少陰腎經病不可怕
  
  足少陰腎經病的發病源頭是腎。該病主要表現為:脊股內側後緣疼痛、足心熱痛、舌干、咽痛、心煩疼痛、咳唾有血、氣喘、面色黧黑、驚恐不安、遺尿、遺精、月經不調、水腫、腰痛、痿軟無力。
  
  中醫認為,治療此病重在飲食調理,日常飲食中注意補腎。
  
  八、胃中寒脹滿找胃經
  
  胃經也叫足陽明胃經,共四十五穴。陽明象征陽氣極盛的經絡。
  
  胃經起於迎香,往上一直走到山根,然後分為二支,一支走臉,另一支沿著頭角至額顱。胃經朝下沿著頸部,經過乳中,也即乳房正中線,直下到大腸。所以,乳房疾病,如乳腺炎、乳腺結核都可以從胃著手治療。
  
  常見的患足陽明胃經疾病者,主要反應在頭、面、鼻、齒、喉以及腦病、腸胃病、發熱病,有下列症候:胃痛、偏癱、時常打哈欠、聽大聲易驚嚇、心跳動快速、發狂、腹脹鳴叫、溫邪犯肺、感冒、發熱寒、流清鼻涕、流鼻血、口歪、唇生瘡、頸腫喉痛、易餓、胃中寒脹滿等。
  
  胃經到大腸後一直向下沿著腿的前側走。在這裡有一個重要的穴位叫足三裡,經常按摩足三裡是養護胃氣的一個不錯的方法,即“要想身體安,三裡常不干”。
  
  九、鼻炎受膀胱經的影響
  
   膀胱經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簡稱。循行部位起於睛明穴,上達額部,左右交會於頭頂部(百會穴)。本經脈分支從頭頂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本脈從頭頂部分別 向後行至枕骨處,進入顱腔、絡腦,回出分別下行到項部(天柱穴),下行交會於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內側,脊柱兩旁(一寸五分),到達腰部(腎俞穴),進 入脊柱兩旁的肌肉,深入體腔、絡腎,屬膀胱。本經脈一分支從腰部分出,沿脊柱兩旁下行,穿過臀部,從大腿後側外緣下行至委中穴。另一分支從項分出下行,經 肩鉀內側,從附分穴挾脊(三寸)下行至股部外側的最上方,經大腿後側至委中穴與前一支脈會合,然後下行穿過腓腸肌,出走於足外踝後,沿足背外側緣至小趾外 側端(至陰穴),交於足少陽腎經。
  
  膀胱經可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精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的病症及本經所過部位的病症。例如:癲癇、頭痛、目疾、鼻病、遺尿、小便不利及下肢後側部位的疼痛等症。所以,有人患有久治不愈的鼻炎,不妨試試從膀胱經著手。
  
  十、有將軍肚可拍打足少陽膽經
  
   足少陽膽經是循行在我們人體側面的一條大經脈,它是我們身體經氣活動的樞紐。平時,我們會有這種感覺:時不時地拍拍膽經,每天就按照膽的循行位置,多拍 打拍打腿的兩側、身體的側面,會覺得全身輕松。其實,拍打少陽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提升營養的吸收能力,對脂肪肝一類的病,如將軍肚非常有效。
【書籍目錄】
第1頁:中醫是一種文化現象(1) 第2頁:中醫是一種文化現象(2)
第3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1) 第4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2)
第5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3) 第6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4)
第7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5) 第8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6)
第9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7) 第10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8)
第11頁:望聞問切”的經典故事(1) 第12頁:望聞問切”的經典故事(2)
第13頁:中醫看病之“望”(1) 第14頁:中醫看病之“望”(2)
第15頁:中醫看病之“望”(3) 第16頁:中醫看病之“望”(4)
第17頁:中醫看病之“望”(5) 第18頁:中醫看病之“聞”(1)
第19頁:中醫看病之“聞”(2) 第20頁:中醫看病之“聞”(3)
第21頁:中醫看病之“問”(1) 第22頁:中醫看病之“問”(2)
第23頁:中醫看病之“問”(3) 第24頁:中醫看病之“切”
第25頁:中醫按摩(1) 第26頁:中醫按摩(2)
第27頁:中醫按摩(3) 第28頁:中醫針灸(1)
第29頁:中醫針灸(2) 第30頁:中醫刮痧(1)
第31頁:中醫刮痧(2) 第32頁:中醫拔罐(1)
第33頁:中醫拔罐(2) 第34頁:中醫的十二時辰養生法(1)
第35頁:中醫的十二時辰養生法(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