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易經養生全書:活用易經,百病不侵  作者:曾子孟

易經養生全書:活用易經,百病不侵  作者:曾子孟

第一部份:《易經》,醫道之源(3)

[日期:2016-05-27] 來源:  作者:曾子孟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使用安全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即便是一劑解藥,也有副作用。而外治法是在體外用藥,通過經絡穴位發生作用,它不像內服 藥物或多或少會對身體造成傷害,而是繞開了腸胃這條通路,讓腸胃免受不必要的刺激。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內病外治法時,一定要多觀察患者身體在外治前後的各 種變化。因為任何一種疾病的誘因都非常複雜,如果病情出現好轉,可以遵照醫囑繼續使用;如果病情加劇,要立即停止使用。
  
  成本低傳統中醫常用的敷藥、艾灸、拔罐、刮痧、放血、扎針、熏洗、耳壓等,都屬於外治療法的範疇。其中當屬敷藥療法最能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堅定患者的治療決心。
  
  外敷所用之藥都是非常容易買到的藥材,不僅使用方便,而且價格低廉,成本也就幾元錢到幾十元錢,製作一次還可以用好多年,不會給患者造成什麼經濟負擔,同時它的功效又會很好。
  
  不受專業限制在藥物外敷、艾灸、拔罐和扎針等諸多外治療法中,當屬藥物外敷最為方便,不僅不受專業知識的限制,還不會有什麼副作用,只要知道穴位在什麼地方,把藥物直接貼在上面即可,且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
  
  一學就會,流傳千年的選穴秘訣
  
  在家裡用內病外治法治病,最關鍵的就是選穴。選准穴位,再在其上貼上合適的藥物,就能起到讓人喜出望外的效果。下面就以流傳千年的選穴秘訣——《四總穴歌》為例,為你介紹人體最得力的四大穴位——足三里穴、委中穴、列缺穴、合谷穴的治病選穴經驗。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頭項尋列缺,
  
  面口合谷收。
  
  大概意思是,胃部和腹部出了問題,要選足三里穴;腰部、背部不舒服,要取委中穴來治;頭或脖子出現問題,用列缺穴來解決;臉或口腔發炎,合谷穴是不錯的選擇。
  
   在胃經諸多穴位中,足三里穴被中醫養生專家稱為強壯之穴,民間也有「常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一說。那麼,為何足三里穴的成績在各穴中最為突出呢?足三 里穴位於外膝眼下約3寸的位置,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中醫五行學認為,脾胃屬土,胃經上的足三里是土經中的土穴,故有補腎益精、補益脾胃、補血養陰的功 效。如果經常對此處進行外敷或是艾灸,可有效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提高健康水平,保持旺盛精力。針刺或按摩足三里穴能治療消化系統常見病,如胃及十二指腸球 部潰瘍、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而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顯。
  
  日常生活中,用足三里穴防病健身的方法非常簡便易行:可以每晚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不超過20次,以此處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感為宜,堅持3個月左右,自然會使胃腸功能得到改善,讓人精神煥發、精力充沛。
  
   委中穴是治療腰背部疼痛的要穴,膀胱經的濕熱水汽在此聚集。該穴位於膝關節後側,也就是窩處,腿屈曲時,窩橫紋的中點。凡是腰背部的所有疾病和不舒服都 可以向委中穴求援。具體操作時可以一點一放,同時配合腿部屈伸,不僅能對腰痛有很好的止痛作用,還能治療腿部酸脹、膝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病變及下肢的某些病 症,此外,按摩此穴還可以對中風偏癱後遺症進行護理。
  
  將拇指、食指合攏,在肌肉的最高處有個穴位叫作合谷穴,它可是大腸經送給人 體最好的禮物。大腸經為手陽明經,在十二經中有養陽、生津、通腑等作用,如果手陽明大腸經的經氣發生異常變動,就會引起牙齒疼痛、口角潰爛、頸部腫大等症 狀。刺激大腸經的方法很簡單,只要用指壓或刺激合谷穴,就可以輕鬆刺激與它相關的肌肉、骨頭、血管以及關節,從而改善循環不順暢的問題,甚至還可以治療遠 端疾病。《四總穴歌》裡的「面口合谷收」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也就是說,頭面部的所有疾病都可以取合谷穴進行治療,如面癱、三叉神經痛、頭痛、牙痛等病症都 可以找這個穴位進行輔助治療。
  
  列缺穴是肺經、大腸經及任脈三經交會之穴,可以同時調節這三經之經氣。平常生活中,出現不知緣由的 頭痛,多與遭受不經意的風寒有關,按揉列缺穴可以起到疏衛解表的效果,如果能做適當熱敷或艾灸效果會更好。列缺穴還和奇經八脈中的任脈相連。任脈是人體前 正中的經脈,是「陰脈之海」,有補肺腎陰虛的功能。日常生活中,注意調節列缺,可以改善中老年人糖尿病、耳鳴、雙目乾澀以及更年期綜合征等不適反應。列缺 穴對於手腕活動不便、手掌發熱等不適也有改善效果。
  
  《易經》內病外治法除了對上述四大重要的治病保健穴位有過詳細解釋外,歷代大醫家還歸納總結了不少解除病痛的經驗。
  
   對付像疝氣這樣的小兒疾病,可以用艾灸療法進行調理。口訣是:疝氣偏墜灸為先,量口兩角折三尖,一尖向上對臍中,兩尖下垂是穴邊。意思是可以先用一根線 或紙條測量好嘴巴的寬度,再折成三等份,合成一個三角形。把這三角形正放在肚臍下,讓三角形的一個角尖對著肚臍正中央,另兩個角尖對應的位置就是治療疝氣 之處,然後在這地方用小麥粒那樣大的艾柱來灸即可。
【書籍目錄】
第1頁:本書特色 第2頁:序言
第3頁:第一部份:《易經》,醫道之源 第4頁:第一部份:《易經》,醫道之源(1)
第5頁:第一部份:《易經》,醫道之源(2) 第6頁:第一部份:《易經》,醫道之源(3)
第7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 第8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1)
第9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2) 第10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3)
第11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4) 第12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5)
第13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6) 第14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7)
第15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8) 第16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9)
第17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10) 第18頁:第二部份:《易經》解讀生命健康(11)
第19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 第20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1)
第21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2) 第22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3)
第23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4) 第24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5)
第25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6) 第26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7)
第27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8) 第28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9)
第29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10) 第30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11)
第31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12) 第32頁:第三部份:道法自然,長壽不難(13)
第33頁:第四部份: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隨 第34頁:第四部份: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隨(1)
第35頁:第四部份: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隨(2) 第36頁:第四部份: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隨(3)
第37頁:第四部份: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隨(4) 第38頁:第四部份: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隨(5)
第39頁:第四部份:管好你的嘴,健康常相隨(6)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